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

當張儉走出地牢的時候心中長舒一口氣,別看他氣定神閒,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次是多麼的危急,如若不是皇太弟耶律重元意圖奪嫡,說不定自己還真的會死在這陰暗的地牢之中。

既然如此自己便要把握好這次機會,如若能幫助皇長子耶律洪基登上地位,那自己便算是真正的東山再起,就如同以往一樣得到重用,這樣一來他也算是擁立之臣了。

這個名頭可不弱,相比一步一步的爬上高位,擁立之臣幾乎是皇帝的嫡系,權柄之大,地位之高,等閒不可想象!這麼說來自己還要感謝耶律重元,要不是他……嘿嘿……

劉六符把耶律宗真的遺詔當着蕭惠和張儉的面宣讀了出來:“是歲,宋人背盟棄約……朕南御宋敵,其具艱難,如有不測,當以此詔遵行,朕之長子查刺,年少聰慧,性格沉穩閒靜、嚴厲剛毅,乃是繼承我大遼皇位之不二人選,臣公若見,必當輔之,如若叛逆者出,則大遼臣民人人得而誅之!……皇妃蕭撻裡垂簾而監之……”

重要的消息一條不少,張儉在看過耶律宗真的皇帝印和私章之後便能肯定這是陛下所書無疑,恭恭敬敬的接過並對着它大禮叩拜。

無論這份遺詔是真是假他都要承認這是真的,畢竟自己已經和皇長子以及皇妃聯繫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想到皇長子張儉微微點頭,他是見過耶律洪基的,小時候的他確實有着難得的天資,也不知道現在如何。

當張儉向劉六符詢問的時候,劉六符驕傲的說道:“要說皇長子那可是相當出色,比之陛下更喜漢家文化,但他曾經說過,漢家文化在於其智,不在其形,學其漢禮當爲我契丹所用,不可生搬硬套,否則有百害無一利也!”

張儉眼睛一亮,能有這樣的領悟,說明耶律洪基的天資相當好。這他便放心了,最主要的是他不牴觸漢家文化這便是對了,畢竟那個現在的大遼講究的是嫡長子繼承製,這也是漢家所提倡的。

其實張儉早已知曉受中原文化影響極深的耶律宗真並不想真正兌現自己的諾言,誰會把皇位如此重要的東西傳位外人?即便是兄弟也不成的!

自從皇長子耶律洪基6歲起,陛下就開始培養他爲太子儲君雖然沒有明說但誰都能看得出來,四歲的時候便封爲樑王;11歲時總領中丞司事,封燕王;12歲總知北南樞密院事,加尚書令,進封燕趙國王;南朝也好,北朝也罷,尚書令都是太子才能加持的名號,雖無實權但是卻在向天下人宣告此人便是未來太子的人選。

因爲陛下猶在,故耶律重元不敢異動,誰曾想陛下居然戰死鴛鴦泊,這消息傳回去,耶律重元便有了藉口,母壯子幼?漢朝便用過的藉口,宋人也用過,現在看來根本就是個笑話。

大宋天子也不是經歷過這些,最後呢?天下人不知他張儉知道的清楚,大宋的太后要麼被他殺了,要麼被他囚禁在某處,絕不可能是服毒自盡的,前段時間東京城還有關於劉太后的傳聞出現,現在已經平息,這說明其中定有蹊蹺。

現在大遼也出現這一說法,耶律重元的心思天下人誰看不懂?不過是想取而代之罷了,何必找這樣一個藉口?如今皇長子已然是十四歲的少年,完全不輸與他英明的父皇,張儉有信心輔佐他登上帝位。

轉頭望向蕭惠和劉六符道:“皇妃的意思是引兵回京,輔佐皇太子登上帝位,是也不是?”

蕭惠雖然很不想認賬但依然同意劉六符的說法:“沒錯,對於皇家來說繼承正統纔是當務之急,如若不然別說是大同府,怕是整個上京城也要改名換姓了!”

張儉點了點頭道:“沒錯,皇妃的考慮還是周全的,但大軍撤走,大同府必定是宋人的囊中之物,我大遼根本就沒有能力再防守住是也不是?”

蕭惠的臉色更加難看:“這是自然,宋人陳兵數十萬,在我大同府四周構築堡寨,徐徐圖之蠶食爲主!我契丹勇士只能幹看不得出擊氣剎人也!狄青引兵十萬,連克懷安,天成,以是兵至長青縣城白登山上!”

張儉點了點頭:“白登山確實是一處絕佳的駐兵之地,既然如此,不弱放棄大同府領兵而回,直趨中京道,帶上陛下駕崩之前召集的兵卒前往上京城,最少也有二十萬之衆,就不信他耶律重元能有更多的可戰之兵,大軍一至,叛逆必定伏誅!”

蕭惠苦笑道:“此計雖妙,但如何直趨中京道?連中京道都去不了,何來的上京道?其中還有奉聖州阻礙,我大軍欲過還需殺出一條血路來。”

張儉笑道:“山人自有妙計,既然狄青尚在白登山,那明日我便去拜訪一下這位大宋的面涅將軍,此去也好讓他借道與我大遼不是?”

蕭惠和劉六符大驚失色,這張儉難道是腦袋被地牢裡的溼氣給溼透了?居然說這種癡話!宋人怎麼可能給大遼的士卒讓路?再說即便是宋人讓路你敢走嗎?人家狄青巴不得你走順便在路上伏擊你嘞!

見這兩人表情驚駭,張儉笑道:“兩位尚且寬心,某家必定會有辦法,成與不成明日傍晚便見分曉。”

劉六符急急的追問道:“這是如何說的?”

張儉道:“如若明日傍晚某準時回來,便是借道不成,如若某不回來,便是已經前往奉聖州面見大宋皇帝去了!”

嚇!

蕭惠和劉六符兩人更是說不出話來,這時候張儉居然還想着如此好事,還面見大宋皇帝,真是失心瘋了!

瞧見兩人看待傻子的眼光,張儉怒道:“兩位當我張儉是愚夫不成?如若能面見大宋皇帝,張儉有九成把握讓他放我大遼十萬大軍借道奉聖州前往中京道!”

蕭惠和劉六符異口同聲的說道:“憑什麼!”

張儉大聲道:“因爲我大遼會把大同府拱手相讓!反正守不住的東西,與其拼死抵抗不如用來向宋人借道,畢竟和正統繼位比起來小小的大同府算不了什麼不是嗎?!”

蕭惠和劉六符張口結舌又面紅耳赤,他們都被張儉的話給驚呆了,並且也被他的話所刺痛。

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六百章對策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
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六百章對策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