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

整個北京城已經變成了朝聖的地方,人們奔走相告,呼朋喚友,齊齊的往御街而去,無他,大宋的帝王回來了,聖天子歸朝……

在這個時代,個人崇拜甚至已經達到高峰,帝王是一國之君,在儒家思想中人君是世上最高的統治者,也是華夏一族的族長,君父,世人皆是在宗族之中。

於是趙禎就成爲這個時代最爲耀眼的“明星”,所有人都希望一睹天顏,不光是看到真實的皇帝,更是爲了能得到這位能與上天交流的皇帝賜福……

可以說,趙禎已經開始向聖人,甚至天人的位置轉變,這種轉變不是他刻意爲之,而是人們通過他所作的事情,把他一步一步的送上神壇。

北京城幾乎已經是萬人空巷,所有人都跑到御街兩旁看熱鬧,即便是北京城的御街比東京城的還要寬闊也是顯得擁擠了,人數實在太多,北平府的衙役全部出動也不夠,最後只能出動北京城中的禁軍維護秩序,否則很可能出現踩踏之事,到時必然釀成大禍,官家祭天回朝出了這種人禍,那時候就不是北平府知府事能擔待得起的。

所以身爲知府事的韓琦格外小心,不斷的派人在御道邊上奔走,大聲呵斥膽敢擁擠上前的人,並且傳出話來:“尋死的殺才!陛下乃聖天子,今日南郊祭天回朝,祥瑞驟降,天光開而云霧散,爾等喧鬧推搡成何體統?就不怕衝撞聖駕?!到時間非但沒有福祉降下,反而遭罪!”

這話確實管用,一時間御街兩旁的百姓開始自覺的站好,並不向前擁擠,只有孩子會在人羣中亂竄,但很快被家長叫罵回到身邊,人羣變得有序之後,距離空間也逐漸變大。

中心御道,不得人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叉子之外,叉子裡有兩道磚石砌城的御溝水道,其中種滿了蓮荷,而在水道的邊上種滿了桃,李,梨,杏,雜花其間,春夏之間,望之如秀。

這御道寬約二百餘步,兩邊滿是店鋪,大多數與皇家或是朝廷都有買賣,應是臨街店門前有走廊,所以被人們稱爲御廊。

御廊就在御道邊上,裡面允許小攤小販做生意,這是趙禎的特旨,商賈無不誇讚,沒人驅趕自家店門前的這些生意人。

而在這人潮涌動的時刻,他們小攤小販的生意一下子便爆好,只要是個攤位便一定會坐滿了人,各種吃食琳琅滿目,炭烤的羊肉,一把香料便使人垂涎三尺,只要賣力的吆喝幾句,便會有更多的人站在一邊等待。

因是快到中午,人們的肚子早已是咕咕叫,烤肉攤子,魚膾攤子,餛飩攤子,羊湯攤子……每一個都坐滿了人,食物的香味甚至飄到了城外……

百姓們都明白,相對於等待官家,用吃食填飽肚子更爲重要一些。

而很快,百姓們沒有等來皇帝,卻等來了皇后娘娘已經後宮妃嬪,皇嗣,作爲妻子兒女,他們將要迎接皇帝的郊祭回朝。

當然,皇后及後宮的出現也意味着官家的大駕就快回來了,皇后的鳳駕雖比不上皇帝的,但能成爲皇帝的正宮皇后,也是天神庇佑,本身就是祥瑞。

女子最是喜歡觀瞧皇后的鳳駕,誰不喜歡漂亮?誰不希望鳳駕旁的侍女拋出的宮花?這東西的意義可是非常!一旦得到了宮花以後便不愁出嫁的時候沒有好陪嫁了!

城牆上的禁軍吹響了號角,巨大鐘聲迴盪在城中的每一個角落,稍稍瞭解北京城的人便知曉,這是城牆四角的鐘樓同時奏響的聲音,上一次還是陛下滅國西夏的時候奏響的。

當身着精美鎧甲的宮中親衛出現時,百姓們便迅速跪倒,這意味着官家的車駕出現了,以往見君只需躬身施禮,敬而不拜,可現在不同了,官家乃是聖君,乃是能與上天對話,並驅散春災的人,在百姓心中,趙禎已經成爲了半神的存在,同那些陸地神仙差不多……

當趙禎的車駕出現時,只有儀仗是站着的,而整個北京城,滿城拜下,無人直立,這便是萬萬人之上的地位,這就是皇帝的權利!

驟然間,萬歲之聲響徹天宇,上天彷彿也被震撼,雲開霧散,陽光普照……

當趙禎走過御道,兩邊的百姓這才緩緩起身,剛剛他們沒敢起身,現在卻也看不見官家的天顏,頗有些失落的感覺在其中。

春天本就應該春暖花開,而這場春災給大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宋人其實不怕寒冷,因爲已經出現鐵爐子以及煙囪,有了這兩樣東西,便不怕煙氣之毒,房間中燒上一個便溫暖如春。

春災最大的危害是土地無法種植糧食,春天本就是播種的季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是上天早早就安排好的事情,現在春耕已然是被耽誤了,大宋的夏稅自五月半起徵,七月底或八月初納畢;秋稅自九月初起徵,十二月半納畢,夏稅主要是以徵收小麥爲主。

現在時間已然是快入三月,本就是陽春三月的季節卻還沒有糧食種下,即便是今日出現太陽,大地解凍,也還是慢了些……根本趕不上種植夏糧。

所以在趙禎回朝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免去了大宋受了春災之地的夏稅,但糧食同樣也成爲一個巨大的難題,即便是免去賦稅,也百姓春耕被耽誤,也就意味着夏天到來的時候可能會收,或是糧食只能在冬天纔開始收穫。

大宋富裕,撐過這個春天不難,可是夏天沒有糧食該怎麼辦?這次大宋受災的地方可不止是北平府和燕雲,甚至連四季如春的杭州都受了春災。

糧食只能從南海諸國往大宋運送主要以海運,水路爲主,同時輔以公路馬車,甚至還是東京城開往北京的火車,所有能用得上的運輸都將被利用起來。

這是對大宋運輸能力的一大考驗,而趙禎正好要通過這一事情提高大宋的運輸能力,這是大宋的經濟動脈,同時也將是趙禎爲下一步做好準備,受到這次小冰河影響的不知大宋和遼朝,還有女真,高麗,倭國,吐番甚至是西域……

如此正是賺錢,收買的好機會,豈能錯過?

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
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