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

仁欽桑波幾乎是在跳着走路,他在看到青塘的戰報後心中快活的要飛起來。

青塘戰勝了大宋,雖然付出的代價也不小,但勝了就是勝了,宋人進攻青塘的陰謀被粉碎,劉渙的詭計根本無法得逞。

眼下最好的事情摸過如此,吐蕃這段時間也已經逐漸穩定下來,青塘帶來的勝利只會讓各部的頭人更加有信心。

最好的機會就在眼前,角廝羅應該會把握住機會。

果然還沒到宮殿之中,便已經看到青唐部的人在不斷的搬運東西,大量錢財和貨物被運送到紅宮之中。

“運來多少了?”

“啓稟贊普,已經運來一小半,還有一大半,需要不少時日……”

仁欽桑波擡眼看便發現站在高處的人是贊普,吐蕃人的贊普!

“這麼快就開始準備撤走了嗎?青塘畢竟是您多年經營之地,如此撤走豈不可惜?西軍已經連敗兩會,若是敗上第三回那大宋怕是數十年內難以對青塘用兵了。”

角廝羅搖了搖頭:“不行,太近了,距離大宋實在太近了些。宋人兩次大敗都是下面的人在謀劃,沒有大量的輜重補給。

你是不知,宋人一旦打算攻伐,必會有數十萬人補給糧秣輜重,並輔以大量的勞役被征伐,每奪一地城池,必有公路延伸相隨。”

仁欽桑波吃驚的望着角廝羅道:“如此耗費豈不是快趕上半壁江山的稅負?”

角廝羅長嘆一聲:“半壁江山?何止啊!若是宋軍調動數百萬大軍齊出腹內,一年之賦稅都不夠用!”

仁欽桑波驚駭道:“數百萬大軍?!宋人哪來那麼多的兵卒……哦對了,宋人退役的老兵。可錢財,宋人哪來那麼多的錢財,免了農稅之後還有多少錢可用?!”

角廝羅搖頭道:“你們一定認爲大宋皇帝瘋了,可事實上大宋國庫之中並沒有多少錢,這個龐大的帝國每年支出驚人。”

看着仁欽桑波不解的表情,角廝羅無奈的開口道:“事實上大宋皇帝的寶庫纔是最富足的,裡面的財富有多少怕是大宋皇帝自己都不知道!”

“怎麼會那麼有錢,聽說大宋皇帝不是一個掠奪民財的人啊?”

“當然不是,他是一個仁愛百姓甚至把百姓看作自己孩子一般看待的人,但他斂財的手段也是天下第一,這個皇帝很厲害,和漢家的歷代帝王都不同。

大宋的商賈之道有今天的遙不可及的高度就是因爲他的宋記,誰能想到一個太子隨便搞出來的東西居然能改變一個帝國?!

大宋的商賈多數沿襲蔡記的模式,看看現在?不光是商賈繁榮,便是海外之地也是大宋商賈的地盤,什麼樣的貨物沒有?什麼樣的錢財沒有?

原本大宋是靠自己的百姓奉養,最多是和西夏,遼朝擴充,可現在你看看?天下錢財奉養大宋啊!無數的錢財流入大宋的國庫之中!這樣的國家還缺錢嗎?”

“那大宋皇帝自己的寶庫爲何會有那麼多的錢,聽說蔡記已經併入三司了…………”

長嘆一聲角廝羅帶着悲憤的語氣開口道:“大宋皇帝就是個強盜!天下最大的強盜!

大理人被他搶了,西夏人被他搶了,連兇悍的遼人都被他給搶了!而他搶劫這些人原本就是強盜!

各國寶庫都被大宋給搬空了!之前的天竺人也沒能倖免,聽說大宋皇帝拿下天竺之後沒有殺那耶波羅,你知道是爲何嗎?因爲宋人需要獲得他們的財富!”

仁欽桑波被角廝羅的強盜理論驚的目瞪口,把一羣“強盜”的寶庫都搶了,那大宋皇帝的寶庫該有多少財富?

這個龐大帝國會有對少財富?那個皇帝會有多少財富?

一直以來仁欽桑波都覺得趙禎並沒有多少錢,因爲他在大宋的時候經常聽說三司缺錢了便會向大宋皇帝的內藏庫去借,而被三司借走的錢財往往是一去不還,皇帝不止一次的下旨免去這些借款。

但誰想到,大宋皇帝居然如此有錢,商稅,工稅已經佔據了大宋稅收的大多數,剩下一點也是和交易有關的稅收、

更別提大宋的關隘也開始稅收了,這種制度下,農稅的徵收與否已經對大宋沒有什麼影響。

農人免去了稅收?

仁欽桑波忽然打了一個機靈,望向角廝羅的眼神充滿了驚駭:“宋人免去農稅,如此便是獲得了天下農人的支持,這個原本以農耕爲主的王朝豈不是…………”

“豈不是再無謀反?”

角廝羅笑了笑便搖頭道:“不會的,大宋的農人沒有了農稅,但做工的人卻在不斷的增加,這些人要繳納工稅,其實就是替代了農人的位置而已,工人一年賺的錢可要比農人還多,繳納的稅收是按月收取,如此一來…………”

仁欽桑波感嘆道:“大宋皇帝精明啊!如此一來農人安定,工人看似錢拿得多,但最後也會把錢用在市面上,還是會被官府收取一部分。

即便是有一天工人過活不下去了,也不是朝廷造成的,更不是大宋皇帝造成的,而是商賈的原因。

如此大宋皇帝就能隨時動手收拾商賈,真是兩全其美啊!如此一來誰還會去造反?若我是宋人,只要有地方做工或是種地,傻子纔會去做掉腦袋的事情。”

角廝羅笑道:“如何?這個人精明的簡直就不是人,我吐蕃要和這樣的人抗衡簡直不可能成功,所以我打算把青塘向吐蕃腹內收縮,以廣闊的地域爲宋軍增加困難。最好是能耗死這個明君!”

仁欽桑波微微苦笑,角廝羅的話不無道理,人只有毫無辦法的時候纔會寄希望與時間,大宋的這個皇帝實在是太過厲害,根本就無法對付,那不如用時間去消耗他。

不過,當大宋皇帝駕崩之後,自己和角廝羅怕是早已去見吐蕃的列祖列宗了,要知道大宋皇帝可是比角廝羅還要小十二歲!

仁欽桑波明白角廝羅的意思,現在沒有辦法對付大宋,那就用這時間好好的積攢力量,發展吐蕃,培養下一個吐蕃贊普,讓他超過大宋的皇帝!

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爲吐蕃的未來着想啊!

難怪角廝羅說要盡力守住吐蕃,難怪角廝羅說他們的目的從來都不是和大宋抗衡,只是爲了自保,現在看來,若是大宋這個巨獸真的發怒,最後的結果便是吞噬吐蕃………………

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
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