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

張茂坐在馬車上,四周稍稍熟悉的禁軍已經換成了契丹騎兵,從他們眼中透出的貪婪目光甚至讓他恐懼,就在剛剛,大宋的禁軍全部離開,只剩下“車伕”和張茂自己。

張茂知曉所謂的車伕都是大宋的禁軍,卻是進軍中精銳的斥候,此次前往遼朝,自己還身負重任,這多天來,他已經發現了此事的蹊蹺,作爲度支使的自己爲何平白得了這麼好的差遣?

其實對於自身安全他是從不懷疑的,遼朝也是號稱正朔王朝的,豈能對他下手?

既然蔡伯希要把自己頂在前面,那就一定有着充足的理由,否則怎會放棄這個等同於出使的好機會?

即便是張茂都知曉,眼前這十萬石糧食對遼朝來說是杯水車薪,當他依舊一言不發,即便是穆修來到他的身邊,他也只不過是微微拱手便罷。

反倒是穆修上前主動的找他說話:“張度支,你可知這些糧食是從何處運來的?”

張茂望了他一眼:“自然是從大宋,至於具體出處,您還是不要打聽爲好!”

有禮有節的回答讓穆修稍稍尷尬,但他卻不是故意刁難張茂,而是希望和他搭上話頭,穆修豈能不知這些糧食的出處?

車隊在遼朝的官道上飛馳,說是飛馳並非是因爲速度快,而是用爲顛簸,坐在馬車上的張茂只覺得五臟六腑都快被顛簸了出來。

張儉微微苦笑自己恐怕還要承受許久這樣的痛楚。

從這官道便知曉了遼朝的運輸能力,他是三司的度支使,豈能不知道運輸對一個王朝的作用,眼前這顛簸的官道簡直就是陸運的噩夢,馬車不能快速行事,路面上的馬蹄坑又極易損傷馬蹄。

即便是最快的速度,一天也行進不了多少裡,何況還有沉重的運糧車廂在後面羈絆,就如同一隻大手拉扯着馬車,相比大宋的水泥官道,這簡直就是不能稱得上路。

如今的大宋只要是大一點的州府幾乎都是鋪滿了水泥官道,貨物在相鄰的州府運輸最多隻需一個白天便能抵達,而在遼朝怕是需要三天左右的時間。

從大宋的景州到遼朝的中京大定府,路程也只不過相當於從大宋的順安軍到景州的距離,要是在大宋只需三天,在遼朝以這種速度,即便是路上馬匹馬車不出意外,怕是也需要半月的時光。

這便是大宋與遼朝之間的差距,越是如此,張茂越是暗自欣喜,耽誤的時間長了,路途上消耗的糧食便越多,他和禁軍車伕們的身上可是帶着自備的軍糧而來,雖然不好吃,不過卻能填飽肚子。

遼軍的騎兵雖是沿途護送,可他們的吃食全要從這些糧食中出,路上耽擱的時間越長,這些糧食的消耗便越快,而張茂已經看到一路上有許多騎兵加入到“護送”的隊伍中……

十萬石的糧食看似很多,可到了遼朝中京之後,還能帶走多少更是成問題。

馬車在抵達灤河城的時候便停了下來,灤河城是距離大宋最近的遼朝縣城,這裡不同別處,守軍衆多,當看到數百車糧食抵達的時候,城中的軍民小小的激動一下,但這些糧食卻沒有一粒在城中發賣。

十萬石糧食就在眼前,可城中軍民卻沒有一粒,這如何能讓他們接受?心中的怒,怨,匯聚在一起,即便是張茂這個外人都能感覺到不妥。

但穆修堅決的執行皇帝與太后的旨意,執意要把糧食運送到上京城,在此期間,一粒糧食都不會發賣出去。

張茂看着穆修與遼朝守將之間的爭吵,心中冷笑,這穆修就是個傻子,只需一點點糧食和善意的謊言便可打發這些飢餓的人,卻非要固執己見,萬一鬧出軍民之變,最後倒黴的一定是他自己!

城中的氣氛越來越緊張,而此刻的張茂卻把所有大宋車伕聚集在一起,守住自己所在的小院,卻把運糧的馬車都留在了穆修所在的衙門……

張茂恨不得遼人自相殘殺,夜幕緩緩降臨之時,他便命令這些禁軍車伕加緊巡邏防守,自己卻回屋睡大覺,他現在最期望的事情便是夜晚的喊殺聲吵醒自己。

事與願違,張茂睡了一夜並沒有任何的喊殺聲,但在第二天準備啓程的時候,卻瞧見了灤河城守將以及城中官吏的腦袋被懸掛在了城門樓子上,同時他還看到了一種即將爆發又被壓制住的憤怒。

在通往城門的路上,每一個百姓,每一個官吏,每一個士兵眼中都是同樣的眼神,閃爍着憤怒火光的眼神,看的張茂忍不住催促車伕加快速度。

而車伕只是笑了笑道了一句:“上差沒有上過戰場吧?”

張茂知曉他的意思,這些眼神確實應當出現在戰場上,拉車的軍馬似乎感覺到了這種殺氣,不斷的加快了速度,當車隊在穆修的護送下離開灤河城的時候,張茂這才驚覺自己的背後已經溼透了。

同樣的一幕在車隊所經過的遼朝州城不斷的上演,北安州,興化,澤州,幾乎每到一處,穆修便以雷霆手段震懾當地百姓和兵卒,這中程度的殺戮在張茂眼中簡直就是在故意激起軍民之變。

但在遼朝這一舉動卻受到了隨行官員的讚賞,認爲他出手果斷,彈壓得當,避免了更爲可怕的後果,張茂一時間感嘆大宋的內聖外王比之遼朝的外聖內王好的太多。

悚然間他只覺得遼朝走上了華夏曆代王朝的舊途,而大宋卻在官家的帶領下走上了一條新路,這是張茂最直觀的感受,同時也是最自豪的地方。

這支由遼朝和大宋共同組成的運糧隊伍不斷的在遼朝土地上前進,距離中京大定府越來越近,一路上激起的民憤與殺戮越來越多,但都沒有人敢造反,因爲誰都知道,在這個時候造反,朝廷便會全力撲殺,這樣一來死的人越多,需要的糧食便越少。

而穆修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肆無忌憚的彈壓各地對糧食有所圖謀的人,在張茂看來,這十萬石糧食就是一個巨大而肥美的誘餌,不斷的在遼朝的土地上前進,不斷的誘惑那些被饑荒逼得活不下去的人,而穆修就是站在河邊手持魚竿的人。

他不斷的收穫一顆顆腦袋,同樣的也不斷的爲遼朝收穫一個個來自底層軍民的憤怒!

在某一時刻,張茂甚至認爲穆修是大宋的派去遼朝的間人,但很快被自己這個荒誕的想法逗笑了…………

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
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