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

大宋西征的腳步很快,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西夏大片的土地,西夏靠南的三座重要州城夏州,龍州,銀州被大宋全數佔據。

這三座州城對西夏來說簡直就是南方的門戶,互爲犄角之勢不說,單單是這裡的蕃部便足足有近十幾萬人,但顯然党項人失算了,這十幾萬的蕃部被大宋的種種手段早已收買,或是內遷大宋腹地,或是成爲大宋的蕃部編製成軍。

三州之地的易主讓西夏門戶大開的同時,也讓大宋的邊境向前推進了百餘里,大宋的戍邊禁軍在得到命令後便開始向前推進,永興軍路的定邊軍,綏德軍,保安軍接管了這些州城的防務,佔據地理優勢構築城防,三州互爲犄角,再加上大宋經營多年的洪州,鹽州,這五州之地可謂是固若金湯。

與東西路兩軍完全不同,南路軍採用的是穩紮穩打的作戰思想,這也是最適合大宋的作戰方式,南路軍代表了大宋軍隊的特色,多以步兵爲主,輔以強大的攻城器械和陣形,攻城拔寨自然不在話下。

火器營的火炮便是他們的開山斧,任何堅固的城牆在他們面前都是碎如齏粉,再加上步卒的軍陣,西夏的城池很難在南路軍的面前堅持多久。

火炮這東西的出現本就是打破戰場平衡的東西,相對的,有利就有弊,火炮沉重異常移動不便,重達幾百斤上千斤的火炮根本就無法適應騎兵的速度,只有在步兵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發揮。

這個黑洞洞的大傢伙看似威力驚人,可如果用他對付西夏人的騎兵部隊,簡直就是自尋死路,面對機動目標瞄準就是一個大問題,更別說裝填時間等等因素了,如若是對抗大規模的步兵作用還是比較大的。

這次火器營帶來的火器只有火炮以及火藥彈這兩種東西,即便是趙禎再怎麼堅持,狄青都否定了火槍的功能,在他眼中火槍的穿甲能力還是不錯的,但相對來說它的成本太高,射程雖然高達六百步,是棘輪弩的一倍,但這種火槍的速度實在太慢了些……

這樣的回答讓趙禎有些無語,沒錯,火槍的速度是慢了點,但如今大宋的火槍已經採用米涅彈頭,甚至槍管中已經出現了直直的膛線,這玩意的精度趙禎試過,三百米內可以保持相當高的精度,這樣的精度就算是棘輪弩也做不到吧?

但狄青依然固執的否決,並給出了合理的答案,兩軍交戰的時候,遠程力量的作用是以最短時間內向敵人發射做多的弩箭,因爲這時候根本就不需要精度……

趙禎瞬間被自己的“小聰明”給蠢哭了,狄青說的沒錯,在大宋……不,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大型戰爭都是十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人數,這樣龐大的規模即便是弩箭的準頭不行,在龐大基數的存在下也會射中人。

火槍這種殺傷力強,準確度高的軍器居然不適合華夏戰爭的需要,這一點是趙禎絕對不會想到的事情,從一開始他的思路就錯了,就被後世所影響……

自認爲相當不錯的米涅步槍在一開始的假設和前提上就走錯了方向,這麼一來,米涅步槍只能從戰場中被剔除,並非是它不好,而是因爲太好……

這麼一來趙禎的心裡也算好受一些,火器營在大宋的主要力量都會投入到火炮的研製之中,火槍雖然被雪藏,但趙禎可不打算徹底放手,因爲他見識過這東西的恐怖,只要能提高的他的速度就行……

趙禎相信,通過時代的積累以及技術的不斷的提高,當後裝火槍問世的時候,必然會成爲替代弩箭的存在,當然火槍這種打破戰爭平衡的東西一定會成爲各國爭相效仿的對象。

但趙禎絕不會因爲怕被人效仿就不去做,即便是自己不做,隨着歷史的發展早晚有一天也會出現,難道大宋不做別的國家就不會出現火槍?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大宋要做的便是時刻保持領先的技術,並且保持強大的國力,只要站在世界的前列,便會把那些效仿的國際愛遠遠甩在身後。

火炮的強大力量早已使得遼人垂涎三尺,不斷的派出密諜窺伺,還好火器營是獨立的軍制,直接接受趙禎的管轄,只對趙禎一人負責,所以想要竊取大宋的火炮的資料堪比登天還難。

火炮的巨大威力和破壞力在西夏戰場上纔得到真正的體現,如今大宋火器營所擁有的火炮力量足以摧毀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城牆,別說是西夏,即便是遼朝的堅固城池也不是大宋火炮的對手。

黑洞洞的炮口散發着陣陣青煙,這是大宋最先進的青銅火炮,青銅材質的火炮要比鑄鐵的好上許多,最少不容易炸裂,這個時代的鑄鐵技術完全達不到火炮的需要,黃銅價格太貴,只有青銅最爲合適。

即便如此青銅火炮的鑄造費用也是貴的嚇死人,同時技術難度也相當大,即便是以大宋的國力造出這百餘門火炮已經是頗爲難得的了。

對於遼人來說火炮根本就沒有必要,因爲他們在戰爭中主要採用騎兵作戰,機動是他們最看重的力量,要是在軍中部署昂貴的火炮,那就要把大遼的一部分騎兵改爲步卒,這是遼人最不願看到的事情。

在遼朝將作監的火炮接連炸膛後,遼太后便果斷的放棄了這一不切實際的東西,最少對遼朝來說不切實際……

如今的西夏已經被逼到無處可退的地步,大宋的騎兵之精銳不輸鐵鷂子,而火炮對城池的傷害遠比騎兵更爲可怕,大宋的軍隊爲了加快推進速度,不斷的用火炮攻擊西夏人的城池,沒有什麼城牆能經得住百餘門火炮的轟擊。

如今的西夏已經是戰火硝煙四起,東西兩地的軍司被大宋牽制,南面的軍司固守城池也是連連敗退,唯獨北方沒有騷擾,遼朝調集了北方的白馬強鎮軍司以及右廂朝順軍司前來支援,這局面真可謂是窮途末路……

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
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