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

堅壁清野的政策以詔書的行事發往邊關,這可比皇帝的聖旨更加有力度,是政府行爲,所以趙禎並不擔心會出岔子,果不其然党項人叩邊了!

但大宋的堅壁清野被很好的執行,百姓聽說進入城中暫避就可免去明年的夏稅,這讓他們立即拖家帶口的附近的城中進發,速度之快讓人難以想象。

今年的冬季奇寒,本就沒什麼農務和收成,免去夏稅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傻子纔不去呢!何況城中已經對他們最好了安排。

党項人撲了個空還在路上損失不少人手,對於持久的攻城戰想都不想,只得劫掠一些不願意搬遷的大戶,大宋的損失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得到消息的朝堂對太子的讚賞奏疏如雪花一樣飛入趙恆的手中,看的趙恆仰天大笑。

而此時的太子正在李迪的帶領下參觀自己的東宮,在李迪的介紹下他才知道自己的東宮與朝廷是一樣的!

朝廷擁有的東宮同樣擁有,只不過小一些,人員少而已,但是基本結構是相同的。

趙禎在參觀過後便立刻對李迪道:“這些官員盡數遣散安排到各部中去,我東宮不許要這些,朝堂的官職已經完善,太子的東宮根本不需要這些所謂的小朝廷!”

李迪木凳口呆的望着眼前的太子,這是想幹嘛?

太子的閣館是爲了儲備人才之用,說難聽點就是爲了在太子登基後提拔自己人用的,這時候解散不是等於自斷手臂嗎?

但隨即他便清醒過來,太子是想告訴官家自己沒有非分之想,不過這也太高調了一點。

趙禎看着李迪猶豫的模樣道:“這是我的意思,越是沒有實權對我越有利。官家現在體弱多病,作爲兒子我只能這樣讓他寬心。”

太子和皇帝之間的關係極其複雜矛盾。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繼承人,但繼承人的存在又會對皇權構成一定威脅。由於皇太子有極大權力,所以往往會和皇帝發生衝突,從而導致被廢或被殺。

現在的趙恆看似對自己沒有任何的不滿,但是東京城中的流言蜚語已經沸反盈天,特別是在自己參加過奏對之後,更是有人高高舉起太子雄才大略的旗幟。

這是極爲危險的,自己好不容易纔在便宜老爹面前樹立起了孝子模樣,現在被有心人破壞的一乾二淨,陳琳幾次來到東宮看望自己,眼神中帶着嘲諷。

這讓趙禎心中很不舒服,雖然對待便宜老爹有一些表演的成分,但是對趙恆自己也有一份真感情在其中。

在和幾人交換了意見之後,大家一致決定以退爲進,以不變應萬變,隨着皇帝權力的不斷加強,皇太子的權力越來越被削弱。

但是反過來,正是由於皇太子的權力不再對皇帝構成威脅,皇帝有足夠的權力來約束他的其他兒子們,所以後期的皇太子順利繼位的反而比較多。

蔡伯俙卻要求無論如何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嫡系部隊。

用他的話來說:“想要自保,沒有武裝是不行的!”

但王語嫣和趙妙元卻極力反對:“笑話!你都有忠於自己的獨立武裝力量了,這還算是以退爲進嗎?”

趙禎也在爲這件事頭疼。

現在的太子三衛與隋唐時期完全不一樣,說是太子的近衛軍其實都是些禁軍填充,他們的老大除了官家就沒有別人,自己在他們眼中只是老二!

自唐以降,府兵制完全崩潰,太祖建立了職業軍人制度,這樣的軍隊更加危險,但是也更加集權。

杯酒釋兵權後,武將對軍隊的掌握力度大大減小,所有的禁軍都成了皇帝的禁軍。其中的精銳更是肩負起保衛官家的職責。

不過,太子的三衛也可以利用改造,反正趙禎也沒打算做出弒君的事情,這些軍人只不過是他自保的手段,趙恆的身體愈來愈差,萬一他駕崩了,自己就搖身一變,成爲了老大。

在思量再三後,趙禎還是同意了小胖子的建議。

所謂的太子三衛根本就沒有府衙,唐朝李二弒兄殺弟,逼迫老爹讓位的事情讓後人警醒,高度防範的太祖根本就沒有爲三衛設立府衙。

三衛也只有區區三個指揮,共記一千五百餘人,都住在東宮西面的院落裡。

當趙禎在李迪的帶領下來到遠落後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那是什麼太子三衛,簡直就是難民營!

說是難民營有點過了,但是和彭七那幫親衛比起來卻有着天壤之別。

他們平時根本就無事閒置着,只有當初趙禎被冊立爲太子的時候纔出現過一次。太子三衛分別擔任儀仗,宿衛,儀從。

彭七等人就是太子親衛,負責近距離保護太子的安全。相對於其勳衛和羽衛,彭七等人的親衛更加被重視。

原因是總不能太子出行都用上一千五百人的儀仗吧!

但總歸來說這些人也太慘了點,趙禎指着院中正在太陽底下曬被子的人問道:“這就是太子三衛的禁軍?”

彭七尷尬的點了點頭,一旁的李迪也是一臉無所謂,在他看來這些廝殺漢是卑微的底層,根本上不了檯面。

作爲相公的他豈能把這些廝殺漢放在眼中?

“太子三衛只是爲了儀仗之用,能扛得起旌旗,護得了滷薄便可,這樣有什麼不好?”

面對李迪的話,趙禎斜斜的看了一眼道:“那爲何上四軍的禁軍卻有那麼高的待遇?他們也不過是些雜耍班子而已!”

“上四軍豈能與這些人相比?”

趙禎努力的搖頭走進院中道:“李相公你先回去吧。”

“殿下難道想給這些人爭取什麼?萬萬不可,太子三衛越是糜爛對您越好!”

“孤不需要用裝可憐來博得別人的同情!”

李迪的計謀讓趙禎覺得噁心,這種朝堂的智慧用在軍人的身上實在讓人不齒,在大宋軍人的地位已經很低,文官往往連同價武官都瞧不起,怎麼會瞧得起這些兵卒?

趙禎知道李迪是爲自己好,想用這些懶散的太子三衛去博得同情,但是趙禎卻不能這樣,博得同情又如何,死掉的人心怎麼辦?

人心倒了想扶都扶不起來!

李迪還是無奈的走了,太子的眼神讓他想起了魯宗道,那位魚頭參政已經把太子變成了一位剛正不阿的人,魯宗道這翊善做的很稱職。

彭七走到一個打水的漢子面前道:“老九,太子殿下來了,你趕快召集屬下拜見!”

“原來是彭老七,我可沒工夫和你玩笑,今天天氣不錯,兄弟們正準備把旌旗儀仗拿出來洗刷一下,放在庫房裡時間太長都發黴了!”

說玩他就拎着水桶向庫房走去,還別說,他的話是真的,灰不拉幾的破布在清水的沖刷下變成了鮮豔的紅色和明亮的黃色。

大宋火德,這也許就是《三字經》中把宋朝稱爲炎宋的原因吧。

老兵油子的李九怎麼能看不到站在們都的小孩,更何況他穿着一身紅得發紫的袞服!

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二百章真相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
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二百章真相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