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

韓紹文終於還是歸降大宋了,他是情非得已,來賓城中的守軍在宋軍圍困的七日之後沒有等來大遼的援軍卻是等來了大宋的援軍。

劉平率領五萬龍衛氣勢洶洶的殺來,在看到王圭的五萬大軍依然駐守在來賓城外的時候哈哈大笑,暗道一聲天助我也,但王圭的態度卻出奇的好,不僅邀請他去捧日軍中飲宴,還送來了帖子。

這是極其少見的事情,開始的時候劉平還以爲他王鐵鞭是真的在示好,可當他在行軍司馬王鶴的帶領下進入軍營的時候,卻看見了數萬遼軍困於軍營之北…………

擡頭看了看只有城牆破損了些的來賓城,再看了看眼前被大宋將士看守的遼軍營地,劉平使勁的拍了拍自己的臉,眼前這一切實在太過匪夷所思,自己難不成是在做夢?

指了指眼前的遼軍營地,劉平咕嘟的嚥了一下口水:“這些都是降俘?”

王鶴故作驚訝的說道:“並未廝殺哪來的降俘?不過是些歸義的遼軍罷了。”口氣風輕雲淡,神態自若泰然…………劉平七竅生煙。

張了張嘴聲音卻出不來,直直的便往王圭的營帳而去,進了門便大喊:“你這王鐵鞭施了什麼妖法!這遼人城池未破,如何紛紛歸降?”

王圭放下手中的兵書,擡頭瞥了一眼劉平道:“某當是誰,原是你劉大頭來了,怎麼,率軍助我?”說完腳下一動,一隻小巧的木匣便被踹到了屏風之後。

“無甚的妖法,兵法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矣!”

劉平呆立原地許久,最終長嘆一聲,表情落寞道:“某不如你……”

“這是怎的了!咱們的比試可沒玩,這時候說這樣的話豈不是太早?”被劉平這麼一說,王圭反倒不好意思,匆匆起來拉着劉平的胳膊拍了拍。

“這殺敵兩萬和勸降兩萬豈能相提並論?”

“莫要如此說,某也後悔了,最後的功勞怕是他王鶴的,畢竟這老倌孤身直入來賓城,纔有眼下這般模樣。”

“哈!某就說你沒有這能耐,原是那王鶴的功勞!你王鐵鞭也有今天啊!虧我還以爲你久攻不下,率軍來援嘞!”

王圭被氣的臉色煞白,指着劉平道:“瞧你這撒潑模樣,端是當不得一軍之主將,他王鶴也我的行軍司馬,難道這也是假的?還你來助我?沒有你,某也可一鼓而下來賓城!”

劉平哈哈大笑,但隨即臉色一正的問到:“那韓家人可降了?”

王圭搖了搖頭衝着坐在一旁看好戲的王鶴道:“韓紹文爲何還不歸降?莫不似乎打算城亡人亡?”

王鶴笑着望向兩人道:“兩位將軍莫急,正好二位也在,某料定他韓紹文近日必有動靜……”

時間就在兩人焦急的亂轉中緩緩流淌,不過對於來賓城中的韓紹文來說卻是真的太快,時間過的太快,不知不覺便至夕陽西下之時。

“好道先生……我實在決定不下。”

好道先生微微點頭:“這是自然,主家若是能決斷,反倒是個薄情寡義之人,但如今卻是當機立斷之時,韓家等不起了,若是消息傳回,危矣!”

“宋軍可會爲我韓家北上錦州?”

“若是不應,便是失言,從此以後何人敢再歸附大宋?豈不是自尋死路?”

韓紹文算是吃了一顆定心丸:“此言有理,還請先生勞煩,去往大宋軍中。”

“理應如此!”

韓紹文降了…………整個來賓城也在大宋不費一兵一卒之下歸降,當他出現在宋軍營地之時,王鶴王圭二人同時鬆了一口氣,心中的最後擔憂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王鶴對他以及好道先生以文人禮儀相待,並承諾派人送他們去北京城面見大宋天子。如此一來韓紹文的心安了一半,但隨即開口道:“不知宋軍何時北上?韓家家眷還在錦州。”

王鶴笑了笑:“此事勿憂,錦州永樂城中的家眷需要爾之手信,我大宋自然承諾,必會接他們出來。”

韓紹文躬身一禮道:“有勞了!”

王鶴身爲文臣,談吐風雅又多有眼見,與韓紹文兩人相談甚歡,如今他韓紹文既然如此做亦是放下心中的芥蒂,總是要犧牲一些東西,或是錢財,或是故友,或是時間,或是生命,但卻必定有要守護的東西。

即便是失去再珍貴的東西也要守護的。

韓紹文自認爲自己失去了對遼朝的忠義,但他守護的卻是整個家族的未來,韓家乃是遼朝的四大世家之一,可這大家世族卻並非看着那麼風光,提防郡王猜忌便是最爲小心翼翼的,但卻依然不可避免。

若是想讓韓家依舊繁盛下去,沒有一些變化是不行的,尤其是在遼朝,韓家基本上已經走到頭了,再無可以上升的餘地,遼主絕不會讓韓家之人入朝爲相,這段時間韓家的人不是在州府轉悠便是在老家錦州挪窩。

雖然表面上是照拂韓家,可只有韓紹文心中明白,在這麼下去,韓家必然落寞,所以他纔會對王鶴的提議動心。

良禽擇佳木而棲,賢臣擇明主而仕,此乃文人求存之道,亦是世家大族的求存之道,如今遼主性猜忌,多暴虐,實非長久之計,韓家的將來也會越來越落寞,即便自己不見王鶴,若是有心人稍加利用,自己乃至韓家也不會落下什麼好。

反觀大宋,帝王英明,宏才大略,頗有一代聖君之相,天下人贊其“仁”;而大宋國力之強盛遠勝遼朝,這一點他韓紹文可比王鶴還要清楚,他在遼朝最能感受與大宋禁絕通商之後的變化。

韓紹文早已打算過了,也和好道先生商議過,此時歸附,正是大宋用人之際,可保韓家一世富貴,最少不用擔心滅族之禍!

最重要的一點,韓家的才學並不弱,即便是到了大宋也可與宋人才子一較高下,入仕,做官,可保家族興盛!

家族的未來是什麼?當然是年輕人的未來,若是不能入朝爲官,若是籍籍無名一生,家族的希望便徹底會沒了,不出三代便會徹底衰落,而韓紹文看好大宋的地方就在這裡。

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六百章對策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
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六百章對策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