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

趙禎是帝王,在這個時代帝王的旨意至高無上,越是繁榮強大的王朝,帝王手中的權利便越大的令人難以想象。

隨着趙禎旨意的下達,中樞,六部,九寺,五監開始瘋狂運轉,各種各樣的文書,文告開始在朝廷內傳遞,並且向地方發佈。

這個時代的政治力量同樣不可小覷,各個官衙幾乎都在爲一件事發揮自己的能力,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當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達到穩定的時候,效率也就自然隨之提升,尤其是在一位英明帝王的領導下,誰都不會在這個時候拖後腿,也不敢有任何懈怠。

彌勒教的史實誰不知道?這是魔教,官家都已經下旨清剿了,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這個時候懈怠,那就會被人認爲是和彌勒教暗通款曲,這個魔教最大的力量就在於蠱惑人心,說不定哪位官員就被魔教蠱惑了。

於是乎朝堂上的御史就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刷”政績的法門,只要哪個衙門懈怠,必會被御史抓住痛腳,並且大加彈劾。

監察院的御史臺可不是以前的御史臺,這些御史簡直就如螞蟥一般,一旦被他們抓住,便會死死的釘上,絕對不會鬆口,之前的歐陽修可是嚐盡了這種苦頭。

趙禎的旨意經過中樞的整理和傳達後,每個衙門都有自己負責的差遣,即便是司農寺也躲不過去。

司農寺其實是和農人接觸最多的官衙,趙禎規定,司農寺必須培養大量熟悉農牧的官員,深入地方教授百姓耕種放牧的最佳手段,同時傳授經驗,在當地培養農官,每年都要定期前往各地進行巡場。

這是要算到他們政績之中的,農業依舊是大宋的重要根本之一,當然商業地位和農業一樣重要,三司就有和司農寺一樣的官員。

中樞的文書發往司農寺,爲的就是要求司農寺的官員把彌勒教的危害在農人之間進行推廣和教化。

並且把這件事算在了年底的勘磨之中,佔據了大量的比重以促使司農寺的官員積極配合朝廷。

很難想象一個王朝居然能做到如此聯動,不光司農寺,司天監也要負責教化的任務。

在這時候,司天監的地位就非常重要了,司天監掌管觀察天文,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和曆法,等等,同樣他們也擔任了各種天文現象的解釋,可以說他們是朝廷掌握在手中的輿論工具。

在國富民強的時候,司天監的奏報永遠都是吉星高照,而出現問題之後他們便會在天象中絞盡腦汁的去解釋禍端。

這是典型的知道答案找問題,只要對星象有所瞭解,這件事做起來並不難。

而且百姓還非常相信司天監,畢竟他們的話都是官方的解釋,是官方對異象的解釋,可信度自然比江湖術士要靠譜。

雖然在趙禎眼中這玩意都是騙人的,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與虛無縹緲的神鬼志怪有何關係?

但架不住百姓甚至是官員都相信啊!於是司天監在趙禎手中早已被打造成了“優秀”的輿論工具。

這次打擊清剿彌勒教同樣需要司天監的助力。

正朔大朝會的時候,司天監監正連同五官正(春、夏、中、秋、冬官正的簡稱)各五人以及五官靈臺郎四人出班,向太子奏報。

“啓稟殿下,昨夜臣等夜觀天象,神都上方忽現妖星!”

趙旭立刻就緊張起來,畢竟現在是他監國坐朝,總攬大政的也是他,這時候出現妖星豈不是說他作爲太子不合格,或是主持大政有背天意?

稍稍冷靜了一下,趙旭從輔位上起身道:“是何妖星?可有記載!”

監正孫昊徐徐開口道:“所謂妖星一曰彗星,所謂掃星。本類星,末類彗,小者數寸,長或竟天。

見則兵起,大水。主掃除,除舊佈新。有五色,各依五行本精所主。史臣案,彗體無光,傅日而爲光,故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在日南北,皆隨日光而指。頓挫其芒,或長或短,光芒所及則爲災。

二曰孛星,彗之屬也。偏指曰彗,芒氣四出曰孛。孛者,孛孛然非常,惡氣之所生也。內不有大亂,則外有大兵,天下合謀,闇蔽不明,有所傷害。

臣等昨夜瞧見的便是彗星,也是百姓口中的掃帚星!”

趙旭稍稍安定了些,這說明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大宋出了別的問題,和自己主持朝政並無關係。

“禍端所在何處?”

孫昊掃視羣臣後,和幾位司天監的官員對視一下,然後齊齊拜倒:“啓稟太子,天下大亂將至矣!臣等冒死覲見,昨夜所見之妖星與衆不同,乃是一顆主星爲中,四周環以小星,此乃羣妖盡出之像!彗星之尾長達百餘丈,乃大災之象也!至於禍端,便在蠱惑人心這徒,昨夜臣等還發現了“熒惑守心”之象,乃妖人魔教出世,禍亂中原!還請…………”

“慢着!”

趙旭在孫昊還沒說完的時候便開口阻止,這在超會上是極少出現的,畢竟太子以持重聞名。

“孤之前看到各地皆有官吏言及有彌勒教出現之事,今日朝會之前各部都接到了中樞關於彌勒教的公文,難不成這妖星便預示彌勒教?範相公難道彌勒教在大宋已經猖狂若斯?”

范仲淹立刻出班:“雖未有北魏之禍,但卻規模不小,殿下,彌勒教乃是國之大患!史書記載:彌勒之徒常自命爲“新佛”。

所謂的“新佛”就是引用佛經中“彌勒下生成佛”之說,彌勒佛取代釋迦牟尼佛下凡救世一反佛教五戒戒殺,力倡“殺人作亂”,殺一人者爲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爲十住菩薩,“屠滅寺舍,斬戮僧尼,焚燒經像”,“又合狂藥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識,唯以殺害爲事”!”

隨着范仲淹的話,整個朝堂炸開了鍋,顯然彌勒教的事情他們都知道,只不過每人覺得有這麼嚴重而已,但從宰執相公的口中說出來就不一樣了。

此時的蘇洵也出班道:“殿下,據臣所知,自北魏後,彌勒教常以假彌勒降世爲旗號作亂。隋煬帝大業九年,高陽人宋子賢擅長幻術,“能變作佛形”,自稱“彌勒出世”,聚合人衆舉兵作亂。而如今我大宋各地皆有彌勒顯世之說,其中不乏擅長幻術之人作亂,妖言惑衆!”

“豈有此理!大宋國朝安定,豈能容得此等宵小作亂?範相公,此事當以中樞爲首,速速清剿各地彌勒教!”

范仲淹和蘇洵對視一眼,齊聲道:“臣等遵太子令!”

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
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