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

王欽若的推諉在趙禎的意料之中,但是丁謂的贊同卻讓他意外。

“臣以爲太子的推斷極爲恰當,朝廷只需免去邊患之地明年的夏稅,便能讓百姓自動進入城鎮,官家的仁慈定能讓百姓感激。

即使西平王李德明沒有叩邊也對我朝沒有損失,邊患之地的夏稅本就沒多少,更何況今冬奇寒就更少了!”

不愧是能臣幹吏!丁謂的分析入木三分,所出的辦法也是一舉三得,對官家,對百姓,甚至對邊防都有益處。

這就是被歷史上評爲五鬼之一的丁謂?怎麼完全看不出奸相的特徵來,一旁的蔡伯俙瞪大眼睛不解的望着丁謂,在他的印象中所謂的奸相就是無才無德僅靠拍馬屁上位的小丑。

但丁謂的才能顛覆了他的看法,甚至覺得丁謂的能力完全擔當得起現在的相位!

悄悄的對一旁的趙禎問道:“丁謂不是奸相嗎?怎麼會這麼聰明有能力?”

“沒有真才實學怎麼會能當上相公,即使當上也幹不長,要知道當年的丁謂可是有一舉三得的才能!連這個成語都是從他的事蹟而來!”

開玩笑,越是這樣趙禎心中越是小心,丁謂不會無緣無故的支持自己,其中說不定有更大的陷阱。

丁謂長得有些猥瑣,三角眼和一副老鼠須,讓人一看就覺得奸詐狡猾。

此時他正用三角眼盯着趙禎,太子的表情沒有一絲欣喜,反而充滿着警惕,在目光對視的一瞬間,丁謂能很清楚的感覺到他的疑惑,心中大喊冤枉,自己只不過是想和他緩和關係罷了。

他知道早晚有一天太子要親政,現在把他得罪的越狠自己將來死的越慘,大宋雖然有不殺士大夫的祖宗之法,但那都是虛的,如果官家想弄死自己,就像捏死一隻螞蟻!

當年太祖曾經和趙普說過:“那些文臣真以爲是與趙氏共天下?可笑的想法!”

混跡朝堂多年的丁謂早就知道,看似強大的文官集團只不過是狐假虎威罷了,一切的權利都是官家給的,看似壓制武將,但自己的權利也被牢牢的掌握在官家手中。

說實話文官更像是被拴着鏈子的一羣狗,不斷的對武將齜牙咧嘴,這是官家防止再次出現“黃袍加身”的手段而已,“疊牀架屋”的官制已經架分散了文官的權利。

想幹成事就要大權獨攬!想廢除三冗就要說話有分量!

丁謂的內心充滿了豪氣干雲,趙禎卻奇怪的看着上首的老爹,怎麼丁謂說了半天他一點動靜也沒有?

此時的趙恆卻緊緊皺着眉頭,他在分析丁謂提出的利弊,即使百姓進入城鎮中防守堅壁清野,會不會使得党項人攻城?

他已經被趙禎的想法說服,冬天是打穀草最爲頻繁的季節,尤其是今冬奇寒,党項人會不會乘機南下。

趙恆是膽小的,他不希望再進行任何一場大戰,但是祖宗的江山卻不能有損,龜縮防禦是最好的對策,轉頭對樞密使曹利用問道:“曹相公以爲如何?党項人會不會變本加厲的攻城或是南下?”

這就相當於問道於盲了,曹利用和丁謂是一丘之貉,當年排擠寇準的時候他曾經爲丁謂立下過汗馬功勞,所以才能坐穩樞密使的位置。

見丁謂同意太子的說法,他立刻開口道:“讓百姓進入城鎮此法甚好,地方官吏只需安排住處,調劑糧食便可,如遇党項人叩邊,便可抽調精壯禦敵,西北民風彪悍精壯亦勇,要說攻城的話,卻斷然不會,如果党項人叩邊應該是以劫掠爲主,攻城所需器械笨重不便他們進退,太子此乃一舉三得之妙!”

這話說到趙恆的心中,既能減少百姓的損傷,又不影響農事,還能增加城鎮的防禦力量,即使沒有党項人叩邊也無所謂,真是一舉三得的好辦法!

想到一舉三得目光轉向丁謂,當年他的故智也是如此,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太子的才智也是不輸與丁相公的,趙恆心中得意起來。

“那就依照太子的意思辦,兩府要快些拿出章程,此去西北路途遙遠,金牌急腳遞也要十日左右,萬萬不可耽誤!”

官家都認可了,又是太子提出,丁相公稱讚,兩府官員根本沒有反對的聲音。

趙禎直到離開都不明白丁謂的舉動,他爲什麼會贊同自己的主張,難道真有什麼陷阱在其中?

晏殊和蔡伯俙冷的直跺腳,即使身上有暖和的裘衣,依然阻擋不住寒冷對腳指頭的入侵。

見趙禎依然緊皺眉頭,晏殊奇怪的問道:“事情不是解決了嗎?爲何還是這般發愁?”

“我總覺得有些不對勁,丁謂實在太好說話了,其中是否會有陷阱?”

見趙禎依然懷疑,蔡伯俙安慰道:“安啦,安啦,丁謂肯定是看到了好處,你別忘了,如果党項人真的叩邊,他支持你也會受到嘉獎,如果不來,嘿嘿這主意可不是他出的!這種兩邊押注的方式可真是萬無一失啊!”

趙禎點了點頭,小胖子的分析沒錯,確實是萬無一失的計策,但是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從今天的接觸,丁謂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能臣幹吏也並非浪得虛名。

三人緩慢的步行,相對於來去如風的大臣,他們的速度緩慢,在皇城之中幾位先生也不能與太子過於親密,以免留人口舌,趙禎一行顯得有些孤單,連性情直爽的魯宗道都飛快的從他們身邊走過,但是眼中的讚賞卻毫不掩飾。

到了西大街的右嘉肅門趙禎卻見到丁謂站在那裡等待這自己。

“那什麼,我們先走了,待會別忘了去學園給孩子授課!”蔡伯俙說完就拉着晏殊離去,他從丁謂的眼神看出,此次有話要和太子說,也許還是攤牌。

晏殊在聽到蔡伯俙的話後就立刻興奮起來,完全忘記了寒冷,他去過學園,現在也是其中的一位小先生,那些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他的尊重讓他發現了自己的價值。

幾乎是拖着小胖子往東宮去的,就連堂堂的公主殿下和王語嫣都要去學院授課,由此可見太子對那些孩子的重視。

“丁相公是在此處等我的嗎?”

面對丁謂這樣的宰相高位,趙禎合理的用我自稱,太子的地位只是略高於相公,即使遇到王欽若也只能用我自稱。

“老臣此次是想和太子說說話,常年忙着兩府事物,也沒能和太子親近一番。”丁謂看了看一旁的馬車對眼前不卑不亢的太子說道。

“甚好,甚好!早就聽說丁相公大才,此次正好請您指導一番。”

趙禎說完就踩着凳子上了馬車,看來定丁謂有話要和自己說。

車中有一個圓形的碳盆,上面蓋着金屬的蓋子,溫暖的熱量就是從它們的蓋子上散發出來,車內的裝飾也是一股道骨仙風的模樣,鶴羽,犀角,琉璃,處處顯露着華美。

地板上是柔然的皮毛,上面放着倆個八卦的蒲團,丁謂坐在上面伸手邀請趙禎坐下。

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
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