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

數封奏疏依次抵達,但趙禎只知道蔡伯俙前往了平安京,並且“善意”的勸告倭國皇帝,但他不知道蔡伯俙和石元孫兩人出事了,更不知道他們被圍困於平安京中差點身死。

當趙禎看到所有的奏疏之後,心中的震驚無以言表,他沒想到敦良居然有膽量對大宋動手,而且是和關白藤原氏聯合起來,這怎麼說呢?

從一開始自己便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自己根本就不該支持敦良,而是應該支持地方軍閥,讓倭國變成和華夏一樣的地方,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爲之!

大宋完全有能力在倭國扶持一個幕府,而大宋則成爲這個幕府之後的武家政權,如此一來便可徹底完結天皇的時代,並且讓天皇充當真正的傀儡!

但已經爲時已晚,大宋幫助了敦良,也就意味着大宋承認正統,在這一點上無論是誰都無法推翻,即便是趙禎也一樣,所以蔡伯俙的計策纔會得到趙禎的同意。

當然朝中相公也知道了這個“完美的計劃”對於他們來說只要能維護大宋的利益,稍稍犧牲一下皇后的顏面又算得了什麼?並且賢良淑德,溫婉聰明的皇后絕不會阻撓。

但他們並不知道趙禎已經把虎符給了蔡伯俙,更不知道在倭國發生的一切,即便是趙禎也只是知道發生過的事情而已……

而現在,塵埃落地,敦良妥協了,大宋的軍隊大獲全勝,蔡伯俙的描述是:“大軍駐於平安京外,倭人膽寒,對宋之要求無不應允。”

簡單的一句話卻充滿了起伏,劉德召,楊爍以及石元孫三人的上奏可謂是驚心動魄,從石元孫和蔡伯俙被圍,再到破門而出,再到苦戰待援,最後劉德召擊潰倭人,以及蔡伯俙孤身再入平安京,趙禎知道其中必然有許多生死攸關的時刻。

轉頭望着憨笑的三才,趙禎乾咳一聲的開口道:“這些奏疏沒人看過吧?”

三才連連點頭:“沒有,這是奴婢從廣傳司直接拿回來的,待陛下批閱過纔會通傳兩府……”

“一切關於倭國的奏疏留中不發,任何人問起來便以事關機要打發掉。”趙禎想都不想的便對三才下旨,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些奏疏中的事情太過出格。

若是讓相公們知曉了這次大宋的海外之戰,必會引起朝中震驚,怕是相公們要把蔡伯俙生吃了纔會甘心!

“另外傳旨蔡伯俙,讓他莫要耽擱,趕緊去辦正事,剩下的事情可以交給楊爍和石元孫兩人處理,劉德召只需領兵便可!”

三才躬身退去道:“奴婢遵旨!”

趙禎的目光跳過宮牆望向遠方,他必須這麼做,倭國對於大宋來說很重要,或者說對大宋的將來很重要,他這麼做是爲了對付遼朝,也是爲了保護蔡伯俙等人。

凡是和此事扯上關係的人都將受到朝臣的指責,趙禎太瞭解這些文人了……

最關鍵的是會影響自己的計劃,殖民倭國的計劃,屯兵倭國的計劃都將受到影響,在這一點上趙禎絕不會允許有人打擾,這也是趙禎現在極力維護蔡伯俙的原因。

但當蔡伯俙把一切辦好,從海外回來的時候,趙禎便不會再全力保護他,甚至會收掉他的文資以及所有差遣,這並不是卸磨殺驢,而是一種變相的保護。

天子無情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作爲一國之君有的時候就是要犧牲掉一些東西,以此穩定這個國家。

從文德殿“溜走”趙禎獨自一人在勤政殿之中,並且把所有人都趕了出去,他在翻看從倭國送來的奏疏,從最開始到現在的所有奏疏。

通過這些奏疏趙禎瞭解到了所有發生的一切,其中鼠三的奏疏寫的最中肯,他沒有因爲是蔡伯俙的副手和故交而袒護他,所有的話,每一個字都是如實稟報。

趙禎非常慶幸蔡伯俙最後的念頭被壓制住了,一旦他領兵反攻平安京,這將是一場災難,對於大宋來說威懾纔是最好的選擇,而若是蔡伯俙與倭人交戰,以武力迫使敦良退步,那意義就全都變了。

趙禎不需要倭國成爲大宋的一部分,但卻需要對倭國的控制,看似是一個東西其實不然。

兩者最大的區別便在於武力威脅和武力討伐,現在的情況是大宋的軍隊乃是馳援被困於倭國的使團,並未率先用兵討伐,而倭國的妥協與臣服乃是因爲對大宋的不敬,這是他們付出的代價,並非大宋的的攻伐所得。

事情最終的結果便是倭國皇帝妥協了,從蔡伯俙的奏疏中可以看出,此次敦良是真的被嚇怕了,大宋的火炮對倭人造成的震懾是空前的,許多人大喊這是神罰,也是因爲倭國皇帝對君權神授的不斷加強,倭國人甚至覺得這是大宋皇帝這位真龍天子派遣天神前來懲罰倭國的。

倭人並非在見到蔡伯俙之後便妥協,而是悄悄派遣緊十萬大軍包圍大宋的援軍的駐紮之地,而劉德召的作法很簡單,既然不能進攻平安京,但對付前來包圍大宋的倭人卻是完全沒問題,軍中的火炮佔領了高地,從高處對倭人發動了襲擊。

將近三裡地的距離便對倭人的軍營發動了毀滅的打擊,如今的大宋火炮不光有普通的實心彈,還有填充火藥的開花彈以及對付船隻桅杆的鏈彈。

這種鏈彈也能對付步兵和軍營,倭人的營帳被連根拔起,其中還裹挾着倭人的屍體,而此時倭人連宋軍的面也沒見着,就已經被打的丟盔卸甲,而棘輪八牛弩的射程僅次於火炮,不斷的向倭人營地傾斜裝滿火油的“長槍”。

敦良大宋的強大嚇破了膽,即便損失並不是很嚴重,但卻不敢再有任何的心思,蔡伯俙非常聰明的開始給他甜棗,向他保證大宋絕不會對倭國皇室血脈造成傷害,甚至還會幫助他們維護手中的權利,而前提是大宋在倭國享有一些特定的權利。

趙禎輕輕合上蔡伯俙的奏疏,他現在的腦子裡只有殖民一詞……什麼是殖民?殖是繁殖,孳生之意。殖民則指大宋向倭國移民,並掠奪原當地人的利益。

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
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