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

自從倭國改名海東州之後,便已經成爲大宋的州府,而不是一個國家,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佔據,和原本的稱臣納貢最大的不同在於海東州要向大宋朝廷繳納稅收。

倭人自己覺得沒有什麼改變,但事實上已經完全改變,倭人依舊過着自己的生活,生活習慣,但在文化上已經全部漢化,連文字也全部變成了漢字。

倭國在漢字未傳入之前本無文字,歷史上漢字的小篆體和隸書體多以銘刻在銅鏡上的形式傳入日本,這些文字符號和銅鏡上的其他圖案一樣,被倭人視爲莊嚴、神聖、吉祥的象徵符號。

此後倭國在仿製銅鏡時,也開始仿製漢字銘文,慢慢的漢子在倭國開始出現,成爲倭國的官方文字。

之後倭人用漢字楷書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漢字草書的偏旁造爲平假名,以爲注漢字音,及標註語音之用。在之後吉備真備作片假名,弘法大師空海作平假名,倭人才開始使用自己的文字,但漢子依舊是倭國重要的官方文字。

而現在,倭國的文字已經被棄之不用,漢字成爲海東州的文字,同時漢家儒學在海東州大行其道,而且是最傳統的忠君愛國思想。

在海東州,君王是大宋皇帝,而出自倭國的天皇一脈則是他們眼中的皇后,這一點即便是大宋的官員也無法改變。

在倭人眼中,他們的女皇就是大宋皇帝的皇后,無論大宋的官員如何解釋皇后與皇妃之間的區別也沒有任何用處。

時間長了,也只能默認這個事實,向朝廷奏疏的時候也要特意說明,爲的就是避免引起海東州的倭人動盪。

而這一點在宋人看來不可理喻,朝堂上下毫無辦法,只能用默認來代替,即便是王語嫣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下,良子在海東州是皇后的事實。

眼下的海東州已經和大宋治下的州府別無二致,倭人開始普及漢話,開始和漢家百姓一樣男耕女織,使用大宋的官鈔,購買大宋的商品,販賣倭國的貨物。

白銀,黃金之類的礦藏全部掌握在朝廷手中,原本攝政的藤原氏直接被趙禎貶爲庶民,天皇一脈成爲海東州唯一的貴族,也是唯一依附大宋天家存在的貴族。

其他的所有舊貴族和藤原氏一樣,解除了兵權,政治權利,成爲富庶的人家而已。

巨大的落差讓他們不滿,但索要面對的是大宋強大的暴力機器,海東都護府,於是在權利和生存之間,他們果斷的選擇了前者。

大宋開始同化倭人,所有的倭人不再是用倭人稱呼,而是自稱大宋海東人。

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意味着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民族,倭人的性格就是這樣,他們臣服於強者,在強者面前是最爲恭順的順民,良民。

何況大宋吞併倭國並未對倭人有多大的衝擊和迫害,相反給他們帶來了文化,教育,醫療,先進的農耕技術,琳琅滿目的商品,以及走向更好生活的可能。

海東人甚至感激大宋做的一切,他們可以漂洋過海抵達大宋,甚至是舉家遷徙到大宋過上尋常宋人的生活。

大宋並未排擠他們,也逐漸的把倭人棄用而以海東人稱呼,這對倭人來說是最善良的事情。

良子同樣能感受到海東州的變化,她在皇宮中也能收到來自海東州的書信,從一開始的絕望變成麻木,從麻木中看到了希望。

眼下的海東州比原本的倭國好上了不知多少,良子突然發現,原來歸順大宋之後,倭人居然過上了更好的日子。

雖然失去了金銀礦藏,但也同樣得到了大宋的“補償”,原本連飯都吃不飽的海東州,現在糧食卻能得到大宋的援助,糧食的缺口被一艘艘裝滿稻米的海船所填補。

宋人的農耕技術使得原本農耕低下的倭人吃飽了飯,大宋在某種程度上不是佔據了倭國,而是解救了倭國。

當初大宋皇帝的威脅猶掛耳邊,眼前這個男人真的有讓倭國繁榮的能力,同樣也有毀滅倭國的能力。

一支通體雪白的糉子被夾到了自己的盤中,良子驚醒,擡頭便瞧見趙禎的充滿溫和的笑臉:“朕聽聞海東州也有端午,吃的是糉子和柏餅,只不過眼下只有糉子,且不知柏餅是何模樣,若是你有閒暇,可做來吃吃看。”

良子點頭道:“臣妾待會便做些,送與陛下與諸位娘娘品嚐。”

趙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道:“今日端午佳節,諸位愛妃都是朕的家人,無須多禮,用膳吧!”

趙禎動了筷子之後,後宮的嬪妃們這才動筷子,無論宮中還是民間都是這個規矩。

“官家,臣妾覺得今年端午應爲忠烈女子立碑,臣妾之前聽聞女官說起過孝女曹娥之事,不弱趁今年端午賜名立碑?”

趙禎微微一愣,隨即道:“皇后之言反倒是提醒了朕,如此既能教化百姓,又能引領風氣,甚佳矣!”

傳說曹娥是五月初五投江的,和屈原在同一天,世人因爲屈原的忠貞愛國而歷代追捧,反倒是把曹娥這位孝女給慢慢淡忘了。

關於曹娥的傳說後宮嬪妃們大多不知,也難怪,她們當中只有王語嫣一人是漢家女子,其他皆是外族。

但唯有蕭撻裡對此事知之甚詳,在邊上爲衆人解惑道:“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的祭祀活動中溺於舜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晝夜沿江號哭。

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也投江自盡,誰知五日後曹娥的屍體抱父屍浮出水面,也因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起事,東漢名將度尚爲之立碑。

並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所住之村鎮即更名爲曹娥鎮,殉父之江爲曹娥江,並建以寺廟慰其孝心。官家若是在今日五月端午爲曹娥賜名修殿,纔來一大佳話,百姓必定頌之!”

趙禎笑道:“朕亦有此意,今日登樓之後便賜起靈孝夫人,以褒獎其孝!!”

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二百章真相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
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二百章真相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