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

被幾十萬大軍合圍,而且還都是騎兵之流,雖然西夏的馬場因爲大宋的羊毛之計破壞的嚴重,但這幾十萬匹馬還是能勉強拿得出來,幾十萬的騎兵不同於步卒,他們的作戰方式更加機動靈活。

沒藏訛龐充分的發揮騎兵的這一特點,不斷的以遊騎作戰的方式對大宋軍陣進行衝擊,就如連綿不絕的潮水,即便是以穩固著稱的大宋軍陣也頂不住千百次衝擊,西夏有幾十萬人,完全可以輪換着衝擊大宋的軍陣,這是幾十萬人的戰爭,單單是戰線就拉開了數十里。

楊懷玉的手中僅剩下三萬餘人,其他的或是戰死,或是重傷,當然宋軍也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原本五萬人的宋軍殺敵六萬……這是個恐怖的數字,以兩萬人的代價殺敵六萬,平均算下來大宋一個士兵便換掉了西夏人三個。

一波又一波的圍剿被打散,但敵人仿若如潮水一般周而復始,戰場是比拼意志的地方,越是連番的攻擊對意志越是一場重大考驗,如果不能頂住,那結果只有一個,崩潰。

五萬大軍阻擋西夏人的進攻已經三天了,這三天時間完全夠火器營攜帶沉重的火炮離開,但同時也讓楊懷玉等人陷入了重重包圍的苦戰,西夏人彷彿知道他們得不到火炮,把所有力量都轉移到了南路軍的身上,實際上現在的南路軍十萬人已經被分割包圍了。

種世衡的情況無人知曉,折惟忠的情況無人知曉,再加上左右兩翼被削去,戰死兩萬人的楊懷玉中軍本陣早已經師老兵疲,只能依靠本能進行作戰,此時的楊懷玉果斷收攏軍陣,使得軍陣變得更加密集,並且開始輪換步卒休息,以做好與敵人長期周旋的準備。

西夏人已經損失了很多的戰士,現在大宋軍陣有所疲憊,正是招降的好時機,於是便派出聲音洪亮者叫陣:“大宋的將士端是個好男兒,不過久戰如此之長怕是也已經力不從心了吧?我家大帥有令,棄械而逃者,大夏不予追殺,放爾等返回宋境。”

顯然這是一處欲擒故縱,只要放下武器的士兵便可返回大宋境內?笑話!如今在大宋即便是戰死也不能逃走,逃兵回到大宋國內,即便是朝廷不辦他,四周的街坊鄰居,小販商賈也會活活逼死他。

爲國而戰不身死效王命也就算了,居然做逃兵?這是讓人極爲不恥的事情,別說是自己苟活,即便是家中子嗣親友都會遭到旁人的唾棄,還不如在戰場上殺敵而死來的痛快。

於是西夏在陣前喊話便引起大宋軍陣的鬨堂大笑,嘲笑之聲讓西夏人都覺得臉上無光面紅耳赤,同時也讓他們發現,如今的大宋與以往完全不同,單單是這份膽氣就讓人佩服。

“不妨告訴爾等,我大宋將士可不敢做逃兵,更不敢做降卒,否則家中子嗣後輩再也無人能在大宋擡起頭來,殺一個老子夠本,殺兩個老子賺了!”

一個小小虞侯的話讓人聽着解氣,也說道了大家的心坎裡,另外有人在陣前衝着西夏人高呼:“對面的党項人聽着,若是現在投降,還有內附的機會,如若王師揮兵而至,便是爾等滅國滅族之時!”

“滅國滅族!滅國滅族!”

大宋爆發出的呼喊讓西夏人一時間面色慘白,這種氣勢和現狀好似真的是這樣,雖然他們把大宋的南路軍十萬人分割包圍,但即便是如此他們還沒有消滅這十萬人便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傷亡,要知道大宋的軍隊遠不止眼前的十萬之衆……

對付這區區十萬人西夏便要拿出幾十萬的大軍,若是大宋三路大軍齊聚,到時西夏要用多少人來阻擋,西夏總共纔不過五十萬大軍而已,還分散在各個軍司,現如今大宋通過種種手段削弱西夏的軍力,單單是內遷歸附大宋的蕃部便有十幾萬人之多!

這也是爲何沒藏訛龐一定要消滅南路軍的重要原因,一是要在氣勢上打擊大宋,二是減少西夏面臨的壓力,狄青手中的重裝騎兵雖然可怕,但穩紮穩打蠶食西夏的大宋步卒更爲動搖西夏的國本,他們所到之處西夏的城池土地消失的一乾二淨!

相比騎兵,步兵更加更加善於防禦作戰,而宋人修築城寨,以守爲攻的戰術更加讓人頭疼,被大宋拿下的土地想要再收回來可謂是難上加難,這次沒藏訛龐好不容易抓住宋軍冒進的契機,怎能放過?

陸續有一些被打散的部隊出現在楊懷玉軍陣的不遠處,無論如何都是要接應的,否則便會寒熱將士們的心,並且收攏這些殘兵多少能增加現有的軍力,於是楊懷玉把軍中尚存的騎兵派出接應這些殘兵。

既然走不了,那就不走了!這已經成爲軍中將領的共識,大宋第一次出現將門與寒門武將之間的惺惺相惜,雙方拋棄成見,一心一意的對付來犯之敵,也讓宋軍的士氣位置高漲。

傳令遊騎應該已經把消息傳遞給了狄帥,那南路軍接下來能做的便是等待,一路上的撤退使得大宋損失慘重,只有駐紮下來並且形成陣形才讓大宋站穩了腳。

安營紮寨,等待狄青的救援纔是眼前最好的辦法,楊懷玉開始了作爲南路軍最高統帥的職責,儘量保全這些兵馬,畢竟每一個都是大宋的子弟兵,每一個都和自己一樣有着自己的家人。

奪下厚重的鎧甲,楊懷玉第一個帶頭開始挖掘防禦工事,陷馬坑,絆馬索,拒馬,等等這些都是對付西夏騎兵的利器,軍中的輜重還攜帶有大量的鐵蒺藜。

這種武器看似造型簡單,但用處卻非常大,在戰場上甚至能發揮出乎意料的作用,鐵蒺藜的主要特徵就是有四根鐵刺,用的時候只要往地上一扔,總有一個刺頭會朝上。爲了讓丟出去的鐵蒺藜能收回來,還專門在它的中間設計了一個小孔,可以用繩索穿過,方便收取。

鐵蒺藜配合拒馬槍以及絆馬索,陷馬坑使用效果驚人,並且大宋還有一支訓練有素,裝備齊全的弩箭部隊,這是歷朝歷代都能不能比擬的遠程力量。

軍中將士已經達成共識,既然當年李陵能以五千步卒血戰匈奴八萬大軍,所用的也不過是最爲原始的大黃弩而已,現在宋軍裝備了最爲先進的棘輪弩以,弩手也有萬餘人,還擔心受不住軍陣?

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
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