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

樹下頗爲陰涼,但此時的呂夷簡和賢覺兩人都覺得是陰風陣陣,兩人之間的交談聲很小,在嘈雜的人羣中除了他們之外不會有人聽到,何況四周還有僕從有意無意的遮擋,但他們談論的事情卻是頗爲驚人。

摘下斗笠輕輕搖動,臉上的鬍鬚隨微風變得雜亂,但也讓呂夷簡的臉變得更加隨意,完全看不出他曾經是朝中重臣。

“法師,不知這幾日因何隱蹤匿跡?老夫尋的你好苦啊!”

賢覺臉色稍稍尷尬:“近幾日突然心中悸動,於是便遁入淨室修心,若不是見了你的徽記,怕是還不知你尋我。”

呂夷簡笑道:“哦?未曾想反倒是老夫叨擾了法師的清修,只不知此次法師清修和官家會見有無關係?!”

賢覺臉色一變,沒曾想呂夷簡已經知道皇帝到訪大相國寺一事,但隨即面色如常道:“東城之人果然神通廣大,居然連官家行蹤都能探查?那呂公可知官家所爲何事?”

呂夷簡眼睛微眯道:“偶然瞧見罷了!便是不知官家又是如何壓迫佛門,前來詢問以便互助!”

賢覺苦笑道:“還能所爲何事?便是讓我佛門遠遁罷了!官家有言我佛門當爲大宋驅使。”

呂夷簡微微點頭:“果然如此,官家這是在利用佛門之便,教化百姓!以佛門爲導,引百姓向善?”

隨着呂夷簡的話,賢覺的臉色變得更加愁苦:“如何引人向善?大宋百姓還有多少信佛禮佛?我佛門何德何能引人向善?”

經過簡單的交談呂夷簡便知道,趙禎沒給佛門什麼像樣的安撫,這便是好事,因爲最少沒有挑起佛門和東城豪門之間的矛盾,也沒有離間雙方。

“只不過,官家勸道我佛門應爲朝廷所用,前往吐蕃施以教化,吐蕃佛教乃是密宗,所習佛法也非正統,當以我中原佛門之大乘佛法教化之,感悟之!”

呂夷簡微微吃驚,他怎麼也沒想到趙禎居然是用的這一手,隨即笑道:“若是佛門不從,怕是有大禍患相隨吧?”

都這時候了,賢覺自然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直言不諱道:“然也,官家雖爲明說,但睚眥之態令人膽寒,我佛門勢微,不敢觸及鋒芒!”

呂夷簡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官傢什麼都不說比說什麼都可怕,誰不知道官家手段凌厲權謀老辣,大宋的朝臣幾乎都知道曾經的舊事。

官家對待百姓仁愛如己出,但對待官員或是宗室卻嚴苛至極,當初趙元儼密謀篡位,官家幾乎把宗室所有的權利拿走,之後對待官員更是嚴苛,不光設立監察院,連監察御史的人數都在不斷擴充。

各地州府之中又有黑手協助御史收繳罪證,士大夫有時還要提心吊膽還不如尋常百姓活得痛快。

“如此便是啊!不光你佛門活的不爽利,便是我士人也是如此!”

呂夷簡是典型的士大夫階層,也是特權階層,受到古典儒學的影響,在他的認知中士大夫就是高於百姓的存在,就是應當享受權利帶來的種種優待。

這是封建王朝遺留下來的通病,歷朝歷代對士大夫階層的照顧都是極好的,皇帝再強大也需要依靠士大夫階層維護自己的統治,既然要用人便要優待,何況這天下之大,不是什麼人都能成爲士大夫的。

只不過在趙禎的眼中卻是不應該屬於他們的東西,在趙禎眼中,這些權利都是“公器”,豈能善假於人乎?

受到後世的影響,在趙禎的眼中官員不是權利的載體,而是人民權利的載體,是皇帝也是百姓賦予了他們的權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皇權都是來自於百姓的。

唐太宗時的諫臣魏徵曾經有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華夏先賢在某種意義上早已理解了皇權出自何處,“公器”出於誰手,只不過魏徵更多的是爲了限制皇權,公僕一詞在這個時代還未出現,但趙禎卻在努力的讓它出現。

只不過這些呂夷簡和賢覺都沒有發現,也極少有人會發覺其中的問題所在,趙禎正在讓華夏民族一步步的走向新的時代,一個類似於封建王朝的時代,一個又不完全是封建王朝的時代。

即便是趙禎自己也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形容,因爲這對於他來說也是陌生的。

賢覺彷彿坐在樹下入定,整個人眼觀鼻鼻觀心的靜坐不語,邊上的呂夷簡也是如此,兩人的歲數都不小了,豈能不知道現在他們面對的是什麼?

最終還是賢覺沒有忍住,緩緩開口道:“皇帝要讓我等佛門前往吐蕃傳教,不知東城豪門可有破解之法?或是能助我等一臂之力?”

呂夷簡稍稍擡了一下眼皮道:“眼下誰敢妄動?彌勒教便是前車之鑑,稍有不慎粉身碎骨事小,禍及親眷事大,你可知東城人家一府一宅有多少人?出了事可擔待不起!”

賢覺冷笑道:“是嗎?!那彌勒教的信衆牽連了多少人?官家可曾對那些人心慈手軟過?莫不是我彌勒教的人便是活該!”

瞧見賢覺動怒,呂夷簡拍了拍他的肩頭,似笑未笑道:“萬萬不敢這麼說!彌勒教乃是魔教,怎能變成法師您的呢?那是妖僧婁守堅的,和法師沒有任何關係,和佛門也沒有任何關係,您可不希望牽連到佛門吧?!”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賢覺無奈的嘆息道:“說來也是,我佛門也只能聽從官家調遣,西去吐蕃“弘揚”國法。”

呂夷簡笑道:“法師莫要動怒,這對你佛門來說可不見得是壞事!佛門最講因果,今日因他日果!佛門就是要弘揚佛法的,若是不能在大宋弘揚佛法,那在吐蕃弘揚佛法豈不是一般?在吐蕃壯大之後,內饋中原,老夫瞧來便極好!”

呂夷簡的話讓賢覺眼睛一亮,還真是這個道理,自古佛法就是四處弘揚的,既然在大宋無法傳播,那去了別處還不一樣?

現在想想也並非壞事,只不過呂夷簡如此熱心其中必有隱情,賢覺喝了一口涼茶才道:“不知東城的諸位施主有何利害在其中?”

呂夷簡笑道:“這是自然,吐蕃人最近在向西面通商…………”

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
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