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

蔡伯俙本想着自己出使契丹後,回到上京城之後便傳來契丹議和的消息,這樣一來功勞,名聲可都是賺足了、

雖不會有多少的提拔,但賞賜和青史留名是少不了的。

他雖不希望在仕途上有什麼更進一步,也不希望家中子嗣入朝爲官,但畢竟能青史留名還是不錯的,最少給蔡家這個大宋第一外戚留下點什麼讓別人敬畏。

眼下希望破滅,蔡伯俙有些不爽利,但也在他的意料之中,若是契丹人輕易妥協,那也就不是契丹人了,最少朝堂之上的一國之君,契丹的女皇陛下不是這樣的人。

蔡伯俙獲取朝堂之中的消息並不慢,只要有錢,總有人會替你辦事,只是辦事的好壞不一而已,但只要你找對了人,就能把事情辦好。

蕭撻裡的強勢讓蔡伯俙有些氣餒,當然也在情理之中,若是換做別的人還是會這樣選擇,現在的契丹只有背水一戰纔有獲勝的可能。

契丹已經把東西收拾好,大宋已經給出了所有條件,甚至不需要契丹人內遷,在這種前提下,契丹人還是不願接受,那便是說明了一切,自己若是再留在這裡也已經沒有了什麼意義。

下定決心的蔡伯俙起身走出房門,招呼在院中伺候馬匹的騎士準備鞍具。

自己是該像契丹女皇正式請辭了,若是他畢世傑還有一點禮數的話,也該幫他離開,一國之相若是沒有這點腦子也算是白當。

但有時候偏偏就是有人來給你送上一些東西,當蔡伯俙準備出門的時候,門口的騎士來報,有人拜會。

看了看帖子,上面沒有姓名,只有四個字,“識時務者”。

呵!

蔡伯俙差點被逗樂,這人還真是直言不諱,果然是識時務者,順便還把自己比作俊傑了!

向門口的騎士使了個眼色,蔡伯俙便轉身回到了房舍之中,很快,一個蔡伯俙從未見過的漢子被騎士帶到了房舍之中,之所以說沒見過,乃是因爲契丹的朝臣蔡伯俙都見過。

只不過眼前這個人從衣着到髮飾,再到說話,完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漢人,但他卻精通契丹語。

一進門便是以契丹語打招呼,並且用契丹語自報家門,蔡伯俙自然也聽得懂,可惜他卻不會說契丹語,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很難學會的語言,官家說他的舌頭不會蜷曲,所以說不清。

這人是契丹朝臣的一個管家,至於是誰他沒有明說,但卻用茶水在桌上留下了一個徽記,蔡伯俙一眼就認出了這是契丹四大漢人家族中的劉家,只有他家的徽記用的是梨花。

但蔡伯俙怎麼也不能相信是劉家來找的自己,要知道這劉家幾乎都是契丹的皇親國戚,劉家的第一代乃是在遼朝大名鼎鼎的劉景,在遼景宗時,任禮部侍郎、尚書、宣政殿學士、南京副留守等要職。

他的兒子劉慎行並不怎麼出名,但卻生了六個不得了的兒子,各個都是享譽契丹的人物。

取名的方式也算是獨特,劉一德、劉二玄、劉三嘏、劉四端、劉五常、劉六符。

除劉一德早逝外,其餘五個兒子均居高官要職,顯赫一時。劉二玄歷任守太傅、中書令等職,最後任上京留守,賜魯國公,他是遼秦晉國妃蕭氏的第三任丈夫。

也是從他開始便把劉家變成了契丹的外戚之家,而在契丹的外戚可與大宋的外戚有着天差地別,乃是契丹皇族最爲信任的人。

而且隨着契丹皇族的易主,蕭家的女婿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劉三嘏、劉四端娶的都是遼國公主,爲駙馬都尉,劉四端曾經以衛尉少卿之職,出使過大宋賀官家生辰,劉五常曾經做過三司使、武定軍節度使等官職。

至於最後一個劉六符……此人是張儉的至交好友,又曾經身居高位,但最後卻也算是因宋而亡,劉家爲何會來找自己,難道是要像大宋歸順?

見蔡伯俙帶着疑慮的目光,來人笑道:“小人是劉家管事劉復,想必蔡正使應該知道劉家。”

蔡伯俙微微點頭,可隨即苦笑道:“我怎麼也沒想到會是劉家人找來,你們不會不知道劉六符因何而死吧?”

劉復點頭道:“這是自然,因效忠大遼而死,有何不可言?!不知蔡正使此言何意?”

蔡伯俙瞬間便在心中提起十二萬分的小心,這人不簡單,一句話便能把尷尬的事情變得如此理所當然,還能讓自己產生好感以繼續談下去,沒有成熟冷靜的心智萬萬做不到。

“果然是個妙人!面對家族的利益和存亡,犧牲一些東西也是必然,好!你且說說本家的意思,蔡伯俙在此洗耳恭聽!”

“痛快,蔡正使果然是個通情達理之人!那小人便有話直說了,我劉家乃契丹漢人之大族,不知我等歸附之後可否保留這等現狀?”

蔡伯俙狐疑的望着劉復道:“此話何意?”

“小人聽聞大宋官家最厭世家大族,我這劉家便是世家,亦是大族,若是歸附,豈不成爲大宋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了嗎?”

聽了劉復的話,蔡伯俙話讓笑了笑:“可你們有的選嗎?”

劉復並未驚訝,也沒有慌張,而是笑眯眯的說道:“當然沒得選,但歸義又先後,若我劉家歸義,可爲大宋帶來怎樣的好處?又有多少人會相隨?蔡正使應該知曉。”

這倒是實話,蔡伯俙玩味的看着劉復,此人深諳談判之道,有拿有放,有進有退,端是知其利害。

“劉家要的就是保全如今的地位和財富,但你可知道,入仕就別想了,科舉與你劉家無緣。”

劉復笑道:“爲何?難道因爲六郎之故?大宋皇帝無有容人之量呼?”

蔡伯俙搖了搖頭:“非也!陛下有言,寺踞千峰,十方同聚。家賊難防,令人驚怖!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你劉家原爲漢人,卻居於契丹之廟堂,如今契丹勢弱,則尋大宋庇佑,以利而入,可信否?”

劉復忽然笑了,微微點頭道:“蔡正使說的是!如此只要劉家保全,萬萬不敢奢求其他!一切皆聽宋家天子號令!”

蔡伯俙笑着點了點頭:“好,如此便請劉家一切照舊,萬勿妄動,待我大宋天軍攻城!待時乃驅劉家而出。”

劉復終於變了臉色,但蔡伯俙卻面露微笑,伸手送客,劉復也只能作罷,最少他明白蔡伯俙的態度,也知道大宋需要劉家。

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
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