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

皇宮大內自然是一個不尋常的地方,禁中之地可不是誰都能來的,但彭城郡公一家卻在內侍的引領下進了皇宮,還不是一般的外朝宮殿,而是大內禁中。

這裡比會寧殿還要深入,已經快到了後宮的邊緣。四周已經看不見多少禁軍,只有來回行走穿插的宮人。

帝王之家的富麗堂皇和宏大讓趙世延歎爲觀止,事實上這是他爲數不多的進宮,之前他不是沒有來過,只不過在外朝的時候便已經止步。

但這次不一樣,他進入了禁中之地,幾乎已經快要到後宮的邊上。

趙世延清楚自己的身份,他是太祖一脈,和太宗一脈之間並不親近,而且宗室之間的往來幾乎都是同氣連枝。

父親曾經說過太祖一脈的宗室不過是天家用來表現親情的一種方式而已,看看現在大宋的宗室們,雖然都頂着宗室的名頭,但其中的差距卻很大。

太祖,太宗,魏王各自不同,相互之間也沒有什麼往來,太宗一脈的封爵往往又快有好,而太祖和魏王一脈的封爵則比較慢,而且往往是到了快入土之前纔會得到應有的爵位。

這一點趙世延很清楚,父親去世的二十多年時間裡,一個丹陽郡王才過了好久追封下來,與此同時自己的彭城郡公和兄長的南康郡王也是在父親去世之後纔得到。

如今皇帝的召見讓他心中有些奇怪,他也是整個彭城郡公府中唯一覺得這件事有蹊蹺的人。

趙世延雖然沒有接觸多少政事,也沒有多少實權,但他知道自己一個右武衛大將軍是根本拿不出手的官職。

此乃環衛官,無定員,無職掌,多命宗室爲之,亦用爲武臣贈典或武官責降散官,說到底不過是個名頭好聽卻無實權的官職罷了。

多少年來這個官職就如同一個大笑話頂在頭上,即便是官家改革官職,但自己頭上的這個官職依舊是無用的名頭而已,唯一的作用便是能從三司領取正四品官銜的俸祿和貼補,算是聊勝於無的東西。

官家召見自己不可能是因爲那副吳道子的《金橋圖》,畫雖珍貴,但比起宮中的收藏簡直是不值一提。

至於自己家婆娘說的那句話,這倒是有點可能,大抵是說道了皇后的心坎中,也可能是官家爲了拉攏宗室而召見自己。

趙世延有些想笑,他不是傻子,雖然兄長得了父親的郡王爵位,但自己卻得了父親的聰慧。

眼下這事情旁人看不清他卻能發現其中的深意,官家當真是好手段,翻雲覆雨之間便讓底層宗室把整個宗室的利益牽扯了進去。

還好自己手中的商號生意還算不錯,即便是把免去的稅負交上去也還是賺的不少,只要掙錢便好,至於掙多掙少那便是管不了的。

商賈繳稅這本是應有之事,他當初便覺得官家不可能讓宗室勳貴一直減免稅收,宗室和勳貴豪門賺取的錢財只會越來越多,而時間越長朝廷的損失便越大。

自從官家說的那句“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話後,趙世延便覺得宗室的好日子要到頭了,連宗室都要倒黴,那些勳貴豪門能逃的脫?

現在看來果不其然,宗室要開始和尋常商賈一樣繳納商稅了,而勳貴自然是跑不掉的,連宗室都要繳納商稅,何況是勳貴還有那些豪門?

而這只是開始,不少商賈會把商號掛在勳貴或是宗室的名下,這樣的結果便是大宋的財賦要有瘋狂增加。

至於這麼做是否是官家在打擊宗室和勳貴,在趙世延看來可能是,但更多的可能是官家在準備錢財以便征戰。

官家已經放任吐蕃好長一段時間了,而青海路這個原本屬於角廝羅的故地已經成爲大宋的治下土地,算算時間也該揮師西進。

無論官家如何對待宗室,趙世延自己是無所謂的,他已經賺了很多錢,太祖一脈何時能出頭他想都不想,只要能保留爵位,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便好。

但按照官家這個架勢,到了自己孫子那一代怕是就要變成微不足道的爵位了,而兄長的郡王爵位還能傳遞了更遠一些,但也只是更遠而已。

在巨大的皇宮中行走,若是沒有宮人引領定然會迷了路,所以趙世延緊緊的跟隨着內侍的腳步,一點也不敢落下,否則擅闖禁中的罪名誰也擔待不起。

至於官家爲何召見自己,在趙世延看來就是爲了拉攏自己,畢竟彭城郡公好歹還是個郡公,要不是孫氏自作主張的跟隨宗室前來哭訴,自己當初是萬萬不會讓她跟隨總是前往宣德門的。

官家爲何要拉攏自己,趙世延心中已經有了計較,當然是爲了安定宗室,也是讓爵位高的宗室看見,自己這個彭成郡公都願意以爵位換錢財。

三百萬貫確實是一筆鉅款,對於彭城郡公府的生意來說是一場及時雨。

雖然以後爵位可能麼有了,但最少還是宗室,玉碟上的名字是改不掉的,否則誰也不會同意,誰願意讓自己從天家的親戚變成一般的庶民?這比殺了宗室還要難受。

穿過一道宮門便是長長的甬道,這裡是通往後苑的外朝道路,官家邀請朝臣或是外戚宗室之類同遊後苑時,外人不能過後宮,只能通過這條長長的甬道穿過抵達後苑。

進了甬道之後趙世延便放心下來,在這裡不會迷路,也不會有擅闖後宮的罪責,穿過甬道的趙世延便瞧見高高豎起的假山,聽說後苑的花草樹木以及水榭山石都是從大宋全國各地運來的,如今一瞧果不其然。

這是天家的花園,自然是自己家中花園所不能比擬的,但到了這裡趙世延便忍不住左顧右看,他沒有別的愛好,唯一喜歡的便是山水,園林,花鳥之類。

這一幕自然被趙禎瞧見,揮手讓內侍把趙世延引領過來便道:“如何,朕的後苑可比洛陽園林乎?”

趙世延連連點頭道:“禁中後苑之美,豈是洛陽深宅院落中的一隅可比?”

趙禎聽罷甚爲高興,大笑道:“哦?若是如此,有何看上的便隨便說,朕賜給你,也讓你的彭城郡公府增添一二靈氣,聽說你府上的園林亦是美輪美奐啊!”

趙世延微微有些臉紅,尷尬道:“臣侄也只有這點愛好,反倒是讓官家知曉了……”

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
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