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

北京道的公路建設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這是一場浩大的工程,也是帶動北京道經濟建設與人員安置的一項重要舉措,從松山州不斷運來的水泥加快了這一建設,當然所需的開銷也是挺大的。

一匹快馬不斷的在鋪設好的公路上飛馳,若是看見前方還在修繕公路,馬上的騎士便離開公路走上原本的土路,偶爾會有人上前阻攔詢問,但在看到他背後的檄羽之後便立刻閃開。

這是金牌急腳遞,任何人不得阻攔,否則依律當以耽誤軍機論處,馬上的騎士抵達澤州後便稍稍喘息,他可以在這裡休息一下,喝水吃乾糧換馬匹但卻不能進入驛站之中休息,爲了節省時間,他幾乎是在馬背上坐着完成這一切,便急急的換馬離開。

大宋的金牌急腳遞是遞役中最快也是最辛苦的活計,但卻有着極高的收入,這一趟下來他便能獲得二十貫錢的賞賜。

在大宋許多地方效率和金錢掛鉤,馬上的士氣擦了擦嘴,還有一半的路程便可抵達密雲,知道到了密雲自己的任務也就結束了,想想都覺得可惜,過斷時間,這種急腳遞的機會怕是越來越少了吧?

現如今信鴿的使用越來越規範和頻繁了,許多地方州府之間甚至都用上了信鴿傳遞消息,這種高效而又安全的傳遞方式在大宋越來越流行,以至於朝廷專門定製律法,以震懾捕殺信鴿的人。

信鴿在軍中的地位堪比戰兵,而在朝中的地位更是堪比地方官吏,只有給了這些扁毛畜生以高待遇,纔會使得民間百姓不敢打它們的主意。

只要發現捕殺信鴿的,一律流放瓊州,那可是大宋最南的海島,雖然不會如沙門島那般可怕,但一路從北下南卻極少有人能走到,甚至有不少押解衙役死在路上。

越是靠近京畿道,路便越好走,只用了大約一個白天的時間,馬上的騎士便已經抵達密雲,天色尚未完全黑透,騎士便把背後帶有火漆封蠟的牛皮筒子交給了黑手的人。

現在大宋的信鴿大多由黑手負責,只有地方上的是屬於州府自己培養人才。

黑手也不似原先那般讓人望而生畏了,門房倒是一個客客氣氣的老頭,甩手便丟過一個布袋,騎士數了數,裡面是二十八章一貫的交鈔。

“多出的三貫錢是賞你的,這麼快趕來算你勤快,去驛站歇息去吧!莫要把去那煙花柳巷把身子給掏空了,也莫把這錢財奢費在女人的肚皮上!”

騎士靦腆的笑了笑:“這錢俺要存着,將來娶媳婦使嘞!”

老者點了點頭:“是這個理,明日有人尋你說話。”

“尋俺說話?說什麼話?”

老者翻了給白眼:“廢話,當然是巡查司的人,官家派出巡查司了,還沒出京畿便開始了,一路上只要是北歸的人都在他們巡查之列,當然是詢問中京道的事情,別忘了!”

騎士連連點頭:“這不敢忘,官家的巡查司乃是爲民做主的衙門,可不敢糊弄的!”

兩人正說話間,一隻信鴿撲棱棱的飛起,以極快的速度竄向高空,然後便張開羽衣開始滑翔,這是多年訓練的結果,朝廷的每一隻信鴿都是和這樣,中途極少停下休息也極少吃野外的東西,直到抵達目的地纔會休息下來。

“信鴿並不知道它的一雙羽翼下裝着的是什麼,反正和它沒有關係,它只是不知疲憊的利用一種叫做磁場導航的東西尋找歸路,回到他的鴿舍中。”

趙禎手中舉着一支鴿子向三個,不,準確的來說是四個孩子科普,這是他最喜歡乾的事情,雖然沒有讓他們成爲科學家的必要,但瞭解科學知識,尊重和喜歡科學總是有好處的。

他們將來都會似乎大宋的上層,當一個上層都喜愛科學的王朝出現時,他們的下層建築還會有反對的可能嗎?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父皇它們是用什麼來尋找歸途的?”

趙昀的問題算是問到了點子上,他對格物有着一種執着的喜愛,原本是爲了避免和趙旭的衝突,不知怎的,現在卻變成一種心理暗示後的產物,他確實愛上了格物,以至於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這種變化在趙禎眼中既心疼有欣慰,這孩子聰明知曉自己不該沾染那個權利,於是便強迫自己癡迷格物,事實上他做的很對,在帝王之家能有這樣覺悟的人少之又少。

指了指鴿子的喙道:“就是這個喙,信鴿不僅能靠它吃東西,也能考到感受大地的磁場,以此作爲導航只用,可見世間萬物之靈各有其妙。”

說話間,一隻信鴿撲棱棱的飛進宮牆落入後苑之中,當看到信鴿的腳上綁着一圈紅色絲帶的時候,趙禎臉色變得嚴肅起來:“賀蘭雪你帶他們去後苑的水榭中納涼,朕要處理國事了。”

幾個孩子頗爲失望,他們最喜歡聽趙禎說着一些有趣的知識,這些知識在別的地方根本聽不到,只不過眼下他們也知曉輕重,賀蘭雪的身孕已經不小了,但她堅持要讓肚子裡的寶寶聽趙禎講課否則也不會大熱天的出現在這裡。

緩緩起身在宮女的攙扶下帶着一幫意猶未盡的孩子離開,賀蘭雪曾經是西夏的太后,她知道眼下這信鴿帶來的消息一定驚人,事實上正如她猜測的一般,趙禎看到蔡伯俙的奏報後久久不語。

一來是被蒙古人的兇狠給驚到了,二來則是頗爲同情耶律洪基,至少他民意上還是好遼朝的皇帝,一國之天子的頭顱居然被人做成酒器,這讓趙禎想起了宋理宗那個倒黴蛋。

若自己在有生之年滅國遼朝,再把草原壓制住,也算是報歷史上的仇不是……但相比這些,孛兒只斤氏的消息卻更加讓趙禎擔憂,那個鐵木真現在還沒出現,歷史上的黃金家族也還沒有出現。

自己還有很多時間,現在遼朝在追殺孛兒只斤氏,也算是幫助自己去除一個大患,但草原上的事情說不準,沒奈何一個鐵木真沒了,說不定還有什麼桐木真,金木真之類的,只有徹底壓制草原才能避免這個潛在的威脅。

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
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