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

王欽若的推諉在趙禎的意料之中,但是丁謂的贊同卻讓他意外。

“臣以爲太子的推斷極爲恰當,朝廷只需免去邊患之地明年的夏稅,便能讓百姓自動進入城鎮,官家的仁慈定能讓百姓感激。

即使西平王李德明沒有叩邊也對我朝沒有損失,邊患之地的夏稅本就沒多少,更何況今冬奇寒就更少了!”

不愧是能臣幹吏!丁謂的分析入木三分,所出的辦法也是一舉三得,對官家,對百姓,甚至對邊防都有益處。

這就是被歷史上評爲五鬼之一的丁謂?怎麼完全看不出奸相的特徵來,一旁的蔡伯俙瞪大眼睛不解的望着丁謂,在他的印象中所謂的奸相就是無才無德僅靠拍馬屁上位的小丑。

但丁謂的才能顛覆了他的看法,甚至覺得丁謂的能力完全擔當得起現在的相位!

悄悄的對一旁的趙禎問道:“丁謂不是奸相嗎?怎麼會這麼聰明有能力?”

“沒有真才實學怎麼會能當上相公,即使當上也幹不長,要知道當年的丁謂可是有一舉三得的才能!連這個成語都是從他的事蹟而來!”

開玩笑,越是這樣趙禎心中越是小心,丁謂不會無緣無故的支持自己,其中說不定有更大的陷阱。

丁謂長得有些猥瑣,三角眼和一副老鼠須,讓人一看就覺得奸詐狡猾。

此時他正用三角眼盯着趙禎,太子的表情沒有一絲欣喜,反而充滿着警惕,在目光對視的一瞬間,丁謂能很清楚的感覺到他的疑惑,心中大喊冤枉,自己只不過是想和他緩和關係罷了。

他知道早晚有一天太子要親政,現在把他得罪的越狠自己將來死的越慘,大宋雖然有不殺士大夫的祖宗之法,但那都是虛的,如果官家想弄死自己,就像捏死一隻螞蟻!

當年太祖曾經和趙普說過:“那些文臣真以爲是與趙氏共天下?可笑的想法!”

混跡朝堂多年的丁謂早就知道,看似強大的文官集團只不過是狐假虎威罷了,一切的權利都是官家給的,看似壓制武將,但自己的權利也被牢牢的掌握在官家手中。

說實話文官更像是被拴着鏈子的一羣狗,不斷的對武將齜牙咧嘴,這是官家防止再次出現“黃袍加身”的手段而已,“疊牀架屋”的官制已經架分散了文官的權利。

想幹成事就要大權獨攬!想廢除三冗就要說話有分量!

丁謂的內心充滿了豪氣干雲,趙禎卻奇怪的看着上首的老爹,怎麼丁謂說了半天他一點動靜也沒有?

此時的趙恆卻緊緊皺着眉頭,他在分析丁謂提出的利弊,即使百姓進入城鎮中防守堅壁清野,會不會使得党項人攻城?

他已經被趙禎的想法說服,冬天是打穀草最爲頻繁的季節,尤其是今冬奇寒,党項人會不會乘機南下。

趙恆是膽小的,他不希望再進行任何一場大戰,但是祖宗的江山卻不能有損,龜縮防禦是最好的對策,轉頭對樞密使曹利用問道:“曹相公以爲如何?党項人會不會變本加厲的攻城或是南下?”

這就相當於問道於盲了,曹利用和丁謂是一丘之貉,當年排擠寇準的時候他曾經爲丁謂立下過汗馬功勞,所以才能坐穩樞密使的位置。

見丁謂同意太子的說法,他立刻開口道:“讓百姓進入城鎮此法甚好,地方官吏只需安排住處,調劑糧食便可,如遇党項人叩邊,便可抽調精壯禦敵,西北民風彪悍精壯亦勇,要說攻城的話,卻斷然不會,如果党項人叩邊應該是以劫掠爲主,攻城所需器械笨重不便他們進退,太子此乃一舉三得之妙!”

這話說到趙恆的心中,既能減少百姓的損傷,又不影響農事,還能增加城鎮的防禦力量,即使沒有党項人叩邊也無所謂,真是一舉三得的好辦法!

想到一舉三得目光轉向丁謂,當年他的故智也是如此,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太子的才智也是不輸與丁相公的,趙恆心中得意起來。

“那就依照太子的意思辦,兩府要快些拿出章程,此去西北路途遙遠,金牌急腳遞也要十日左右,萬萬不可耽誤!”

官家都認可了,又是太子提出,丁相公稱讚,兩府官員根本沒有反對的聲音。

趙禎直到離開都不明白丁謂的舉動,他爲什麼會贊同自己的主張,難道真有什麼陷阱在其中?

晏殊和蔡伯俙冷的直跺腳,即使身上有暖和的裘衣,依然阻擋不住寒冷對腳指頭的入侵。

見趙禎依然緊皺眉頭,晏殊奇怪的問道:“事情不是解決了嗎?爲何還是這般發愁?”

“我總覺得有些不對勁,丁謂實在太好說話了,其中是否會有陷阱?”

見趙禎依然懷疑,蔡伯俙安慰道:“安啦,安啦,丁謂肯定是看到了好處,你別忘了,如果党項人真的叩邊,他支持你也會受到嘉獎,如果不來,嘿嘿這主意可不是他出的!這種兩邊押注的方式可真是萬無一失啊!”

趙禎點了點頭,小胖子的分析沒錯,確實是萬無一失的計策,但是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從今天的接觸,丁謂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能臣幹吏也並非浪得虛名。

三人緩慢的步行,相對於來去如風的大臣,他們的速度緩慢,在皇城之中幾位先生也不能與太子過於親密,以免留人口舌,趙禎一行顯得有些孤單,連性情直爽的魯宗道都飛快的從他們身邊走過,但是眼中的讚賞卻毫不掩飾。

到了西大街的右嘉肅門趙禎卻見到丁謂站在那裡等待這自己。

“那什麼,我們先走了,待會別忘了去學園給孩子授課!”蔡伯俙說完就拉着晏殊離去,他從丁謂的眼神看出,此次有話要和太子說,也許還是攤牌。

晏殊在聽到蔡伯俙的話後就立刻興奮起來,完全忘記了寒冷,他去過學園,現在也是其中的一位小先生,那些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他的尊重讓他發現了自己的價值。

幾乎是拖着小胖子往東宮去的,就連堂堂的公主殿下和王語嫣都要去學院授課,由此可見太子對那些孩子的重視。

“丁相公是在此處等我的嗎?”

面對丁謂這樣的宰相高位,趙禎合理的用我自稱,太子的地位只是略高於相公,即使遇到王欽若也只能用我自稱。

“老臣此次是想和太子說說話,常年忙着兩府事物,也沒能和太子親近一番。”丁謂看了看一旁的馬車對眼前不卑不亢的太子說道。

“甚好,甚好!早就聽說丁相公大才,此次正好請您指導一番。”

趙禎說完就踩着凳子上了馬車,看來定丁謂有話要和自己說。

車中有一個圓形的碳盆,上面蓋着金屬的蓋子,溫暖的熱量就是從它們的蓋子上散發出來,車內的裝飾也是一股道骨仙風的模樣,鶴羽,犀角,琉璃,處處顯露着華美。

地板上是柔然的皮毛,上面放着倆個八卦的蒲團,丁謂坐在上面伸手邀請趙禎坐下。

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
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