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

析津府乃是遼朝整個南京道最爲重要的州府,此地乃是南京道的交通樞紐,有四通八達的航運和陸運,更爲重要的是此地乃是整個燕雲的中心。

北有香山爲依靠,南有玉河爲屏障,地勢險要自不用說,更是彙集遼朝南京道的精華所在,無論農業還是工商業都極爲發達,不光是對南京道來說,即便是相對於整個遼朝來說都是最爲繁華的地方。

此地不光有漢人聚居,還有不少的契丹人,當然其中也包括契丹貴族,南京不是白說的,它了可是遼朝的陪都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此地也是整個燕雲漢人的中樞所在,對於遼朝的漢人來說,析津府在誰的手中他們就是誰的子民,在遼則歸附遼人,在宋則重歸宋廷。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誰的拳頭大聽誰的,太宗當年北伐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可最後的結果卻是兩次敗北,漢人從小便會接受儒家的傳統思想,把漢人的大宋當作正統王朝。

太宗北伐的時候不少當地的漢人百姓幫助過北伐的宋軍,可宋軍不爭氣,也可以說太宗不爭氣,最後輸的是那麼的徹底,以至於曾經幫助過大宋的漢人遭到了滅頂之災。

對於裡通外國的行爲,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能容忍的,一旦開了這個口子今後還不知道會怎樣,所以那些幫助大宋的漢人受到了非人的虐殺,無頭的屍首堆積如山,而他們的頭顱都被堆積城一座京觀。

自此以後燕雲之地的漢人便絕了幫助大宋的心思,無論大宋的力量有多麼強大,除非能拿下析津府乃至整個燕雲全境,否則他們絕不會去白白送死,畢竟他們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以後也要生活下去。

趙禎特別理解此地百姓的想發,以至於不讓軍隊和士兵靠近附近的村莊縣城,只要是閉門不出的村莊,大宋進隊在搜尋一遍沒有發現遼人後便會悄然撤走,不打擾一戶人家,即便是看到有人出來也會微微搖頭拒絕幫助。

一旦這個村莊有人幫助大宋的軍隊,無論是多少人,都會連累整個村莊倒黴,全村上下說不定會被遼人報復的屠殺一乾二淨,這也是趙禎從歸屬大宋的城鎮中所打聽到的消息。

大宋的軍隊已經兵臨析津府,趙禎採取了穩紮穩打的戰術,對析津府附近的村,鎮,縣,城進行了逐一的掃除,直到確認其安全後纔會放過。

戰爭到達這種程度已經算是白熱化,遼朝的軍隊不可能不知道趙禎的御駕親征,也不可能沒有動作,但遲遲沒有出現必有原因。

趙禎相信衝突的爆發點便在咫尺之遙的析津府。

趙禎站在遼人的角度開始分析,一旦遇到難題的時候,趙禎都喜歡換位思考,要對敵人做出客觀的評價和描述其實很難,畢竟誰都會下意識的認爲己方佔據優勢,而這種想法卻愚蠢至極……

宋軍將領中已經有不少人覺得遼朝愚蠢,在他們看來大宋越過宋遼邊界的時候就應該對大宋發動致命打擊,趙禎聽到這種想法後嗤之以鼻。

如果遼人有那本事,自己爲何要在遼軍深陷西征泥潭的時候出手?這些都是遼人事後才知道的,即便知道也是有心無力,畢竟整頓軍備調兵南下之類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時間。

這些軍中的將領還有不少是出自軍武院這樣的高等武將學府,趙禎覺得他們不少人都是事後諸葛亮,不結合實際去考慮問題,老是一廂情願的認爲應該怎樣怎樣,這樣不吃敗仗纔怪嘞!

手裡拿着小旗在析津府的沙盤上不斷比劃,最後趙禎實在找不出遼人會躲藏在哪裡給自己致命一擊,按理說這麼長的時間完全足夠遼人發動軍隊的了,遼人騎兵的作戰習慣是自備軍需,就食於敵,這樣甩掉後勤的策略對於防禦戰來說是最爲有優勢的。

一旦戰爭打響,遼朝的騎兵應該能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燕雲之地,並與大宋軍隊展開決戰,可是如今宋軍連克燕雲七府十一縣,遼朝連續丟失易州,涿州和檀州,三週之地,並且遠在東面的薊州也算是孤懸海外,必是大宋的囊中之物。

南京道雖然是燕雲十六州的一部分,但確實最爲重要的一部分,唯一能和南京析津府相提並論的也只有西京大同府了,那裡是遼朝在燕雲十六州的又一重要地區。

大宋軍隊先南後西的政策和當年太宗的一樣,即便是大縱深作戰,也不可能從所有臨近之地發兵,這對於大宋來說兵力會十分分散,而分散的代價便是各個擊破。

趙禎此次既要實行快速的大縱深作戰,又要穩紮穩打,他可不想重蹈當年高粱河的覆轍。那一戰宋軍雖然是以疲敝之師連續作戰,但在戰爭之初確實是勢如破竹。

而反觀契丹,在宋軍進軍之時,軍民望風而降,幽州百姓甚至以牛酒迎犒王師,這說明遼朝在燕雲一帶的統治已經基本瓦解。

如果說大宋曾經有一次最接近收復燕雲十六州,那肯定就是高梁河。

可惜,高梁河最終還是以慘敗而告終。

高梁河一戰,對宋遼雙方的影響都是極其深刻的,從大宋一方來說,從此再也不敢進行這種大縱深的軍事突破,換言之,爺爺趙二的膽子被嚇破了。

而對遼方來說,完全建立了對宋軍的心理優勢,而燕雲一帶的軍民也再不敢對宋軍寄以期望。

這種微妙的變化在後來的雍熙北伐時也有體現,對大宋和趙二來說,在戰略上只敢採用步步爲營、穩紮穩打的方式,同時大宋朝野上下還寄希望於燕雲百姓的響應。

但他們沒有想到,經過高梁河的慘敗後,燕雲人民已經不可能象當初那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因此在雍熙北伐的過程中,再也沒有了遼國官軍聞風而降的景象,相反,每下一城都必須經過血戰。

即使有投降的,也是在經過惡戰後的被迫行爲,這也使得趙禎此次御駕親征的難度有所增加,太宗這位“二”的很厲害的爺爺給他留下了相當大的難題。

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
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