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

劉渙並沒有急着離開神都城,他此去青唐要做許多準備,不是簡單的出使談判,而是一場遊說和威脅,他相信角廝羅已經不是原本依附大宋存在的小勢力,而是一個發展壯大起來的一方豪強。

角廝羅的手段可是相當的厲害,劉渙有幸親眼見證了他的厲害,尤其是在謀略上。

當年西夏景宗元昊想用自己強大的武力迫使唃廝囉就範。景佑三年,李元昊率軍親征河湟。那時的唃廝囉不僅在政治上已經成熟,而且,在長期的戎馬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角廝羅知道,西夏軍隊勇猛善戰,剛到河湟,士兵正旺,且衆寡懸殊。於是,他下令堅守青唐,不與敵軍交戰,以此來拖垮西夏軍隊。

另外,他又派人探聽西夏軍隊的虛實,得知西夏軍隊渡宗哥河時,插旗幟表示水淺,他便暗中派人將旗幟移到宗哥河的最深處。

當兩軍會戰時,唃廝囉親率精銳的吐蕃軍隊衝向疲憊不堪的西夏軍隊。西夏軍隊逃歸時,以插旗的地方爲標誌渡河,水深流急,倉惶失措的西夏軍隊溺死十之八九。

宗哥河之役,角廝羅率領下的弱小青唐居然將所向無敵的西夏軍隊打得威風掃地,一時間天下大震,便是因爲此舉官家纔看到了角廝羅的力量,並且願意資助他。

果然角廝羅沒有讓官家失望,爾後又以數奇計破元昊,使這位驕狂無比的西夏皇帝再也不敢侵犯唃廝囉的疆土,保障了青唐利益的同時也在另一面威脅西夏給大宋減少壓力。

此次入宮談話劉渙才知道,官家器重角廝羅不光是因爲他當年對西夏的攻伐和對大宋的恭順,更是因爲他當年對西域通路的保護。

當年他恢復和保護了中西商路,促進了西域和中原之間的通商交流,大宋絲綢之路的恢復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河湟之地乃是中西交通之要衝,古吐谷渾路的必經之地。

北魏時有名的宋雲西行就是途經此地而去天竺,那時這條商路曾經十分繁榮,後來由於戰爭的影響而漸趨衰落。

西夏佔據河西走廊後,對於這條中西商道大加破壞,剽劫貢商,扣留旅人,對商人徵收苛稅,妄圖扼斷西域各國同宋王朝的聯繫。

當時的西夏可謂是國力鼎盛,若是別人定然不敢撩撥李元昊的虎鬚,但唃廝囉卻能在這個時候站出來,擔負起恢復和保護中西商路的重任,將從西域經河湟入中原的“古吐谷渾路”重新開闢,並在青唐、邈川、臨谷等城設除了大宋之外爲數不多的榷場。

期間派兵護送各國商隊直至宋邊境,這對當時的大宋來說可謂是急需的東西。

隨着商路的暢通無阻,西域各國的貢使、商人不遠萬里,繞道河湟,直趨大宋都城汴京,西方的財貨源源進入大宋,大宋的商品與貨物也不斷輸入西方。

而青唐也因爲保護商路而受益,往來商賈都願意在青唐中轉,並且青唐的榷場也成爲貨物的集散之地,城內胡商簇擁,寶貨山積。

如此便能看出角廝羅的手段,便是到了現在劉渙每每想起都要感佩萬分,這手段看似不怎麼樣,但實則恭維了大宋同時青唐自己也獲得了利益。

最重要的一點,角廝羅獲得了官家的信任,從此以後大宋對青唐的幫助便是源源不斷,派人訓練青唐士兵並運送大量的物資資助青唐。

宮中的旨意很快便到了,劉渙也知道爲何官家一定要在早朝之前召見自己,隨旨意一起到的還有中樞院以及六部的公文,甚至還有參謀兵事院的調兵公文。

連劉渙自己都沒想到,官家居然對自己出使吐蕃有如此大的支持,不光有中樞院以及六部的配合,甚至還給了調兵之權。

雖然調兵的權利受到許多制約,但這也總比沒有的好,縱觀史書,出使他國的使者能有幾個擁有調動邊防之兵的權利?

趙禎不光給了劉渙調兵之權,還給了便宜行事的權利,尤其是在他和角廝羅接觸的時候,可以答應一些不過分的條件,這就是非常難得的了。

別小看使者,漢家王朝的使者往往代表了一個國家,是一個國家強大力量的體現,代表了至高無上的皇權。

否則當年一個小小的正使王玄策也不會輕易的得到吐蕃和泥婆羅八千多騎兵攻伐天竺了,所以現在劉渙手中的權利非常大,大到足以消滅一個小國…………

劉渙帶上僕從以及護送的百十個禁軍便出城向大宋的西面而去,從神都城前往青唐最快的方式便是乘坐火車,大宋的火車已經從神都城鋪設到了興慶府。

整個寧夏已經沒有任何人敢反抗大宋,這片土地在大宋的管理和統治下日趨繁榮,因爲是通往西域的門戶和必經之路,所以寧夏路的經濟突飛猛進。

當地工廠林立,良田萬傾,依託河套平原的優越地理環境,寧夏已經發展成爲塞上江南一般的地方。

有了利益往來,有了經濟上的羈絆,大宋自然大力發展寧夏,公路和鐵路同時進行,這麼多年的鋪設使得寧夏和境內的土地緊密聯繫。

在大宋,最首要的便是交通,無論是奪取什麼地方的土地,無論是地方多麼偏遠,朝廷在管理上都是以路爲先,如此方便政令傳達,又能起到物資調運的效果。

寧夏也是如此,劉渙帶着僕從儀仗以及護送的禁軍沿着鐵路西進,抵達興慶府之後便下車換乘馬車,目標蘭州軍。

那是大宋和角廝羅之間聯繫最爲緊密的州府,雙方在這裡開設榷場互通有無,大量的物資被轉運,來自大宋的補給從這裡運到青唐,而青唐的牛羊馬匹,手工製品從這裡進入大宋。

原本蘭州屬於青唐,但角廝羅卻把這裡作爲一份朝賀之禮,於大宋奪回西域之時朝貢大宋,向趙禎獻禮。

對於角廝羅的這一大方舉動,趙禎毫不猶豫的笑納…………蘭州是甘肅的心臟,而甘肅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漢家王朝的西北重鎮。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