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

世界上有許多事情並非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無論是呂夷簡還是東城豪門都把自己看的過於強大,這是在獲得力量之後產生的一種錯覺。

認爲天下間就應該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便是至高權力都不能對他們造成毀滅打擊。

所以這些抱有幻想的人開始和皇權對抗,開始和趙禎“掰手腕”。

在他們看來官家不使用政治上的權利,而是用經濟上的能力和他們博弈時,這些人彷彿看到了希望。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規矩,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華夏的土地最重的便是規矩,這在後世的有些地方都無法改變。

既然要講規矩,那就好辦了,在商場上一決高下自然是最公平的事情。

天大地大也沒有規矩大,說實話呂夷簡和東城勳貴們是沒有想到官家居然會選擇在商場和他們較量,他們擔心的是趙禎在政治上用強權毀滅他們。

強權的毀滅是徹底的,是毫無顧忌的,是滅頂之災的,在強權的重壓之下一切都將灰飛煙滅,這就是皇權所掌握的力量,也是他們不敢爲之對抗的力量。

但他們卻不知道,趙禎在商業上同樣掌握了這種力量。

趙禎其實是一個安全感特別弱的人,尤其是到了大宋之後這種感覺便愈發的強烈了,所以他自始至終把軍隊掌握在手中。

別人不知道,王語嫣卻是知道的,這位官家在自己寢宮和御書房中都設有火器儲藏之地,這些地方的火器要隨時保持能夠取用,官家把這裡叫做“應急之地”。

帝國資本同樣也是趙禎手中的軍隊,趙禎對帝國資本的創建在很久之前就已經進行,甚至比東城豪門還要早,當然蔡記卻是趙禎最先培養起來的。

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比趙禎更加了解資本,趙禎瞭解資本的本性,瞭解它的無情,瞭解它的不擇手段。

資本是沒有感情的,即便是人有感情卻不是人在控制資本,而是資本在控制人…………

要想做到控制資本,那就必須成爲資本市場上最強大的人,也是握有能夠瞬間消滅資本強權的人。

只有趙禎自己才能消滅他一手鼓勵起來的資本,所以他並不怕帝國資本變成不可控制的存在,因爲在大宋資本是獨立的,軍隊同樣也是獨立的。

他們看似掌握在朝廷手中,可事實上只是掌握在趙禎一人手中,趙禎的聖旨可以在軍中暢行無阻,大宋的“戰神”看似是狄青這官位兵部尚書,但事實上卻是趙禎本人。

這位帶領大宋軍民御駕親征收復燕雲,征服遼朝的帝王已經成爲軍中的“神祇”,在軍中將士和百姓們看來,趙禎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君王,再也不會有那位帝王的功績可以與期相比。

大宋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原本壓迫在身上的三座大山消失了,三冗三費這個大難題居然被官家親政十年內便解決,而更爲重要的是官家消滅了土地兼併這個華夏千年難題。

這是讓朝臣們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地方,朝臣們是發自肺腑和真心的稱讚趙禎爲“聖君”,土地兼併的難題在歷朝歷代都是無法被避免的,無論君王的手段是多麼的嚴厲,卻只能做到延緩的作用而無法消除。

趙禎另闢蹊徑,讓大宋的土地變得不再值錢,讓大宋的糧食與日俱增,讓人們逐漸進入工廠中做工以掙養家餬口。

大宋的城市化被進一步加速,農人手中的土地也越來越多,大地主逐漸在消失,因爲他們賺到的錢根本不如做別的事情。

如此糧食的價格便被穩定下來,百姓們也有了另外一個賺錢的渠道,比如進入工廠。

幾乎所有的官員都知道,歷朝歷代造反的原因就是因爲土地兼併之後,百姓沒有飯吃,或是過活的很苦,之後便揭竿而起。

土地幾乎是百姓的命根子,但現在卻不同,大量的百姓涌進了城池之中,大量的土地被釋放出來。

只要人能吃得飽,穿的暖,動盪就不會發生,而接下來趙禎一系列的手段都在維護自己的成果。

興辦教育是給百姓以向上走的希望,同時也在不斷的解放人的思想,給農人免去農稅,這是一項仁政,也是一個大膽而瘋狂的嘗試。

大宋除了南海之地外,其他地方的的農稅被取消大半,除了一些以產糧爲主的南方土地外,幾乎沒有農稅的存在,而即便是保留了農稅的地區,稅收也極爲稀少。

可以說趙禎收買了大宋所有農人的民心,也收買大宋所有做工之人的民心,因爲這些人都是從農田裡走出來的勞動力。

他們之所以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能進入到城市之中,全部因爲趙禎。

眼下商場上的戰爭已經開始,趙禎這位大宋的君王掌握了無與倫比的力量,他的手中有一個資本怪物。

趙禎手中的資本是帝國資本,這有別於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

趙禎早就知道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但帝國資本卻不同,帝國資本掌握在帝王手中,是大宋經濟的最後防線,也是最堅固的防線。

就如同後世的國有資本一樣,是穩定市場打擊不法的最有效手段,當然這些手段是在市場的規則之內所運行的。

經濟上的戰爭就要用經濟的手段去打,趙禎就是要在規則之類戰勝東城豪門,這樣的好處實在太多。

當然,這也是在給東城豪門或是那些觀望的人以錯覺,從一開始雙方之間的地位就不平等,體量也不一樣。

東城豪門已經走入陷阱之中,若是丁謂還活着,一定會稱讚趙禎的手段,已經把一石二鳥的手段玩的爐火純青。

帝國資本之所以強大乃不光是他們龐大的體量,國家的支持,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帝國資本的獨特性。

這個獨特的資本已經開始發揮他的強大威力,東京城中的所有商戶幾乎都受到的強烈衝擊。

這種力量對市場的破壞是毀滅的,或者說被那些強大資本的破壞是毀滅的,小商小販幾乎不受影響,因爲帝國資本的打擊對象不是小商小販和一般的商戶,而是在上游做壟斷生意的強大資本。

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三百章悲歌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
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三百章悲歌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