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

趙禎不光自己離京,還帶了一些特殊的人離開了神都城,這些人便是大宋禁中的神衛軍,也是大宋最先一個全部換裝火槍的禁軍,同樣他們也是天子近衛。

在趙禎離開神都城之後,他們便在人不知鬼不覺中悄悄調防離京,唯一知道這件事的人就只有皇后而已,因爲是她在神衛軍指揮使面前宣讀了趙禎的密詔。

整個皇宮乃至大宋也只有皇后知道,官家對火器的執着以及謹慎到了小心翼翼的地步。

神衛軍在趙禎抵達四川路之後就秘密跟隨在趙禎的身側,無論是趙禎走走停停,他們始終堅守在自己的位置上,隨時準備護駕。

但趙禎並不是打算讓他們來護駕的,相反趙禎要讓他們也走上戰場,悄悄融入到剛剛合併的永安軍中,神衛軍的存在有着特殊的意義。

在這個通信基本靠吼的時代,想要指揮千軍萬馬的調動就需要主將發令,步卒傳令,或是搖旗指揮或是通過鼓聲,號角聲指揮大軍。

若是這些人成爲被獵殺的對象呢?

大宋原本就擁有遠程射手,畢竟大宋最擅長的便是遠程打擊,從棘輪弩到火槍,從火槍到火炮,大宋一直是華夏王朝中射得最遠的存在。

這樣的好處便是在不知不覺中積攢下來一羣經驗豐富,目力過人的好手,他們也成爲了神衛軍中的特殊存在。

趙禎輕易不會使用他們,但卻要不斷的培訓他們,這些人被趙禎稱爲神槍手,因爲他們幾乎可以做到在三百步之內彈無虛發,這已經是非常令人震撼的事情了。

關鍵是數量龐大,之前要想培訓出一個神射手非常難,因爲他們使用的工匠或是弩箭,這種木質結構的投射利器在趙禎看來在某種意義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受到風的影響很大,初速度也無法與火槍相提並論,精準度和威力也無法和火槍媲美,但勝在造價便宜,裝備大軍所需的花費不及全部列裝火器的四分之一。

火器最大的缺陷便是在花費上,以眼下大宋的國力財力都做不到全軍配發火器,這是一件讓趙禎也無可奈何的事情。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大宋的火棉生產速度緩慢,需要混合入一定量混合物纔可以正常使用,否則以火棉的燃燒速度如果製成炮彈,發射出炮筒之前就會爆炸,非常不安全,大宋爲此付出了好三個匠人的代價。

但也因此使得大宋的化學開始起步,格物院的匠人們專門進行化學研究和製備,被稱爲煉製學。

火棉的威力大這是格物院公認的事實,但製備難度高也是公認的事實,即便是交給兵工廠製造,也需要半年的時間準備。

火槍對子彈的消耗和弩箭不同,彈藥一旦射出幾乎沒有回收利用的可能,唯一例外的是神衛軍,他們必須回收彈殼進行重複使用。

至於永安軍,他們的紙殼彈藥在擊發後只會留下灰燼,大宋的造紙術已經相當成熟一般打二十發才需要清理一次。

可以說現在大宋的一般火槍已經很成熟,這是趙禎投入了多年心血的情況,幾乎每一款火槍他都要親自試射,這麼多年來,趙禎的火器司研製出了數十種火槍,但真正能夠被趙禎所認可的只有區區幾種。

他甚至親自下旨規定了火槍的研究方向,只有三點要求,距離,精準度和射速,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許多設計,比如氣密性的栓動步槍設計,當然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一種捷徑。

趙禎在不斷的促進大宋的軍工發展,因爲這是他改變華夏固有體制的一個簡單粗暴辦法,誰手中掌握了“槍桿子”誰就說的算,趙禎要讓自己的政策延續下去,那就要保證大宋最強武裝掌握在自己手中。

當然,這也算不上是一個秘訣,華夏的歷代王朝都在努力維繫這一點,至於大宋,一個本就是依靠“槍桿子”奪取政權的王朝,怎麼會放鬆警惕?

趙禎從神衛軍的手中再次接過火槍,看着下面做工精細的彈匣,趙禎有些發矇,這是全新的改裝,火槍擁有了彈倉,最大的亮點便在於使用擁有足夠彈性的金屬在底下做支撐,子彈壓進入之後便能做到拉動槍栓的時候拋出彈殼再次填充。

趙禎看着手中厚重的實木火槍有些發矇,這樣的步槍幾乎已經和二戰時的步槍差不多,即便是槍帶都已經裝好,不光方便攜帶,還能起到穩定作用。

看着被打磨發亮的槍栓,趙禎迅速的抽拉槍栓,一顆顆橙黃色的子彈迅速跳出,五發的彈倉不大不小。

栓動火槍在解決了氣密性的問題後將會相當的精準,螺旋形的膛線幾乎把大宋的火槍變成後世的步槍。

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亦或是精準度,趙禎手中的最新火槍幾乎已經堪比後世的步槍,只不過在彈藥上還有很大的差距。

後世的彈藥已經到達了化學裝藥的極限,而趙禎手中的發射藥卻還是稍稍高於黑火藥的火棉,當然趙禎也是看好了他的無煙性質,這也是他能在這個時代找到的最好發射藥了。

五個立靶逐個豎起,趙禎擡手瞄準,在短短的三個呼吸內就全部擊中標靶,速度快的讓仁青東看不見趙禎拉拴的手。

這種全新火槍的出現徹底打破了仁青東對火器的認知,他覺得這東西就不應該出現在世上,應該是天兵天將用的兵器!

快準狠,這是新式火槍的準則,趙禎蹲下輕輕撿起地上發燙的彈殼,這些東西對大宋來說也是寶貝,黃銅的彈殼本身就有價值!

也就是因爲官鈔的推進,大宋的銅錢被大量回收,也被大量的儲存了起來。

趙禎下一步就想把金銀銅這些貴重金屬從貨幣中驅逐出去,使用純紙幣取代官鈔,取代金屬貨幣。

當然,這一步還需要更遠的路去走,現在用紙幣取代金屬貨幣的時機還不成熟,只有大宋徹底穩定下來,商業開始膨脹發展的時候,纔是使用紙幣的時候,國家的信用背書極爲重要。

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
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