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

摩羯柯鈺是毗羯羅訶波羅三世的使者,他代表着天竺向大宋出使,這是一份榮耀,誰讓波羅王朝是現在天竺的最強勢力,雖然它還沒有統一整個天竺,但這也恰恰說明毗羯羅訶波羅三世的眼光。

他不是一個愚蠢的人,派出摩羯柯鈺便是爲了和大宋打通關係,進行商貿,沒錯,其實毗羯羅訶波羅三世的目的就在於和大宋通商,年輕的他擁有着前任君王所沒有的眼光。

並且摩羯柯鈺乃是他最信任的心腹,所以此次前來是向大宋表達敬意的同時,也希望和大宋達成通商的協議,畢竟鵬珈羅和大宋的雲南路交界,雙方之間也算是有些來往。

雲南路的大宋百姓過着什麼樣的生活?即便是不如大宋的中原腹地,但也在當年蘇洵的治理下井井有條,並且大宋的支柱性產業也在玉蘭路安家落戶,茶葉,琉璃,咖啡,等等來自美洲以及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產物都在這裡。

當初趙禎選擇雲南路放置這些產業就是因爲這裡偏僻,距離北方的遼朝和西夏遙遠,山高路險且關隘衆多,別說是密探了,即便是大宋的百姓想要進出雲南都要破費功夫。

可這卻不能阻止雲南路的百姓和鵬珈羅的人通商,雲南有着不錯的經濟效益,因爲大量產業的關係,雲南的工廠也不在少數,商家往來於此,百姓手中的錢財可不少!

有了錢自然就好消費,鵬珈羅屬於天竺,但他也是相對有一定自律性的,當地的部落首領便和雲南路的百姓通商,所謂的通商也只是小打小鬧,主要以白糖,食鹽,茶葉爲主,偶爾採購一些絲綢和瓷器。

但不知是這個部落的首領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態,居然把這一消息死死的隱瞞下來,並不願意向其他人分享。對外宣稱大宋無比強大,且不屑於和天竺人做生意。

於是本就自己過自己的天竺人也就忽視了這一切,在他們看來理所當然,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應該封閉起來,自己享受自己的統治,就像現在的天竺一樣…………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鵬珈羅部族出現的瓷器,絲綢無意之中被人發現,同時在一次宴會上還被外族發現了一瓶精緻的香水,這便引起了天竺的軒然大波。

在鵬珈羅不斷的有精美的商品被發現,這些美麗的瓷器,精美的絲綢,華麗的衣物,甚至是奇幻的香水都引起了天竺人的不滿,原來你鵬珈羅一直揹着旁人在和大宋做交易!

尤其是香水這東西,居然只要一兩滴就能使得整個人的氣味變得如此芳香迷人,這簡直就是上天賜予的寶貝!憑什麼你一個人獨佔?

爲此,毗羯羅訶波羅三世不惜派出了精銳士兵,步兵兩萬,騎兵一千,戰象六百消滅了鵬珈羅的高等姓首領,鵬珈羅也自然就成爲毗羯羅訶波羅三世手中的領地。

天竺看似是佛祖的誕生之地,看似是安定祥和的,可不要被這外表所欺騙,越是戰亂的地方越容易產生宗教,佛教也就是在此時誕生的,並且佛教還不是天竺的第一大教,信衆遠遠不及印度教的人數。

波羅王朝在北方的主要對手是拉傑普特人建立的各王國,爲了爭奪優勢地位,他們與佔據摩臘婆和拉賈斯坦的瞿折羅-補羅帝訶羅人連年作戰。

這還不算完,在南方德干地區的羅溼陀羅拘陀人強大的時期,波羅王朝也曾與向北擴張的羅溼陀羅拘陀發生過戰爭。結果發展成一種以曲女城爲中心的三方混戰,並且最後贏得了勝利,建立了暫時的霸權。

但現在的毗羯羅訶波羅三世發現,波羅王朝的統治地位再次受到威脅,天竺的各個勢力都在蠢蠢欲動,而且他還有一顆最大的野心也沒有得到滿足,統一整個印度。

既然要統一整個印度,就必須要有強大的國力,而國力的最好體現其實就是財富,毗羯羅訶波羅三世從大宋的身上看到了商機,這是一個使他波羅王朝在經濟上崛起的最好機會。

於是,在不經意間,倆個國家的倆個君主達成了一種巧妙的默契,使得兩國朝着互惠共贏的一面前進。

摩羯柯鈺知道自己前往大宋所負擔的使命,所以在一路上以最快的速度前進,但他發現自己實在是小看了大宋這個帝國,眼前的一切讓他流連忘返,各地官員甚至會設宴招待他。

開始他還能推辭,可隨着次數越來越多,規格越來越高,他實在無法推脫,可在參加過一次宴會之後,立刻被這豪華奢侈的宴會所吸引。

大宋的文化,大宋的美食,大宋的禮儀,大宋的美人,以及大宋談吐風雅的文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覺得這裡纔是人世間的天國!

但這樣一來,他抵達大宋京畿道神都的速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減慢了,這一切也都是趙禎做的,他希望天竺的使者到達的太快,他還有許多事情要準備。

天竺,其實現在不應該這麼稱呼,而是該直接叫它印度,沒錯,趙禎在崇文苑中查看了史書,從唐朝後期開始便已經叫印度了。

印度者,唐雲: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稱……良以其土聖賢繼軌,導凡御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度。慈恩傳二曰:“印特伽國,謂印度也。”

也就是說現在就應該叫那片區域爲印度,用當地人自己的話來說便是婆羅多。

趙禎有個習慣,便在面對外國使者之前,詳盡的瞭解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政治,和局勢,以達到知己知彼的程度,否則怎麼能從中獲取利益?

至於現在印度半島的局勢,其實不用趙禎刻意的收集,因爲雲南路的官員早已做了,並且把印度半島的局勢以奏疏的形勢呈上,趙禎對着拿下亂七八糟的國名不感興趣,他知道,雖然現在的波羅王朝看似強大,實際上卻是外患衆多。

只要知道這一點便足夠了,趙禎可不願大宋成爲好心的東郭先生,一個強大而統一的東南亞王權勢必會對大宋產生威脅,即便他們本身不想和大宋產生衝突,也會在某些時候不得已的發生摩擦。

但一個分裂的,征戰不斷的印度半島卻是趙禎最願意看到的現實。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