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

契丹人崇拜強者,這是融入他們骨子裡的草原特性,勝者爲王,敗者爲寇,既然是兩國皇帝戰場廝殺,必會有輸有贏,其實相比大宋,遼朝的承受能力更加強大。

當大宋把耶律宗真完整的屍首恭恭敬敬的送回遼朝的時候,遼人便擦乾了眼淚,繼續明天的生活,周湛不敢想象如果是兩者顛倒過來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大宋能否承受得起天子駕崩的悲痛與絕望。

現在的遼朝,幼帝繼位,太后監國,本該是朝廷動盪的局面,但遼朝的天子與太后依然按照祖宗之法行獵與野,並且皇帝與太后依然是母慈子孝,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一點連周湛這個外臣都能看得出來。

在他們身上,宋小乙和周湛沒有看到絕望,亦沒有悲傷,也許要歸功於他們強大的心理承受,或是草原的本性,契丹人崇拜狼這種兇狠的動物。

對於這個圖騰,宋小乙知之甚深,它們臥薪嚐膽,不會在自己弱小時攻擊比自己強大的東西。但一旦時機成熟,它便會躍然而起,而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而官家所擔心的就是這一點。

更讓官家不安的是衆狼一心,官家曾經說過:“狼通常獨自活動,但狼卻是最團結的野獸,你不會發現有哪隻狼在同伴受傷時獨自逃走。同樣,狼之所以能成功獵殺比自己大更兇的動物,秘訣之一是它一旦與大傢伙比試,一聲呼嘯,羣狼便從四面八方而來,團結協作把對手製服”——所以人們纔會說惡虎難鬥羣狼就是這個道理。

並且契丹人最像狼的地方便是有自知之明,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所以狼只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知道什麼時候該進攻,更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後退。

紀律嚴明也是契丹人的特性,可以說契丹的軍隊和狼羣的社會秩序非常想象,每個成員都明白自己的作用和地位。狼羣進食時,很容易地能夠看到類似屈膝行禮、鞠躬、哀叫和擁抱的聲音和動作——一切都依每個成員的地位而定。

當然最可怕的一點是表裡如一,狼知道自己的胃口只能消化肉,所以狼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次乾乾淨淨地吃掉獵物。

從剛剛太后蕭撻裡對兒子的教育中不難看出,現在的遼朝是在一隻母狼的帶領下前進,狼崽子即便再小也有成長起來的一天,前提是母狼能把他照顧好。

雖然於禮不符,但宋小乙是多麼的希望窺伺皇位的耶律重元能在這個時候消滅掉蕭撻裡這隻母狼以及年幼的狼崽子,他的成長將會成爲大宋新的威脅。

馬車在前進,周湛不斷的對好奇的遼皇講着大宋的風聞,東京城如何熱鬧,大宋的商業如何的發達,大食的商人是什麼樣子,大宋的海船如何跨越萬里到達大食國,等等這些都讓年幼的皇帝大爲驚訝。

但他很快便恢復之前的模樣,驚訝的眼神從他的眼中一閃即逝,這位小皇帝還真是能克己。

遼朝的行獵其實很簡單,就是比拼勇士的實力,並且向上天以及先祖展示自己的力量與獻祭,這個過程雖然是簡單粗暴的,但結果卻是莊嚴神聖的,即便是年幼的皇帝都還上了射獵的胡服。

所有的文武官員也都是這樣,蕃人,漢人,皇族,朝臣無一例外的穿上胡服,跨上駿馬騎射,這讓周湛想到了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

也讓他很快明白爲什麼草原民族會快速的崛起,這種兇悍以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民族還真是難以對付,自從官家把所有草原上發跡的民族統一叫做草原民族後,周湛便恍然大悟,這話很有道理,好似這些民族都是這樣。

從匈奴到突厥,那一個不是這樣?即便戰勝了他們又能如何,草原上總有其他的民族不斷涌現,與中原王朝成爲死敵,彷彿放牧的和種地的天生就是仇家一樣。

現在的周湛突然覺得官家遷都析津府這個決定非常的明智,這是對遼朝施壓,並且對草原施加控制的最好辦法,想到這裡的周湛不禁微微點頭,而一旁的宋小乙卻莫名其妙,他上哪知道周湛現在的想法?

“宋掌櫃,你可知道朕請你來所謂何事?”

年幼的皇帝突然開口,顯然這麼做是爲了給宋小乙下馬威,宋小乙微微一驚隨即釋然,這是在給自己下馬威呢!遼皇的這種突然發問的小手段卻是讓自己驚了一下,但卻略顯浮躁了。

“回陛下,草民不知……”

珠簾之後的太后卻開口接過皇帝的話道:“草民?不見得吧?應該自稱外臣纔是,皇兄對我大遼還真是“照顧有加”但也不能欺人太甚!”

周湛已經嚇得說不出話來,而宋小乙卻是微微閉眼,顯然黑手的面具已經被蕭撻裡挑破,如今的自己就如赤裸跳跳般坐在車廂之中。

果然如宋小乙分析的那樣,蕭撻裡怎麼會不知道自己大遼都城中的宋人密諜,即便是僞裝的再好,畢竟中間隔着種族之別,漢人與契丹人可是大大的不同。

看來所謂的城門戒嚴例行祖制都是藉口,否則也不會扣下大宋的使團,在行獵的隊伍中,宋小乙可沒瞧見別國的使團前來,應該是針對大宋的一次行動。

此刻的宋小乙渾身冰涼,自己手中的黑手將會再次如霍老七那般在上京城覆滅了,但蕭撻裡卻突然開口道:“你們大宋派往上京城的黑手本宮不知有多少,但只要知道你們的存在便夠了,暴露在人前的密諜已經對我大遼沒有威脅,士師監察司已經向本宮奏明瞭,本宮不會大動干戈,畢竟是皇兄派來的人,但在你們消失之前,本宮要讓你們看一場好戲……”

車廂突然被敲響,身穿胡服的宮人謙卑的遞上一張字條,隨後便消失在車外,蕭撻裡看了看字條上內容微微皺眉,字條從她的手中滑落,耶律洪基撿起來看了一眼,字條上並沒有多餘的話,只有一句:“大宋皇帝口傳,遼朝若是再把大宋看成最大的威脅,那就等着滅國吧!”

字條的最後是賀正旦使耶律賈的秘印,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