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

先在的北平府知府事乃是龍圖閣制侍範子奇,此人也算是家世顯赫,擁有大量的閱歷和豐富的朝堂經驗,但對於劉三虎押着塞爾柱商人和天竺人前來,他還是有些驚訝。

這種事情往往應該送去鴻臚寺纔是,要不然便是大理寺,怎麼送到自己這個北平府來了,北平府乃是治理百信以及治下之事的地方,可管不到這些“外人”。

不過範子奇畢竟是朝官,北平府也相當於當年的開封府,他在朝中的地位自然也是不低,知曉這件事的嚴重性。

在劉三虎把人押解過來時,便立刻收押,同時派遣房門帶着自己的文書前往鴻臚寺詢問,人可以關在他這裡,但案子還是要鴻臚寺上奏官家,然後再做審理。

看着在簽押房外花園之中等待的劉三虎,範子奇笑道:“你這門頭當的不錯,一眼看穿這些人的來路,回去等着領賞吧!”

劉三虎露出滿意的笑容,吐掉口中的那一片不知是什麼花的花瓣道:“大老爺,人小的可是給你送到了,接下來的事情便和小的沒甚的關係了。茲事體大,您還是早早做出決定的好。”

範子奇微微一驚擡手喚住即將走出的劉三虎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莫不是其中還有什麼蹊蹺!”

劉三虎黝黑的臉上露出森白的牙齒:“這幫人其實早就被黑手的人盯上了,一直沒動他們就是爲了放他們進神都城,那幾人的身份不簡單,若是得了鴻臚寺的確認,朝中上下必有人爲其開脫不好治罪,到了您這裡就是爲了以北平府之律法定之!”

範子奇大驚,他知道劉三虎不一般,但卻沒想到一下把所有內情,隱情如竹筒倒豆一般說了出來,自己即便是要阻攔也沒有機會。

“休得胡言!茲事體大,沒有鴻臚寺或大理寺主持如何能審理?便是在北平府府衙開審,也是要把這兩寺的大卿請來三堂會審的!”

劉三虎笑了笑:“那您就去請便是,能不能請來還看您的功夫了!”

隨着他的話,範子奇的臉色黑如鍋底,早知道便直接推脫不在,讓他劉三虎押着人去鴻臚寺去,但轉念一想範子奇心中微微打顫,這一切從南薰門開始都是計劃好的事情,而自己也是其中一環。

劉三虎瞧見他的臉色向上拱了拱手:“之所以選您,乃是因爲範公乃您之祖上,當年爲狄大帥作保,官家深以爲腹。”

範子奇不再說話,顯然這件事好壞參半,若是辦得好便可讓自己更上一步,若是不好便是自己沒有那造化了。

傳話的侍從回來了,稍稍奇怪的看了劉三虎一眼上前小聲道:“大老爺,公文遞了進去,沒有人和迴應,也沒得大卿的回話,門房說大卿不在……”

範子奇冷笑道:“這下本官算是孤立無援了?不知劉門頭有何話說?”

劉三虎迅速的擺了擺手:“哎……哎……哎……和我沒甚的關係,這事情我不過是個可有可無的小卒子,這些人犯了國法,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畢竟是塞爾柱人和天竺人,斬首棄市也使得,發配從軍也使得!”

說完劉三虎便三步並作兩步的走了,只留下一臉驚訝的侍者和黑如鍋底的範子奇。

事情到了如今的地步,範子奇也算是明白了,這幾個外族人身份不一般,若是去了鴻臚寺必然會把他們的身份公之於衆,但這卻恰恰是朝臣或者官家最不想看到的。

而且自己很可能成爲一個倒黴的犧牲品,定了重罪,到時鴻臚寺頂不住便要把自己推出去頂着,若是定的輕了,又怕官家不高興。

思來想去範子奇狠狠地跺腳:“不過是把本官當作馬前卒罷了,便是馬前卒也該往前踏上一步,否則如何能入得了中樞院?!”

範子奇想好了,既然上下不得,那就公事公辦,以法治罪便是,最少官家不回懲處自己,畢竟官家這麼多年來一直推行依法治國,自己用法,尊法有何不妥?

想通了這些,事情也就好辦了,一大幫人在劉三虎押解天竺人和塞爾柱人前來的時候沒有散去,反而是在外圍觀,劉三虎本人也是躲在人羣中看熱鬧。

他雖然是南薰門的門頭,可也是黑手的人,當然知道其中的利害,他倒是想看看範子奇如何審理此案。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範子奇非但沒有閉門內審,而是開了府衙側門,放人進去前堂觀瞧,一時間人羣涌入,“湊熱鬧”乃是華夏五千年的傳統,“瞧新鮮”亦是如此,兩者相遇自是不能錯過的。

北平府衙門倒是審理過外族的犯事之人,但從未審理過天竺人,當然塞爾柱人犯事的也是極少,這次事關塞爾柱人幫助天竺人,那樂子可就大了,畢竟大宋和天竺之間交惡。

官家在前些時候都禁絕兩國之間的商賈往來,沒想到塞爾柱人居然還敢夾帶天竺人,這不光是目無大宋之國法,更是一種挑釁啊!

隨着威武之聲,人犯被押解上堂,圍觀的百姓沒想到這麼快就審理了,並且還是大老爺直接提審,其中精彩目不暇接。

範子奇也是乾脆,直接把來龍去脈盤問的清楚,塞爾柱人開始還想隱瞞一二,誰知道範子奇好不給他機會,直接把他和劉三虎的對話讓人唸了出來。

並且還把劉三虎從人羣中拎了出來當場對峙,待兩人無話可說之後再命他們簽字畫押,從頭到尾一個板子都沒打,讓人大呼精彩。

這纔是真本事,條理清晰,以理服人,以理定罪,定的什麼罪?窩藏之罪…………

這一條罪狀相當妥帖,窩藏天竺人前往大宋,不是窩藏之罪是什麼?範子奇大筆一揮判決如下:“塞爾柱商人哈特威,巴斯巴……忒兒特等人窩藏天竺人闖入大宋境內,乃觸犯大宋國法,仗五十,徒三年,可罰金銀抵充兩年!”

這判決不算輕,也不算重,剛剛好,在塞爾柱商人們的承受之內,在大宋徒刑最多是勞累一些,不過一年時間算不得長,再尋人疏通關係,也許一年也不要……塞爾柱人個個認罪伏法。

接下來便是天竺人了,他們的罪名和罪責更爲簡單明瞭,根本不會有任何疑議,但範子奇卻從那塞爾柱人幸災樂禍的嘴角發現了不尋常。

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
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