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

大宋修築長城的浩大工程開始了,事實證明,從中央下達的政令會被有效的執行,雖然其中有一些不同相當,各地的官員對修築長城是支持的,但對於抽調勞役……每個州府都想盡可能少的抽調。

雖然朝廷給予的工錢相當豐厚,但對於州府官員來說,治下百姓的多少是他們政績的體現,抽調勞役會間接導致各個州府的人數下降,而朝廷攤派的勞役數量每個州府都一樣。

不同州府的人數不同,甚至是相差甚遠,有些州府的人數較多,而有些並沒有多少,若是按照統一標準攤派,必會使得有些州府人數銳減。

人口是一州一府之地最重要的所在,每年的兩稅,商稅,都要靠這些人來提供,青壯年一旦減少,勢必會影響當地的經濟和稅收,這同樣也是官員勘磨的重要標準。

當然,這是陣痛,各個州府的奏疏到了趙禎手中很快得到統一回復,按州府人數,酌情攤派,戶部會按照原先統計的各州府人口進行重新攤派。

麻煩的事情還不止這些,修築長城所需的磚石,水泥,器械,運輸的牛馬,驢子,騾子,箱車等等都需要安排,三司絞盡腦汁的準備這一切,好在可以就近取材,由朝廷統一補給交子。

好在修築長城一事上趙禎和朝堂的官員達成一致,在大宋什麼事情都能偷工減料,唯獨修築長城和軍械這倆個“大蛋糕”不能動。

修築長城來不得一絲懈怠,這是大宋的百年工程,而軍械是將士們浴血奮戰的保障,更是大宋的優勢,沒人敢動分毫,朝廷的監察不會有一絲鬆懈。

這些監察都是剛剛入仕的熱血青年,他們和御史一樣,雖然官職不高,但卻有直達天聽的獨奏之權。每三年換屆,都是金榜題名的新科進士擔任,這些人思想單純,做事衝動,一般的官場老油條還真的招架不住他們的“魯莽”。

對於長城修築使的人選,趙禎早已想好,就由北平府知府事,龍圖閣大學士韓琦擔任正使,而將作監丞曾公亮,如今的曾公亮已經看淡了朝政,趙禎最終還是沒有提拔他,而是把他按在了將作監。

當然對於他的官價趙禎卻並不吝嗇,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這可是包拯這位三司使才能享受的待遇,可見他這個將作監丞在官家眼中的地位。

狄青繪製的長城圖紙很快被曾公亮否定,原因很簡單,狄青的圖紙雖然盡善盡美,每一個地方都附和戰爭的需要,但太過複雜,太過精細,若是所有的長城都按照他的設計來建造,大宋的第一段長城便會花光國庫的最後一分錢。

於是曾公亮便大膽的上疏,直接告訴趙禎,狄青的圖影不能用,長城應當在包含所有最基礎的東西之後越簡潔越好,趙禎大筆一揮的同意了,並在奏疏的北面附上自己的見解,在重要的關隘附近酌情使用狄青的圖影。

這就是作爲皇帝的好處,只要把旨意下達,並且挑選好督辦的人,剩下的事情便簡單了,自有人會去處理這些事情。

大宋各地的資源隨着政令的下達不斷向大宋的北平府集結,趙禎從來就沒有小看過古人的智慧,而這一次他再次領略到古人的統籌學。

長城的修築計劃被分爲三段,分爲三年進行,第一段便是以京畿路最東邊的渝關也就是山海關開始,一路沿着邊界向西推進直至大同府以西的蒼頭河。

這將是大宋最北放的防線也是最重要的防線,因爲在這道長城之後便是大宋的京畿之地。

同樣的,在歷史上也是明長城的基本修築路線,只不過大宋更加全面,把所有的地方都連接上了,即便是地勢險峻之地也修建了城牆,爲的是保證信息的傳遞不會出現空白。

長城不單單是一座城牆,更是運兵的甬道,這座龐大的防禦工程每年修繕,最寬闊的地方以至於可以通行三年馬車並駕齊驅!

北平府,大同府,以及奉聖州的大部分地區都在這道防線之中,這就是天子守國門的代價,大宋的經濟最繁榮的州府,政治最集中的州府都在這裡,還有大片的牧馬之地。

這一段的長城一旦修築完畢,並用烽火臺連接起來,直至北京城,再在這道城牆之後修築第二道以居庸關爲前線,連接得勝口,螺山,一路向西南前進最後彙集到飛狐嶺。

如此一來整個京畿路便是固若金湯!即便大同府有失,也不會對大宋的京畿之地造成威脅。

而當第一道長城開始建設的時候,北京城也開始了動作,利用這次徵調民夫勞役的機會,北京城開始了最新也是最宏大的城防建設。

城池再次被擴大,最西段已經抵達了玉河東岸,最東段已經快要抵達潞縣。

面對這一浩大的工程即便是看過曾經帝都模樣的趙禎都被震驚的無言以對。因爲使用了磚石爲牆,澆築混凝土的方式,北京城的城牆建設每日飛進,因爲要修建巨大的角樓和堡壘,城牆被建設的寬闊無比,甚至比公路開要寬闊一些。

趙禎覺得這樣的城牆完全能容納十萬人甚至更多的大軍駐紮其上,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原本的城牆上能駐紮數萬人已經是頂天了,更多的大軍其實是駐紮在城中,隨時準備增援城牆的。

即便如此,攻城所付出的代價更是恐怖,現在若是要攻陷這個城牆上已經駐紮十萬人的城池,怕是要付出的代價成幾何倍增長。

狄青和彭七兩人利用樞密院所有的能力進行推演,若城中沒有內應,以大宋的兵甲軍械駐守北京城,若是城陷需要百萬人沒日沒夜的圍攻……

全新的城池有了更多的空間,在皇城的西邊,開設了一塊專屬格物院的內城,而北邊的火器營同樣得到了加固,四周高聳的角樓,望樓,堡壘把這倆個既要之地包圍的密不透風水潑不進。

既然這倆個地方都能得到加固,大宋最重要的場合自然也不會漏下,皇城再一次的開始了加固工作,由將作監的副手,丁度親自負責。

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
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