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

趙禎不光自己離京,還帶了一些特殊的人離開了神都城,這些人便是大宋禁中的神衛軍,也是大宋最先一個全部換裝火槍的禁軍,同樣他們也是天子近衛。

在趙禎離開神都城之後,他們便在人不知鬼不覺中悄悄調防離京,唯一知道這件事的人就只有皇后而已,因爲是她在神衛軍指揮使面前宣讀了趙禎的密詔。

整個皇宮乃至大宋也只有皇后知道,官家對火器的執着以及謹慎到了小心翼翼的地步。

神衛軍在趙禎抵達四川路之後就秘密跟隨在趙禎的身側,無論是趙禎走走停停,他們始終堅守在自己的位置上,隨時準備護駕。

但趙禎並不是打算讓他們來護駕的,相反趙禎要讓他們也走上戰場,悄悄融入到剛剛合併的永安軍中,神衛軍的存在有着特殊的意義。

在這個通信基本靠吼的時代,想要指揮千軍萬馬的調動就需要主將發令,步卒傳令,或是搖旗指揮或是通過鼓聲,號角聲指揮大軍。

若是這些人成爲被獵殺的對象呢?

大宋原本就擁有遠程射手,畢竟大宋最擅長的便是遠程打擊,從棘輪弩到火槍,從火槍到火炮,大宋一直是華夏王朝中射得最遠的存在。

這樣的好處便是在不知不覺中積攢下來一羣經驗豐富,目力過人的好手,他們也成爲了神衛軍中的特殊存在。

趙禎輕易不會使用他們,但卻要不斷的培訓他們,這些人被趙禎稱爲神槍手,因爲他們幾乎可以做到在三百步之內彈無虛發,這已經是非常令人震撼的事情了。

關鍵是數量龐大,之前要想培訓出一個神射手非常難,因爲他們使用的工匠或是弩箭,這種木質結構的投射利器在趙禎看來在某種意義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受到風的影響很大,初速度也無法與火槍相提並論,精準度和威力也無法和火槍媲美,但勝在造價便宜,裝備大軍所需的花費不及全部列裝火器的四分之一。

火器最大的缺陷便是在花費上,以眼下大宋的國力財力都做不到全軍配發火器,這是一件讓趙禎也無可奈何的事情。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大宋的火棉生產速度緩慢,需要混合入一定量混合物纔可以正常使用,否則以火棉的燃燒速度如果製成炮彈,發射出炮筒之前就會爆炸,非常不安全,大宋爲此付出了好三個匠人的代價。

但也因此使得大宋的化學開始起步,格物院的匠人們專門進行化學研究和製備,被稱爲煉製學。

火棉的威力大這是格物院公認的事實,但製備難度高也是公認的事實,即便是交給兵工廠製造,也需要半年的時間準備。

火槍對子彈的消耗和弩箭不同,彈藥一旦射出幾乎沒有回收利用的可能,唯一例外的是神衛軍,他們必須回收彈殼進行重複使用。

至於永安軍,他們的紙殼彈藥在擊發後只會留下灰燼,大宋的造紙術已經相當成熟一般打二十發才需要清理一次。

可以說現在大宋的一般火槍已經很成熟,這是趙禎投入了多年心血的情況,幾乎每一款火槍他都要親自試射,這麼多年來,趙禎的火器司研製出了數十種火槍,但真正能夠被趙禎所認可的只有區區幾種。

他甚至親自下旨規定了火槍的研究方向,只有三點要求,距離,精準度和射速,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許多設計,比如氣密性的栓動步槍設計,當然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一種捷徑。

趙禎在不斷的促進大宋的軍工發展,因爲這是他改變華夏固有體制的一個簡單粗暴辦法,誰手中掌握了“槍桿子”誰就說的算,趙禎要讓自己的政策延續下去,那就要保證大宋最強武裝掌握在自己手中。

當然,這也算不上是一個秘訣,華夏的歷代王朝都在努力維繫這一點,至於大宋,一個本就是依靠“槍桿子”奪取政權的王朝,怎麼會放鬆警惕?

趙禎從神衛軍的手中再次接過火槍,看着下面做工精細的彈匣,趙禎有些發矇,這是全新的改裝,火槍擁有了彈倉,最大的亮點便在於使用擁有足夠彈性的金屬在底下做支撐,子彈壓進入之後便能做到拉動槍栓的時候拋出彈殼再次填充。

趙禎看着手中厚重的實木火槍有些發矇,這樣的步槍幾乎已經和二戰時的步槍差不多,即便是槍帶都已經裝好,不光方便攜帶,還能起到穩定作用。

看着被打磨發亮的槍栓,趙禎迅速的抽拉槍栓,一顆顆橙黃色的子彈迅速跳出,五發的彈倉不大不小。

栓動火槍在解決了氣密性的問題後將會相當的精準,螺旋形的膛線幾乎把大宋的火槍變成後世的步槍。

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亦或是精準度,趙禎手中的最新火槍幾乎已經堪比後世的步槍,只不過在彈藥上還有很大的差距。

後世的彈藥已經到達了化學裝藥的極限,而趙禎手中的發射藥卻還是稍稍高於黑火藥的火棉,當然趙禎也是看好了他的無煙性質,這也是他能在這個時代找到的最好發射藥了。

五個立靶逐個豎起,趙禎擡手瞄準,在短短的三個呼吸內就全部擊中標靶,速度快的讓仁青東看不見趙禎拉拴的手。

這種全新火槍的出現徹底打破了仁青東對火器的認知,他覺得這東西就不應該出現在世上,應該是天兵天將用的兵器!

快準狠,這是新式火槍的準則,趙禎蹲下輕輕撿起地上發燙的彈殼,這些東西對大宋來說也是寶貝,黃銅的彈殼本身就有價值!

也就是因爲官鈔的推進,大宋的銅錢被大量回收,也被大量的儲存了起來。

趙禎下一步就想把金銀銅這些貴重金屬從貨幣中驅逐出去,使用純紙幣取代官鈔,取代金屬貨幣。

當然,這一步還需要更遠的路去走,現在用紙幣取代金屬貨幣的時機還不成熟,只有大宋徹底穩定下來,商業開始膨脹發展的時候,纔是使用紙幣的時候,國家的信用背書極爲重要。

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
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