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

趙禎的話並沒有得到狄青的認同,相反他有自己的看法:“溝壑之地狹隘,雖不利步卒,但同樣也不利騎兵,若是敵軍裝備火器,以狹窄之地固守,騎兵極難突進,況永安軍多備甲冑盾牌,弩箭難破之!”

邊上的蔡伯俙臉色大變,小聲喝道:“狄漢臣你癔症了?!”

狄青這時纔回過神來,看着趙禎似笑非笑的表情驚恐變色:“臣大逆不道,還請官家治罪!”

“大逆不道?是把永安軍當作敵手,還是自己戲耍忘了帶上朕?”

狄青吶吶不敢言,而邊上的蔡伯俙卻鬆了一口氣,顯然官家並沒有追究他的大逆,永安軍是大宋的軍隊,狄青這般的推演是做何打算?

趙禎拿起狄青手中的“兵子木偶”這東西其實就是沙盤上演變而來的,木偶被雕刻成士兵的模樣,代表的自然是戰場上的士兵。

這東西不光在朝堂之中流行,在民間亦有流傳,甚至是癡迷程度不亞於關撲,因與兵事相關,被百姓們稱之爲兵棋。

兵棋的流行不亞於圍棋,但相比圍棋的複雜和耗時,兵棋卻更容易上手一些,當然兵棋的規則也要更多一些,這是在模擬戰場上的戰鬥,是敵我雙方之間的殊死較量。

兵棋不敢有棋子還有輿圖和卡片,這些卡片乃是模擬戰場上的情況,足有百張之多,若是一副由參謀兵事院出的一副兵棋,甚至會有數百張!

兵者詭道,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都明白這個道理,看似簡單的棋局事實上並不簡單,雙方之間所擁有的兵力是相同的,至於地形也都相差無幾。

這時候要想贏得勝利,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才智靈活使用並揣摩對手,其實這就是從趙禎的兵棋推演演變而來的。

因爲玩法的豐富多樣,門檻又低,所以廣受朝堂上下的喜愛,便是文質彬彬的士大夫在廝殺起來的時候也能爆發出驚人鬥志和戰意。

一個小小的遊戲便能激發起人的求勝之心,對於趙禎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當然,這遊戲還能給人以啓發…………

狄青就是在用一套簡單的兵棋進行推演,只不過他手中的卡片只有十來張,顯然他是針對性的在進行推演,針對的就是具裝火器的永安軍。

不光狄青對此癡迷,便是趙禎同樣也是如此,火器的出現改變了交戰規則,但和狄青一樣,他就是想要知道火器能否被冷兵器所戰勝。

沒人會想這個問題,畢竟火器這東西就是大宋的,自己人的東西難道會對付自己人?何況大宋有火器,爲何要用冷兵器去對抗火器?難道就不能用火器對抗火器?

其實這不過是癡迷軍事的一種執念罷了,用冷兵器對抗火器,本來就是出於一種挑戰精神,永安軍可不光是具裝火器的,他們還有強大的防禦力和各種器械的輔助,當然也不缺少作戰經驗和頑強的精神。

蔡伯俙無聊的打着哈氣,把頭伸出車窗外看着天上的白雲吐着菸圈,回頭看了看已經開始對陣的趙禎和狄青對探頭探腦的三才道:“這東西有啥好看的?咱們這輩子碰不得,你還看啥?我這裡有極好的雲南煙,醇香至極!”

三才白了一眼蔡伯俙,繼續認真的看着趙禎和狄青的對局。

雙方之間已經擺開陣勢,趙禎特意選了具局裝火器的軍隊,而狄青選擇了騎兵部隊,雙方之間用了許多戰術,並且“打的”難捨難分。

雖然如此可最後狄青依舊是敗下陣來,不光是因爲趙禎使用的戰術好,更多的是因爲趙禎太過了解狄青。

狄青擅長的是大規模指揮,指揮龐大的軍隊進行一場井井有條的作戰,這本來是他的優勢,可在兵棋卻難以體現,因爲兵棋上大家都是一樣的,軍隊的因素和指揮的因素極難被考慮到其中。

一場兵棋下了整整一個下午,趙禎的車駕也離開了成都府抵達了南面的瀘州,要想北上最便捷也是最舒服的辦法就是要嚮往南抵達瀘州,並且從瀘州沿着岷江一路抵達江陵府。

到了江陵府之後便有火車可以直接北上,速度又快又安穩,可比馬車要省事得多。

漕運在大宋依舊是不可小覷的力量,雖然有了公路和火車,但漕運的地位無可取代,一來穩當些,二來運送的貨物數量龐大。

大宋的海船在不斷的發展,同樣的河船也在技術發展,載貨數千噸的大河船早已出現。

即便是要下車了,狄青和趙禎之間依舊沒有結束,雙方這一場可謂是下的棋逢對手,趙禎並不擅長詭詐之術,相反他最擅長的是堂堂之陣,正正之旗,而狄青卻是善用騎兵,接連使用狡猾的戰術,或是偷襲,或是奇襲,或是埋伏,或是包圍。

遇到這些手段,趙禎往往是用大軍火器的穩固性和連續性對狄青的襲擊造成打擊,雖然也有所損傷,但這樣的損傷對於趙禎來說實在不算什麼,而相比之下狄青的戰損就要高得多。

邊上的三才比趙禎還要緊張,不斷的看着趙禎使用一個又一個佈局,讓火器的威力發揮到了最大,即便是狄青怎麼突進都沒有辦法成功。

地形是趙禎最先掌握的優勢,在佔據了地形優勢後趙禎便佔據了主動,他手中軍隊的火器射程便被提高了。

趙禎的兵棋和民間甚至是朝堂中的兵棋都不一樣,狄青和趙禎在進行推演的時候邊上的三才要“奮筆疾書”,把各種各樣的情況全部記錄在案。

這雖然是一場推演,但同樣是一場戰鬥,無論是趙禎還是狄青都在往這場兵棋對戰中插話。

“胸甲騎兵雖重速度,但卻不善越過障礙,耐力持久卻需要消耗大量的草料,你的行軍速度沒有這麼快。”

趙禎犀利的指出了狄青的弊端,而狄青同樣也在同樣反問趙禎:“大軍還在其後,斥候探馬先行不知陛下可曾發現?”

趙禎指了指丘壑後面的倆個棋子道:“伏兵已經設下,若是你敢靠近便是有來無回。”

而就在此時,狄青迅速推進棋子道:“探馬奏報,全軍壓進!”

邊上的三才木凳口呆,代表八百人的伏兵瞬間就被狄青吃的乾淨,而趙禎的大部隊卻因爲行動不便而無法增援………………

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
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