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

大宋修築長城的浩大工程開始了,事實證明,從中央下達的政令會被有效的執行,雖然其中有一些不同相當,各地的官員對修築長城是支持的,但對於抽調勞役……每個州府都想盡可能少的抽調。

雖然朝廷給予的工錢相當豐厚,但對於州府官員來說,治下百姓的多少是他們政績的體現,抽調勞役會間接導致各個州府的人數下降,而朝廷攤派的勞役數量每個州府都一樣。

不同州府的人數不同,甚至是相差甚遠,有些州府的人數較多,而有些並沒有多少,若是按照統一標準攤派,必會使得有些州府人數銳減。

人口是一州一府之地最重要的所在,每年的兩稅,商稅,都要靠這些人來提供,青壯年一旦減少,勢必會影響當地的經濟和稅收,這同樣也是官員勘磨的重要標準。

當然,這是陣痛,各個州府的奏疏到了趙禎手中很快得到統一回復,按州府人數,酌情攤派,戶部會按照原先統計的各州府人口進行重新攤派。

麻煩的事情還不止這些,修築長城所需的磚石,水泥,器械,運輸的牛馬,驢子,騾子,箱車等等都需要安排,三司絞盡腦汁的準備這一切,好在可以就近取材,由朝廷統一補給交子。

好在修築長城一事上趙禎和朝堂的官員達成一致,在大宋什麼事情都能偷工減料,唯獨修築長城和軍械這倆個“大蛋糕”不能動。

修築長城來不得一絲懈怠,這是大宋的百年工程,而軍械是將士們浴血奮戰的保障,更是大宋的優勢,沒人敢動分毫,朝廷的監察不會有一絲鬆懈。

這些監察都是剛剛入仕的熱血青年,他們和御史一樣,雖然官職不高,但卻有直達天聽的獨奏之權。每三年換屆,都是金榜題名的新科進士擔任,這些人思想單純,做事衝動,一般的官場老油條還真的招架不住他們的“魯莽”。

對於長城修築使的人選,趙禎早已想好,就由北平府知府事,龍圖閣大學士韓琦擔任正使,而將作監丞曾公亮,如今的曾公亮已經看淡了朝政,趙禎最終還是沒有提拔他,而是把他按在了將作監。

當然對於他的官價趙禎卻並不吝嗇,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這可是包拯這位三司使才能享受的待遇,可見他這個將作監丞在官家眼中的地位。

狄青繪製的長城圖紙很快被曾公亮否定,原因很簡單,狄青的圖紙雖然盡善盡美,每一個地方都附和戰爭的需要,但太過複雜,太過精細,若是所有的長城都按照他的設計來建造,大宋的第一段長城便會花光國庫的最後一分錢。

於是曾公亮便大膽的上疏,直接告訴趙禎,狄青的圖影不能用,長城應當在包含所有最基礎的東西之後越簡潔越好,趙禎大筆一揮的同意了,並在奏疏的北面附上自己的見解,在重要的關隘附近酌情使用狄青的圖影。

這就是作爲皇帝的好處,只要把旨意下達,並且挑選好督辦的人,剩下的事情便簡單了,自有人會去處理這些事情。

大宋各地的資源隨着政令的下達不斷向大宋的北平府集結,趙禎從來就沒有小看過古人的智慧,而這一次他再次領略到古人的統籌學。

長城的修築計劃被分爲三段,分爲三年進行,第一段便是以京畿路最東邊的渝關也就是山海關開始,一路沿着邊界向西推進直至大同府以西的蒼頭河。

這將是大宋最北放的防線也是最重要的防線,因爲在這道長城之後便是大宋的京畿之地。

同樣的,在歷史上也是明長城的基本修築路線,只不過大宋更加全面,把所有的地方都連接上了,即便是地勢險峻之地也修建了城牆,爲的是保證信息的傳遞不會出現空白。

長城不單單是一座城牆,更是運兵的甬道,這座龐大的防禦工程每年修繕,最寬闊的地方以至於可以通行三年馬車並駕齊驅!

北平府,大同府,以及奉聖州的大部分地區都在這道防線之中,這就是天子守國門的代價,大宋的經濟最繁榮的州府,政治最集中的州府都在這裡,還有大片的牧馬之地。

這一段的長城一旦修築完畢,並用烽火臺連接起來,直至北京城,再在這道城牆之後修築第二道以居庸關爲前線,連接得勝口,螺山,一路向西南前進最後彙集到飛狐嶺。

如此一來整個京畿路便是固若金湯!即便大同府有失,也不會對大宋的京畿之地造成威脅。

而當第一道長城開始建設的時候,北京城也開始了動作,利用這次徵調民夫勞役的機會,北京城開始了最新也是最宏大的城防建設。

城池再次被擴大,最西段已經抵達了玉河東岸,最東段已經快要抵達潞縣。

面對這一浩大的工程即便是看過曾經帝都模樣的趙禎都被震驚的無言以對。因爲使用了磚石爲牆,澆築混凝土的方式,北京城的城牆建設每日飛進,因爲要修建巨大的角樓和堡壘,城牆被建設的寬闊無比,甚至比公路開要寬闊一些。

趙禎覺得這樣的城牆完全能容納十萬人甚至更多的大軍駐紮其上,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原本的城牆上能駐紮數萬人已經是頂天了,更多的大軍其實是駐紮在城中,隨時準備增援城牆的。

即便如此,攻城所付出的代價更是恐怖,現在若是要攻陷這個城牆上已經駐紮十萬人的城池,怕是要付出的代價成幾何倍增長。

狄青和彭七兩人利用樞密院所有的能力進行推演,若城中沒有內應,以大宋的兵甲軍械駐守北京城,若是城陷需要百萬人沒日沒夜的圍攻……

全新的城池有了更多的空間,在皇城的西邊,開設了一塊專屬格物院的內城,而北邊的火器營同樣得到了加固,四周高聳的角樓,望樓,堡壘把這倆個既要之地包圍的密不透風水潑不進。

既然這倆個地方都能得到加固,大宋最重要的場合自然也不會漏下,皇城再一次的開始了加固工作,由將作監的副手,丁度親自負責。

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
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