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

跟隨在寇準之後的世家官員們慢慢的心生怯意,他們沒想到官家的態度居然如此堅決,這是大宋開國以來史無前例的辭官上諫,即使太祖太宗時期也沒經歷過,但年輕的官家居然能頂得住這樣的壓力,着實讓他們想不到。

此時的王隨卻緊跟寇準,擡頭昂首道:“官家也看到了,朝堂上我等是真的全無立足之地,官家變法在即,我等作爲朝臣當然要堅持祖宗之法,以辭官上諫乃是迫不得已的最後手段!”

趙禎點了點頭,王隨的話沒錯,保守的世家官員和自己即將實施的變法幾乎是沒有調和的可能,他們要爲自己的利益堅持,而自己要爲大宋的將來考慮,要麼妥協要麼反抗。

趙禎是官家,是大宋的皇帝,皇帝不能妥協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那世家官員只有反抗,利用辭官來上諫了。

“很好!你們的意思朕明白了,可你們這麼做的意義何在?朕不明白!你們明知道朕是不會妥協的,可你們還要以辭官威脅朕,又有什麼意義呢?”

趙禎的話一下子讓官員們卡殼,是啊!誰都知道官家的性子是不會妥協的,即使上諫又有什麼用?

王隨和寇準對視一眼,兩人彷彿下了很大的決心點頭道:“這只是和官家交易的籌碼,如果官家要變法我等也支持官家,但請官家保留下我等世家的現有土地……”

趙禎驚訝的張了張嘴:“你們是吃錯藥了還是怎麼的?這麼多人辭官上諫就是爲了家中已經兼併了的土地?”

很顯然趙禎的驚訝在世家官員們的意料之外,在他們看來官家會義正言辭的拒絕,甚至會破口大罵,但無論如何也不會出現驚訝的表情。

寇準試探着說道:“土地對世家來說是最後的依靠,如果失去便相當於沒了退路,連東山再起的資本都沒了。”

他的話沒錯,古人之所以對土地那麼看重,是因爲要靠地裡的糧食吃飯,有了多餘的糧食才能換成錢,去買其他的東西。

即使在趙禎的小試牛刀之下工廠已經開始興起,可土地作爲主要的經濟來源依然在人們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人基本是以靠天、靠地吃飯生活的。

而且土地也是權利的象徵,此時的大宋是土地私有制,也就是說擁有多少土地,就擁有多少地方的統治權,古人對於土地是“寸土不讓”的。

有些世家豪族的土地甚至有一個縣的面積,當地的官員都不敢得罪他們,甚至需要他們支持才能管理好當地百姓和收稅等事物。

毫不誇張的說,世家豪族在地方上就是土皇帝,反正天高皇帝遠,即使朝廷的手再長也夠不到他們的頭上。

趙禎稍稍一想就清楚了他們的想法,笑眯眯的說道:“地朕是絕不會動你們手中的土地,這些地都是你們自己的,私有的,朕不光不會動,還要保護你們的土地!”

譁~跪在地上的羣臣愕然,他們沒想到官家居然這麼爽快的就答應了,這讓他們之前做的準備如一拳打進棉花裡使不上力氣,還有不少人露出慚愧的神色,慢慢的有人低着頭的站起離開,從三三兩兩變成成羣結隊。

在官家目光灼灼之下,寇準和王隨也不好阻攔。

三才在一旁嗤之以鼻的看着這場鬧劇,這些混賬居然敢爲難起官家來了,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官家捏死你們就像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即使螞蟻抱團又怎麼樣?

還不過是螞蟻罷了!

三才站在偏殿的門口,把每個參與上諫的人都記下,萬一官家要秋後算賬,自己也好有個準備不是?

王隨是不相信官家會那麼好心,他之前從王曾那裡探知官家對土地兼併的厭惡和必須打擊的形態,但眼前的官家卻風格一變的要保護起自己的土地來了,這讓從政多年的王隨提起了十二分的小心。

趙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他有底氣,後世的糧食基地湖廣平原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得到開發,甚至連洞庭湖附近的荊湖南路都算荒蕪的嶺南之地,可想而知此時的大宋還有多少的土地可以利用。

趙禎打擊世家土地兼併的最好辦法不是大搞開發,而是讓糧食和土地變得相對來說不那麼重要,等到商業繁榮到一定程度之後,大宋的國內市場慢慢飽和,生產出過多商品的工廠就會自覺的給產能過剩的工廠找出路,什麼地方好呢?

當然是人差錢多的國外……

要想出國最好的辦法不是走西域,因爲通往那裡的通道被党項人壟斷了,那只有走海路,走海路必然要促進遠洋貿易和造船工藝的發展,大航海的序幕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拉開,只要能沿着海岸線穿過千島羣島一直往北就能看見連接新世界的橋樑白令海峽!

到達美洲的船隊會帶回土豆,紅薯,花生,西紅柿,洋蔥等等產量大的驚人而且好養活的農作物,到時間土地的產出將會打破人口天花板的限制,大宋的農業已經到了能爲新物種馴化和脫毒的程度。

土地不夠?南面的土地上遍地都是懶惰的人,土地肥沃卻不懂得耕種,甚至還有着翻臉不認人習慣,那場自衛反擊戰讓趙禎看透了越人的無恥,肥沃的土地就該留給善良勤勞的華夏人去種植!

到了那個時候,關中的糧食還值錢嗎?糧食都不值錢了土地又算什麼?

農人可以到城市中打工養活自己,現在的開封府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東京城外的工廠已經是遍地開花,各種各樣的產業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只要王唯一等人回來,自己就會在朝堂上宣佈,政府組織的廂軍大開發,到時間兩湖盆地就會變成引誘百姓的大糧倉,這樣就促使更多的人向南方的湖廣平原移動,如果土地不夠……那就打南面越人的注意,總是會有辦法的!

趙禎慢慢的站起走向寇準和王隨:“兩位相公快起來吧,說實話你們的土地朕看不上!朕現在告訴你們朕不會收回你們的土地,但是你們兩帶頭上諫卻要遭受處罰,否則朕的面子怎麼辦?”

王隨已經抖似篩糠,原先他以爲官家會在文官的壓制下就範,但是誰曾想官家居然出其不意的化解了威脅,把整個上諫隊伍拆得七零八落,最後只有自己和寇準留了下來。

趙禎笑眯眯的扶起寇準道:“此次勞煩寇相公了!你年事已高請辭也是應該,朕要是不準實在是過意不去,家中要是有才學精湛的後輩子弟就推薦來,畢竟寇相的功績有目共睹的!”

寇準苦笑着看了看眼前的趙禎,又瞥了一眼地上怒視着自己的王隨:“老臣謝陛下隆恩!”

王隨絕望的閉上眼睛,原來這一切都是官家和寇老西安排好的!

只有自己還被矇在鼓裡!

慘然一笑,王隨忍不住道:“官家真是好手段,居然能翻手雲,覆手雨!老臣佩服!”

趙禎冷笑道:“你先別急着佩服,朕饒你一命,但卻不會繞過三槐王氏,自此之後三槐王氏子弟你王隨一脈不得入仕!”

王隨臉色一變,這是在斷絕他三槐王氏中他王隨一脈的前途啊!這也意味着他王隨一脈將要走向沒落和衰敗,舊居官場的他知道,要想牢牢的控制住自己手中的土地就必須有人在朝堂中立足,家中的田產沒了庇護就相當於入了狼羣的羔羊。

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
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