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

祭天的祭臺相當宏偉,周長數百步的祭臺空曠無比,成九層三臺的疊加形勢,這是爲了體現對天的敬重。

只不過這個天並不是天帝,也不是任何一位神仙,而是更爲抽象的存在,趙禎已經把宗教最大程度上的從漢家文化中剔除了出去,便絕不會再把他們的東西請回來。

祭天便是祭天,搞那麼多的牌位作甚?眼下的天壇上出了一條長案和碩大的香爐之外便什麼都沒有了。

長案上放滿了牛、羊、豕各五頭,這便是最高的祭祀供奉,五牢!

也幸虧是格物院加急製作的鐵質長案,否則這些祭祀之禮只能放在地上而不是桌面上了。

原本是九個章程,迎神、奠玉帛、進俎、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望燎,但到了大宋這裡便把迎神,送神這倆個步驟取消掉了。

取而代之的是恭望,和拜送,這是倆個相互呼應的流程,放在開頭和結尾最合適不過,當然這樣的改變官員和百姓都沒有意見,在他們看來,官家就是神,還拜神幹嘛?

這個祭臺是趙禎親自參與設計的,四個階梯分別對應四個門,北門叫成貞門,也稱北天門;東門叫泰元門,也稱東天門;西門叫廣利門,也稱西天門。南面正門叫昭亨門,也稱南天門。

而這四個門的第一個字合起來便是“元亨利貞”語出《易經》乾卦的卦辭,“乾,元亨利貞。”

這一切對於小尼克這個外邦人來說可謂是極其有吸引力的,而晏殊是最好的“老師”,他在邊上詳細的講解每一步的禮儀。

“奠帛、初獻禮。奏樂。引賛引獻官詣盥洗所。然後詣酒樽所,此時司樽爲所有捧爵者斟酒,捧爵者及捧帛者立刻到神位前東側朝北立,配位在神位南,朝北立。

初獻官詣位前,跪奠帛,奠爵,俯伏興,平身。”

隨着晏殊的解說,小尼克也逐漸知曉了宋帝國的禮儀,同時也驚訝於其中的繁瑣和複雜。

初獻官范仲淹到讀祝位,讀祝在獻官左側,樂止,衆官皆跪而四周的百姓和一切觀禮的人都跪了下來。

讀祝,讀畢繼續奏樂,衆官俯伏興,平身。

帛用素帛,是古人行禮的信物。獻爵而不侑食,因爲我們只是示敬。食物早已陳列,但並不進獻食物,因爲飲食屬於宴樂,而對天地只是敬意。

樂是禮的一部分,所以是在奏樂同時行禮,小尼克這時候發現,在宋帝國並沒有單獨奏樂的,而是一羣人演奏各種各樣的樂器。

禮儀當中皆立,唯讀祝需跪聼。讀祝大聲朗誦祭文,且面向東方,讀與先哲聼,非讀與大衆。

蓋古之教化多端,自有社學書院傳達。

祭祀則唯禮之所在,而所有人上下臺階皆要聚足,上下臺堦先邁外側腳,上下一級,兩腳併攏,還是外側邁出。但執事不必。

這些都是大宋祭祀的規矩,小尼克學的很快,並且也做得很好。

亞獻,由亞獻官獻爵如上,但不獻帛。

終獻,由終獻官獻爵如上。

飲福受胙,奏樂,初獻官到位,跪飲福酒,受福胙,俯伏興,平身。復位。執事捧胙出,衆官再拜: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禮尚往來是華夏美德,這在祭祀中也是有所體現的,趙禎親自拿起割刀在五牢上割下些許裝在倆個盤子中,一個是他自己的,一個是給兒子趙旭的。

隨着趙禎動作的結束,四周的禮官也上前開始割肉,並且分給跟隨前來的百官,甚至是平民百姓的代表,這對他們來說是無上的榮耀。

祭祀就是這樣,祭祀先祖並不會給旁人分食自己家的祭品,但祭祀天地卻要和隨同而來的人一起分享祭品,算是其樂也融融。

撤饌。執事象徵性移動一下酒爵。蓋祭者服其勞也,而這時候沒人會動自己眼前的祭禮,現在還不到時候。

辭神。奏樂,四拜。

望瘞。通過焚祝文、焚帛,上達於天。原本是要焚燒牌位的,但在祭壇上並沒有牌位,於是便燒了一塊黃木。從今日起宮中不能舉火,封存燒黑了的黃木。

禮成,散胙。

凡與祭者,皆受福胙,也是恩禮廣博,這可是所有祭祀的規矩。

即便是家族祭祀一般也以宴會告終,蓋於先人同時也。所以祭以示敬,宴以盡歡,正是禮之用,和爲貴。

散胙可是有講究的,要做到公平公正,顯示帝王一張一弛的文武之道。同時以示無論親疏,依次受福,只有次序之先後,並無禮遇之厚薄,此先人之泛愛衆也。

此時的趙禎身穿大裘,內着袞服,頭戴前後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面向西方立於圜丘東南側,而禮官已經帶着人把和趙禎身上一模一樣的一套衣服送到了趙旭面前。

之前在宮中傳位趙旭只是在宮中宣佈的傳位而已,正真讓趙旭成爲天子的禮儀現在纔開始。

內侍是沒有權利登上祭臺的,畢竟他們身體殘缺,踏入祭壇便是褻瀆,三才在這件事上十分的固執與執着,鷹一般的眼睛一直盯着跟隨而來的內侍。

歐陽修稍稍擡手抖了抖袖口,把袞服拿起給趙旭穿戴上,並且最後在外面罩上了大裘,邊上的韓琦輕輕的拿起十二旒的冕站在小凳上給趙旭帶上,作爲新君他可不能向朝臣低頭。

范仲淹在側遞上大圭和鎮圭,這是專屬於皇帝使用的手板,和朝臣們的完全不同,乃是玉石所制,隨着禮官的大喝:“禮成,新君繼位!”

一時間鐘鼓齊鳴,所有人都向趙旭施以君臣之禮,這意味着他登上的皇帝位,成爲大宋的第五位君王。

而趙旭則向趙禎施禮,說明了他的地位在趙禎之下。

此時禮官也開始呼喝:“太上皇帝萬歲安康!”

“太上皇帝萬歲安康!”“太上皇帝萬歲安康!”

太上皇的全稱便是太上皇帝,趙禎現在依舊是皇帝,只不過前面加了太上兩個字以顯示地位的不同。

並且趙禎也獲得了自己的尊號,“至仁大治神武文昌皇帝”這一下幾乎把仁愛,文治武功全部概括其中。

尊號是活着時候便能上的,並且上至朝臣下至百姓不需必會,而廟號和諡號是死後所起。

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
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