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

角廝羅不是不想加強瑪兒敢的統治,也不是不想把這裡變成一座城池,但他實在是力不從心,他要維護自己解放農奴的決心,即便是被大宋解放的農奴他也要給予一些優惠,這樣才能讓人們看到他的仁慈。

角廝羅很聰明,他知道要想讓人們團結起來,單單依靠暴力解決不了問題,也不會讓人們擁護他,他需要的是擁戴,而不是恐懼。

於是角廝羅便放縱了瑪兒敢的農奴,也給了他們平民百姓的身份。

外王他做不到,但內聖卻不成問題,對於角廝羅來說他的身上還頂着一個“活佛”的名頭,當然要內聖。

他效仿趙禎,在吐蕃國內推行發展,解放農奴,給了瑪兒敢的吐蕃人以希望,這是相當不錯的事情,同時也有了收穫。

瑪兒敢的交易在吐蕃極爲發達,吐蕃人都喜歡把自己的貨物帶到瑪兒敢去收買,同時因爲瑪兒敢是上刀山的必經之路,來自大宋的貨物一定會出現在瑪兒敢的市面上。

大量的吐蕃三人在這裡經商,因爲交易方便且貨物衆多,即便是有些權貴想要打瑪兒敢的主意,也被角廝羅所阻止,畢竟交易越多吐蕃王朝的稅收便會越多,這樣簡單的賬他還是能夠算得出來的。

但也有一些角廝羅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在瑪兒敢發生,這裡的人對宋人皇帝的感激要超過對他這個吐蕃贊普的感激。

角廝羅並不知道,在大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宋的官員善用儒家學說,講道理這件事對於一般人來說並不好辦,但對於大宋的官吏來說卻是極好表達的。

這些官吏不是來自於朝堂,所用的儒家學說不是高談闊論,而是用吐蕃百姓聽得懂的話來講道理,善待這些從農奴變成平民的吐蕃人就是他們要做的事情。

他們不光是在管理瑪兒敢的吐蕃人,而是在“幫助”兩者之間的區別很大,教育他們讀書認字不切實際,但教他們如何把地耕種好,如何製作陶器,木器甚至是鐵器卻是極爲簡單的。

當然他們也帶去了大宋的種子,本是希望在吐蕃高原上種植,試一試中原的農作物能否在吐蕃高原上種植,但沒想到還沒來得及實驗,角廝羅便成爲大宋討伐的對象。

這是一次大宋官吏最不願意面對的撤離,也是一次緊急撤離,誰也沒想到角廝羅會突然背叛大宋,當然這裡被解放的吐蕃農奴也沒有想到。

原先在他們的認知中,角廝羅是大宋的西平王,是大宋的臣子,奉宋天子之命賜予他們平等之身,否則也不會是大宋的官員出現在瑪兒敢來教授他們如何種植莊稼,如何製作各種器物。

但他們知道角廝羅成爲吐蕃贊普後,這事情就沒有辦法說了,誰也不敢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說出來,還有一些人也漸漸的糊塗了,事情自然不了了之,好在角廝羅並沒有把他們繼續變成農奴。

現在瑪兒敢之地已經流傳着另一個說法,大宋的天子再次征伐吐蕃,這一次是來征討角廝羅的,想想也知道,背叛大宋不會有好下場,何況還是再度重建吐蕃王朝企圖和中原對抗?

瑪兒敢中的大多數農奴見識過宋軍的厲害,在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宋軍和吐蕃軍隊之間的戰鬥,結果宋軍只用了短短半個時辰的時間便把那些吐蕃舊貴的軍隊消滅的乾淨。

眼下宋軍再次打過來了,這對於瑪兒敢的百姓來說並沒有什麼,當初宋軍就沒有屠戮他們,現在也不會,在這裡的人都知道,宋軍講道理。

所有瑪兒敢的吐蕃人並沒有特別在意這件事,對於他們來說,若是吐蕃贏了,那他們還這樣,若是宋軍勝了,他們也沒有什麼關係,他們知道宋軍不會對他們這些放過的人下手。

兩邊不得罪是瑪兒敢人的所有想法,當然他們也知道宋軍不可能這麼快的打過來,畢竟瑪兒敢在吐蕃的南面,而宋軍是從吐蕃西面的青塘向吐蕃進攻的,聽說被吐蕃的大軍攔截在了積石山。

吐蕃人就沒有不知道積石山的,那裡是一處險關要隘,宋軍想要越過積石山,除非攻下積石關或是從邊上繞過去,無論哪一種方法都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但突如其來的一個消息讓瑪兒敢的吐蕃人想不到,宋軍然攻下了積石關,並且只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這對於吐蕃人來說實在太過震撼。

畢竟積石關是極爲堅固的關隘,也是吐蕃多年修繕的關隘,豈能這麼快就被宋軍攻下?

當然還有一個消息也傳了過來,吐蕃的三十萬大軍並沒有固守積石關,而是留下一部分人斷後,大軍在宋軍攻陷積石關之前便已經撤走。

瑪兒敢的吐蕃人自然議論紛紛,臨陣脫逃乃是大罪,作爲大軍的統帥岡波根本不敢私自撤走積石關,相反他應該死守在那裡。

他之所以撤走,所有人都知道他一定是奉了角廝羅的命令,至於贊普讓他撤退他才能撤退。

瑪兒敢的吐蕃人議論紛紛,他們沒想到會這麼快,但很快另一個消息傳遞了過來,瑪兒敢外面的巡邏騎兵發現了大量的宋軍!

當瑪兒敢的駐守將軍多吉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幾乎是從地上跳了起來,以最快的速度竄上了馬背。

角廝羅對瑪兒敢唯一的統治便是駐守了一支軍隊,只不過這支軍隊的規模並不大,只有不到八千人的騎兵,而且還有很多是從瑪兒敢當地召集起來的。

沒人會想到宋軍會出現在瑪兒敢,這簡直就是“神兵天降”不光吐蕃的士兵不相信,便是瑪兒敢當地的百姓也不相信。

之前角廝羅的大軍可是從這裡離開的,吐蕃王朝對康巴人發動的清剿誰不知道?怎麼會突然冒出大量的宋軍?

但在三批哨探都確認的前提下,不由得多吉不信,而且據探馬來報,這支宋軍非常的奇怪,和以往所見的宋軍並不一樣。

不過他們也說不出來哪裡不同,唯一明顯的地方便是宋軍的車馬較多,且行動迅速…………

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
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