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

“乾天在上,授以皇者牧民之權,羣牧天下百姓………………拜!”

隨着禮部尚書歐陽修的聲音,趙禎以及大宋朝臣面對供桌緩緩拜下,這是隆重的祭天禮,即便是皇帝也不能例外。

其實在傳統華夏的等級觀念中,皇帝並不是至高的存在,真正的最高級是上天,皇帝不過是天在人間的代言人,天子一詞便能準確的詮釋。

天高於一切,即便是皇帝也要向天致敬或認錯。

君爲父,天爲君之父,這種等級制度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天是獨立的存在,高於道教和佛教的漫天諸神,天是一切的開始,孕育了所有的生靈,大地亦是如此。

所以纔有皇天后土一說,皇帝可以不敬鬼神,但卻不能不敬天地。

祭天禮也是所有禮節之中最爲隆重的沒有之一,而趙禎理所當然的向上天表示尊重,因爲他需要,天這個虛無縹緲卻真實影響華夏的東西將成爲他改變現有制度的最佳代言。

目光灼灼的盯着祭天所用的供桌長案,趙禎從未向現在一樣激動,因爲他即將宣佈一個重要的甚至是改變華夏千百年來根本制度的東西。

待禮官唱諾完畢,四周安靜異常的時候,在朝臣以及觀禮百姓驚訝的目光下,趙禎緩緩走向供桌,再次拜下。

“蒼昊在上!朕乃九州之主,統御漢家大宋王朝,昨夜華胥之時,隱約便有縹緲之聲傳來,朕不知何意,今日參拜朕呼然明理!”

趙禎一系列的舉動和話語讓四周的官員目瞪口呆,這是怎麼回事?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皇帝什麼時候能和上天嘮嗑了?

從趙禎的話語中人們明白一句話,皇帝昨夜被託夢,而託夢的人就是現在大傢伙熱情祭拜的上天,這讓人上哪說理去?

最爲關鍵的是皇帝還在長案之前和上天聊了起來,說什麼昨夜做夢的時候有一個奇怪的聲音傳來,開始的時候不明白,等祭天的時候忽然清楚,原來是上天你老人家給託的夢啊!

別人不清楚,可身爲宰執的范仲淹卻知道,官家從來就不相信什麼鬼神,甚至在宮中說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話來,怎麼可能相信這些東西,但現在卻在利用祭天造勢……

心中無奈的苦笑,范仲淹作爲大宋的相公多年,他太瞭解趙禎要做什麼了,這一定是準備用上天來做一些事情,成爲官家名正言順下旨的手段。

朝臣當中有不少人知曉這是趙禎在演戲,但他們又不能隨意揭穿,只能配合着跪在地上等待,臉上露出震驚有羨慕的表情表示他們相信皇帝真的能與上天對話。

此時緊張的人有很多,范仲淹便是如此,他擔心皇帝要藉助上天又要對本就被限制的相權再次動手,而六部官員擔心官家剛剛給他們加強的權利是不是又要收回?

參謀兵事院的人則是在思考,官家是不是要對天竺動手了,在這裡利用上天尋找由頭。

反倒是趙旭一點也不擔心,他不認爲父皇會在這個時候換掉自己這個太子,眼下這情況在外人眼中最危險的就應該是自己這個太子,但事實上最安全的也是自己。

因爲自己是第一個承認蕭仁的人,是大宋皇族之中最先承認蕭仁就是自己弟弟的人。

雖然父皇嘴上沒有說什麼,但從他望向自己欣慰和滿意的眼神,趙旭就知道自己做的沒錯,也不枉自己違逆母后的意思。

事實上坐在太子之位上越久,趙旭便越沒有譜,因爲監國這幾年他發現自己要學的東西還太多太多,父親大刀闊斧的改革已經使得現在的制度與以往完全不同。

他要努力學習父親的手段和思想,努力的保證自己能駕馭這個王朝之後才能繼位。

原先他是挺想早點繼位的,母后曾經說過,父皇會提前退位榮登太上,送自己一程,但現在趙旭卻不敢這麼想,也不想這麼早的繼位。

因爲他有自知之明,相比父皇在大宋的功績和影響,自己什麼都算不上,一旦接過大寶,很可能做錯事,很可能讓朝臣們在背地裡笑話自己。

其實蕭仁不是不想,而不是不敢!

各方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趙禎卻並不在意,而是沉默一會之後望向衆人道:“朕得昊天之示,天地之間以道以法,萬物遵循方可如常如一!然我大宋之法,尚不明晰,朕欲重修法度,以法立國!”

寂靜,死一般的寂靜,所有人都被趙禎的話給鎮住。

誰也沒想到皇帝居然在歸朝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宣佈變法,這是對於大宋來說不是什麼出格的事情,畢竟趙禎從登基開始就已經對大宋的基本法律《宋刑統》進行了改變,增加了部份內容後改爲《皇宋憲法》。

現在又要重新變法,只能說之前欽定的《皇宋憲法》已經不適用現在的大宋了。

變法是好事嗎?當然是好事!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簡單的答案,但卻不願改變,或者說是懼怕改變,這是人的本性,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中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這一環境,突如其來的改變可能會讓他們的生活被打亂,也會讓他們手足無措。

《宋刑統》是大宋的基本法典,它是以五代時後周的《顯德刑統》爲修改而成,即便是《皇宋憲法》也是依據它爲基礎。

皇帝可隨時頒佈法令作爲斷罪處刑的依據,詔成爲最重要和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編成爲宋代最經常最重要的立法方式。

可從趙禎的話中,所有人都聽出了一句話“以法立國”,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可事實上卻是把法作爲大宋的根本,甚至可能會出現一些皇帝也必須遵守的法律。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句話從未在華夏的歷史上出現過。

商鞅當初也只不過敢說一句“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到了後世便演變成“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話,但卻沒人敢說天子,因爲天子就是法,言出法隨可不是說說而已……………

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
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