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

當遼人開始反擊的時候,這個曾經的龐然大物終於展現了他猙獰的一面,曾經的輝煌早已讓遼朝習慣了高高在上,當年和大宋爭奪燕雲的時候,宋遼雙方的大決戰並沒有爆發。

若不是耶律宗真戰死鴛鴦泊,趙禎甚至做好了傾舉國之力與遼一戰的準備,可以說遼朝保留了從聖宗皇帝留下的全部精銳。

若是大宋攻佔燕雲的時候便有如今的軍力,趙禎絕不會借道張儉蕭惠讓他們兩人帶着遼朝的十萬鐵騎回遼平亂。

趙禎發現自己小看遼人了,也高估了這次行動的成功率,在中京道引起的這場亂局雖然成功的干擾了遼人對彭七東路軍的阻攔,但卻使得劉振的武烈軍身陷重圍。

遼人的戰術理念雖然還保留着傳統的方式,但卻又有新的變化,武烈軍在抵擋遼軍的進攻前夕向樞密院發出了最後一份奏疏,劉振和張凌醒各一,自此以後的戰局便只能聽天由命了。

狄青對武烈軍還是相當有信心的,雖然他們是邊軍,但卻是北平府邊上的戍邊軍,他們的背後可是大宋的國都,責任之重堪比皇城禁軍,文官對他們向來是看重的,三司甚至極少駁回他們的開銷奏疏,如此一來武烈軍自然有着完善的軍備和大宋的精銳。

可以說朝中的文臣對武烈軍的看重甚至超過了樞密院和大宋的武將們,拱衛京畿之地的邊軍自然是精銳中的精銳…………

趙禎還在翻看奏疏,三才踮着腳走進勤政殿,小心的奉上一杯清茶,他知道這時候的官家可打擾不得。

可就在此時,砰的一聲,殿門被推開,嚇得三才一個哆嗦差點把手中的茶碗給甩出去。

剛準備開口呵斥,卻瞧見皇城的親衛架着一個軍中才能看到,身穿紅色軍服而背後揹着雪白旗幟的傳令兵進來,這一身打扮醒目異常,見者便知其何等重要,城中奔馳人馬避讓。

還未待三才說話,那傳令兵便三步並作兩步踉蹌着跪倒在趙禎面前。

“陛下!武烈軍有警!義軍南歸撤走,爲其掩護,忠武將軍劉振率八萬精銳阻攔遼軍追趕,誰知遼人精銳盡出,二十萬大軍左右包抄彙集於後,以南向北而伐!軍中斥候冒死突圍奔走密雲轉告,可留守武衛將軍並無陛下虎符不得擅調守邊之軍入遼境…………”

二十萬人!

趙禎一個哆嗦,遼人哪來的勇氣居然讓二十萬精銳盡出州府城池,而且瞧這模樣就是衝着武烈軍去的,根本就不是爲了攔截義軍,而是爲了殲滅武烈軍!

以劉振的老成持重,選取的防守之地定然是遼人南下追擊義軍的必經之路,可遼軍能繞道武烈軍的身後反攻,顯然他們就沒打算追擊義軍,沒想到終日打雁,現如今卻被雁啄了眼睛!

虛虛實實,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沒想到遼人也開始玩起這一手來了。

“帶他下去好生安頓下去。”

隨着趙禎揮了揮手,風塵僕僕的傳令兵被帶了下去,此刻趙禎已經從震驚之中恢復了過來,多年的身居高位,已經讓他習慣了冷靜,望着殿中三才急急拉下的輿圖,趙禎一下便找到了武烈軍和劉振的位置。

原本他們是以灤河爲邊界防守,利用水勢爲天塹阻擋敵軍,但現在遼人繞後,這條灤河便使得武烈軍成爲背水一戰之勢稍有不慎便會兵敗,八萬將士一同殞命。

殿中內侍跑到三才一陣耳語後,他便匆忙向趙禎奏報:“啓稟官家,樞密使狄青求見。”

“宣。”

趙禎沒想到狄青來的這麼快,應該是有別的事情,武烈軍的消息怕是他還不知道,果然當三才把消息告訴他的時候,狄青大爲驚訝,但很快便恢復過來,從袖口中掏出劉振和張凌醒的奏疏道:“官家,這是武烈軍遇敵之前發向朝中的公文,路上並未耽擱,但卻不及軍中直傳要來得快。”

趙禎翻看奏疏後臉色終究是難看了起來,他一直以來擔心遼人摸清大宋的底牌,現在看來遼人已經知曉,沒想到耶律洪基居然能從中京道的亂局中看清大宋此次北伐的目的。

摸着下巴望着輿圖,趙禎頗爲不解的對狄青問到:“彭七的東線戰況如何?”

“三日前奏報已經到了錦州永樂城外。”

“遼人可有援軍?”

“楊懷玉的背嵬軍並未發現異常,踏白軍遊走於百里之外亦無警號。”

這麼說來遼人對東線的戰況完全不放在心上?二十萬精銳直撲劉振的武烈軍顯然是要那他們立威祭旗…………

“遼軍兵力足有五十萬之衆,如今只有二十萬現身,剩下的三十萬又在何處?”

狄青也同樣不解,稍稍猶豫道:“起奏陛下,臣猜想當是藏兵與東京道之中,遼人既然已經識破聲東擊西之計,很可能也用上了虛實之計…………”

趙禎苦笑道:“這麼說來朕反倒是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說完瞧朕狄青一副陛下聖明的模樣。

無奈的擺了擺手道:“眼下救助劉振的武烈軍要緊,傳旨密雲的戍邊將軍武衛,令其率軍八萬前往大灤河馳援劉振,這一來一回也不知路上耽擱的時間遼人可否得手,武烈軍可是朕的精銳啊!”

退走的狄青不知道該說什麼,現在大宋的軍隊除了西北之地的守軍外,精銳幾乎都集結到了北平府,此次出征的那一支軍隊都不是精銳…………

趙禎緩緩在輿圖前坐下,春暖花開的季節裡,夾雜着萬物甦醒味道的春風打着旋的從門窗中溜進來,雙腳輕輕點地,搖椅便一搖一搖,輿圖上的標記也開始了搖晃。

趙禎突然開口道:“三才,把狄青叫回來,命人傳旨武衛便可。”

三才稍稍一愣,連忙竄出殿門追趕狄青,他總覺得官家往搖椅上一趟便開始有些……古怪,而立之年的官家彷彿朝堂上垂垂老矣的老相公,處處都透露着智慧和精明,當然還有算計。

狄青有些不解的回到了勤政殿,殿中的檀香早已被掐滅,而官家躺在搖椅上開口便是一句讓狄青肝顫的話:“狄卿,若朕把中京道納入大宋囊中如何?至於遼東那片飛地,便讓它再飛一會好了。”

嚇…………狄青與三才兩人直愣愣的站,他們早已被官家的話驚呆!

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
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