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

當然,契丹的這一切蔡伯俙是不知道的,他現在所要面對的問題只有一個,向契丹的女皇陛下獻上趙禎的賀禮以及國書。

這算是一次正式的的外交訪問,沒有人會忽視其中的意義。

相對於大宋,契丹更希望兩國有外交的往來,這種意義完全超越了戰爭,契丹的文臣最擔心的就是大宋根本不和契丹交談,這樣一來最後的退路也沒有了。

其實契丹的朝堂之上也是分爲兩種心態,並不是全都支持蕭撻裡苦戰到最後,畢竟文武有別,畢竟出生有異,和大宋相同,契丹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漢人,契丹人,草原韃靼,女真,等等多少都有一些。

他們的想法和契丹人的也都不一樣,即便是契丹人自己也有一部分保有一些小小的心思,在他們看來即便是大宋戰勝了契丹,自己也不是沒有退路。

悄悄大宋党項人,女真人,倭人,甚至是一部分失地之中沒有撤走契丹人的態度就能看出來,這些人的日子過的也都不錯,甚至比他們現在過的還好。

這種感覺事實上就是在給他們一種心理暗示,即便是輸了也不會有什麼關係,即便契丹徹底淪爲大宋的統治也沒有什麼關係。

因爲此後他們的日子不會過的太差,甚至可能會更好…………

而這些人最擔心的是什麼?就是大宋和契丹之間的交流完全中斷,成爲某種意義上的“死敵”。

這樣一來所有的退路都消失,大宋和契丹之間會演變成一種全新的局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即便是當初漢唐和草原之間的敵對也沒有出現過使節完全中斷的現象。

連談都不願意談,最後的結果肯定是死戰到底,說實話契丹人不希望這樣,大宋同樣也不希望這樣。

戰爭永遠都是在爲政治服務,有政治意義的戰爭纔是正確的,否則戰爭就沒有了存在意義,而是供人發泄“野性”的娛樂工具。

大宋對契丹發動戰爭的主要目的便是毀滅契丹所建立起來的王朝,統治整個草原。

否則趙禎完全沒有必要耗費如此大的國力進行攻伐,而達成這一目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使用暴力進行征服。

在這個時代達成政治目的最簡單的事情就是使用暴力,人都怕麻煩,用最簡單的手段,達成最完美的結果,誰不喜歡?

經過三四道關卡,蔡伯俙這才抵達軍堡的中心宮殿,說是宮殿其實就一座在軍堡內部空間極大的房間,大到可以容納近千人站立。

蔡伯俙仰頭看了看,頭頂上不再是高高的藻井,而是完全平頂的模樣,因爲在此之上是一層又一層的樓房。

巨大的吊燈燃燒着燈油照亮整個宮殿,在高高的御座上做的是契丹最爲尊貴的女人,契丹女皇蕭撻裡,一身袞服的她略帶冰冷的坐在白熊皮包裹的御座之中,遠遠的給人一種別樣的纖美。

四周是契丹的朝臣,文武百官分立左右,除了張儉之外一個也沒少,這次契丹人從上京城北側的很完整,朝堂之中的人基本上全部隨着皇駕撤走。

只不過相對於文臣來說,契丹的武將人數少了些,很顯然這些人都是契丹的貴族,因爲契丹的清理而消失在了契丹的統治階級中。

蔡伯俙並不關心這些,因爲這些事情在大宋佔領上京城後便全部知道,他只能感嘆蕭撻裡的手段高明,下手恨厲,爲契丹“續命”不擇手段。

走到宮殿中間靠前的位置,蔡伯俙緩緩拜下:“外臣蔡伯俙參見契丹皇帝陛下!”

蕭撻裡看着蔡伯俙以及擡入殿中的幾口箱子微微點頭道:“平身。”聲音雖然依舊冰冷,但還是讓蔡伯俙察覺到了一絲疲倦。

想想也是,一個女人負擔着整個民族的命運與未來,一點也不必趙禎要輕鬆多少。

“外臣這次前來,乃是佳節將至,以國禮慶賀之。”

蕭撻裡點了點頭,完全是客套之言:“有勞大宋皇帝記掛,有心了,那爲何大宋皇帝屢屢犯邊,征伐我大契丹?”

“草原不寧,我大宋邊疆不靖,唯有接受我大宋之統轄,方能使中原與草原和睦相處,此乃仁者之帝王道!”

“大膽!”“放肆!”“無禮!”

契丹朝臣忍不住開口呵斥,這是實話,是趙禎心中以及大宋朝堂的真實想法,但在契丹人耳中就成爲囂張跋扈之言。

蔡伯俙面無表情的看着契丹的朝臣,又淡然的轉頭向蕭撻裡道:“陛下,此乃我大宋之肺腑之言,無有虛妄!”

他的話說的很堅定,也很“真誠”當然也很“囂張”只不過態度很明確,這是大宋征伐契丹的事實。

“哦?你的意思是我契丹該拱手奉上草原,以免生靈塗炭嘍?這與巧取豪奪有何區別?難道這就是你漢家千年所宣揚的仁義,禮法?”

蔡伯俙搖了搖頭:“我大宋皇帝從未說過要讓契丹拱手奉上草原,是禮是兵都是你們自己的事情,而我大宋要做的便是出兵收復草原,要的也僅僅是草原而已。”

契丹的朝堂之上針落有聲,所有人都被蔡伯俙的話給鎮住了,包括蕭撻裡也是如此。

這話都麼囂張和目中無人,大宋要的就是草原,管你拱手奉上還是死戰到底,大宋的目標不會改變,哪怕是你不斷的向草原撤退,像北方撤退也沒有關係。

因爲一切都是大宋說的算,蔡伯俙表達了一個很清楚的觀點,哪怕是離開草原之後,大宋佔領了草原,也不會對契丹進行追殺。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離開了草原的契丹還叫契丹嗎?離開了草原的契丹還有什麼資本崛起?

不少人回過神來,蔡伯俙不是來送國禮的,也根本不是慶賀佳節,而是來向契丹施壓來的!

他的話如同一盆冬日裡冰冷的涼水,把契丹的朝臣從頭到腳澆了個透心涼,寒冷刺骨。

顯然大宋不會就這麼算了的,奪取了上京城以及臨橫府後的大宋如同一支饕餮一樣,根本就不會滿足,還會繼續攻伐整個草原。

蕭撻裡心中有些後悔,不該在大殿之中,當着契丹文武百官的面召見蔡伯俙,他的話幾乎在一瞬間擊垮了自己營造出的信心,尤其是那些本就不支持戰爭的文臣…………

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
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