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

蔡伯俙在的嘴就沒有停下來過,這貨是年紀越大膽子越小了,眼前一個敵人也沒有還舉着一個大盾消耗體力。

趙禎瞧見他握着橫刀的手都有些青紫,踹了他一腳道:“慌什麼?!傳令下去,若是城破立刻退守北城,昨日已經把彈藥搬入北城之中,臼炮全部捨棄也無礙,吐蕃人運不走這些鐵疙瘩!”

消息傳到陳淳那裡讓他長舒了一口氣,但最擔心的就是官家不肯退守北城,而是要死守瑪兒敢,這樣一來城破的可能會非常大,甚至很可能會出現全軍覆沒。

戰爭到了這時候已經分明瞭,吐蕃人若是採用車輪戰,分批進攻瑪兒敢宋軍當然能守得住,可若是他們不計傷亡,瘋狂的衝擊瑪兒敢,大軍很有可能受不住。

誰想到吐蕃人的孤注一擲反而走出了戰爭的怪圈,面對吐蕃人的瘋狂進攻,趙禎看清了局勢,陳淳提前準備好了部署,所以宋軍撤退到了北城之中。

北城在之前就進行過特殊加固,出了臼炮之外,所有的火炮,全部安置在了這裡,同時開闢了北城外的一出偏門作爲撤走百姓的通道。

在此之前蔡伯俙便派遣官員在各家個戶中游說,讓他們在吐蕃大軍攻城之後便收拾好行裝,帶上細軟在北城等待,宋軍會爲大宋的百姓提供乾糧,讓他們出城向東而去。

在那裡有一條宋軍早早挖掘好的地道,可繞穿過吐蕃人的包圍,也是瑪兒敢和外界聯絡的重要通道。

只要向東便能遇到大宋的援軍,城中的官吏會爲他們作保,保證他們大宋子民的身份不會遭到宋軍的屠戮,同時讓他們暫居成都府,待戰爭結束之後再讓他們遷回瑪兒敢。

眼下馬兒噶的吐蕃人已經看到噶日噠措攻城的猛烈,北城是唯一安全的地方,吐蕃百姓在宋軍的掩護下沿着城池快速的離開,城中百姓沒有多少,不過數千人而已,在大宋官員的帶領下,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離開瑪兒敢,消失在了瑪兒敢邊上的草坡後後面。

宋軍早就偵查過了,那裡是唯一沒有吐蕃軍隊的地方,因爲有一個高高的草坡,阻擋了吐蕃人的視野,但卻不會阻擋北城守軍的視野,一旦在此處駐紮便等着宋軍的瘋狂攻擊而沒有會還手。

瑪兒敢的城門已經被攻破,這些執着的吐蕃人終於攻破了城門,但他們面對的卻是一陣的排子槍。

宋軍早就知道城門後面的吐蕃人在做什麼,眼瞧着吐蕃人來送人頭,神衛軍的將士當然不會客氣。

城門最大的弊端在何處?就在於空間狹小,無處躲藏,地上還有及膝高的沙土,讓本就無處可藏的他們更加行動不便。

火藥彈和火槍不斷的進攻吐蕃人,神衛軍雖然人數不多,但火器管夠,猛烈的打擊使得剛剛挖開的城門再次擁堵起來,屍首堆積起來的速度不比沙袋來的慢。

眼下的宋軍還能守住瑪兒敢,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體力的消耗,戰力的不足,陳淳果斷在瑪兒敢百姓撤走之後下令退守北城。

偌大的瑪兒敢留給吐蕃人又如何?再說怎麼可能無緣無故的留給他們?別忘了,這裡的房舍幾乎都是帳篷,而帳篷是什麼防水的苫布,以及木頭組成。

這兩樣東西最怕的便是火,而且宋軍還在其中留了許多“小禮物”。

ωωω _T Tκan _C〇

噶日噠措發現大軍已經攻入瑪兒敢,西門的陷落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大軍涌入城池的速度。

宋軍不斷向城牆上的北部敗退,這正是大軍的機會!

號角聲吹響,意味着噶日噠措這位主帥的出戰,吐蕃人最後的勇氣被點燃,爆發出山呼海嘯的呼喊!

噶日噠措對瑪兒敢城的進攻進入了最後階段,他的僕從高舉烈焰紅旗、胯下是長白鬃馬,這是吐蕃的舊制,也是角廝羅復興吐蕃王朝的改革。

從他的模樣就知道,他屬於吐蕃五如之一的伍如中翼,所用的旗號便是烈焰紅旗、長白鬃馬。

所謂的五如便是伍如、約如、葉如、如拉、蘇毗如。蘇毗如系附屬機構,在藏北及工布一帶,加之又統稱爲“五如”。

每“如”相當於漢家文明在軍事上的“翼”。

伍如即中央翼,約如即右翼、葉如即左翼,如拉意爲附屬翼,蘇毗如即蘇毗翼。除蘇毗如外,其餘四者又各分爲上下兩部,又稱支如。

而打出旗號的噶日噠措便是中央翼的將軍,他是吐蕃最爲精銳的存在,也是最強大的存在,否則換做他人還不一定攻下瑪兒敢。

在吐蕃從軍者稱“武士”,吐蕃語稱“桂”,皆出自豪室貴族,奴軍不準爲武士。這一點即便是角廝羅解放農奴也沒有改變。

戰時武士出征,皆帶有許多奴隸隨行,謂之“奴從”。這些人是真正被驅使作戰者。吐蕃多騎兵,步兵也可觀。

“人馬俱披鏁子甲,其制甚精”,“其戰必下馬列行而陣”。攻城時有云梯及戰車。將領善兵法,多謀略。

“其兵法嚴,而師無饋糧,以滷獲爲資”。吐蕃士兵作戰勇敢,“重兵死,以累世戰沒爲甲門。敗懦者垂狐尾於首示辱”。

只不過這些在宋軍面前幾乎不不夠看的,強大的宋軍很快摧毀了他們的鬥志,宋軍在吐蕃的高原上一路凱歌,雖然遭受了角廝羅的各種拖延,但並沒有停下腳步。

這一點噶日噠措深深的知曉,但他同樣也知曉,這是吐蕃人的悲哀,因爲吐蕃剛剛統一沒有多長的時間,贊普的改革已經給吐蕃帶來的全新的希望。

但就在這關鍵時刻,宋人大軍壓境,突發而至!贊普曾經在紅宮之中厲聲長嘯,大罵宋人皇帝卑鄙無恥,不留任何後路給吐蕃,不給吐蕃強大起來的機會。

否則吐蕃遠遠不止今天的景象,會更加的繁榮和強大,也不是宋人能夠隨意攻伐的!

終於能夠攻下瑪兒敢,終於能夠爲一切畫上句號,贊普對自己的支持沒有錯,只要生擒大宋皇帝,吐蕃王朝就可以延續下去!

這場關乎吐蕃生死存亡的一戰也就自然而然的結束了,吐蕃將會獲得更多的機會,發展的更爲強大,和大宋繼續對抗下去!

但這一切的美好幻想都在噶日噠措看到眼前的另一座城牆時崩潰………………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