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

趙禎透過身邊的護衛看到,遼人的第一波衝鋒士兵手中或多或少的帶有一些東西,或是梯子木板,或是沙袋樹枝,這些大概是爲了填析津府外的溝壑所用。

他們就像是撲火的飛蛾,即便是中箭也要把自己手中的東西放置在深深的溝壑上,但顯然他們是徒勞的,許多人在中箭後根本就沒有能力再前進一步,大宋的箭雨如烏雲般破天該地的覆蓋而下,又如雨點般讓遼人無處可藏。

狄青站在趙禎的不遠處淡定的指揮,不是的還能講解一下給趙禎聽聽,畢竟皇帝親自到了第一線,他這個大將軍多少也要講解一下,最少讓官家知道趙禎的步驟。

“陛下別看這些人手中帶着東西,其實這些東西大多排不上什麼用場,而是將領給士兵的目標而已,這些前軍的整整作用其實就是來填坑的,就像析津府這些深深的壕溝不過是爲了消耗敵人的前軍而準備一樣,其實這些人的生死微不足道。”

趙禎聽完狄青的解釋心中狠狠的一抽:“難道遼人就一點也不心疼自己治下的百姓?”

狄青笑了笑說道:“這些人遼朝當然不心疼,他們只不過是奴軍而已,多時些犯了罪的死囚,或是熟女真的奴隸之類的,就像當初陛下放出宮的女真一樣,生女真的男子要是被抓了,必然會出現在奴軍之中。渤海人的性命就更不值錢了。”

隨着狄青的話,遼人的屍體很快就堆滿了溝壑,而他們手中原本拿着的填溝之物依然是擺設一般,彷彿在嘲笑這些人的不自量力。

“難道這些人就不會反抗?”

狄青聽到趙禎的話微微一嘆道:“開始的時候還會有些人不願成爲犧牲品,但只要是反抗的人都會被屠殺的乾淨,而遼朝的武將則會告訴這些人,一旦他們把手中的東西放在了溝壑上再回來,便可獲得自有……”

趙禎不用狄青說完便知道,遼人這是給了這些奴軍以空頭支票和美好的未來,但這未來就如海市蜃樓一般不可得到,真正能返回的奴軍有多少?趙禎基本上沒看到有多少奴軍返回的。

就在趙禎認爲遼人的這種送死行爲要結束的時候,遼軍的陣地再次響起號角聲,又是和剛剛一樣的場面出現,只不過這次遼人的裝備顯然要好上許多,有了一些鎧甲和盾牌之類的作爲掩護。

剛剛的奴軍簡直就是一羣由難民組成的隊伍,而這些人身上的裝備可要多得多,不光有簡易的鐵質盔甲,還有巨大的木質盾牌,並且在他們的後面還有許多攻城器械。

這大概就是遼人正常的攻勢吧?

但趙禎的想法很快被狄青否定,瞧見官家的模樣狄青再次開口道:“牀弩準備!裝填猛火油箭,射!”隨着狄青的令下,一旁舉着旗子的傳令兵快速的大着旗語,城牆上的三弓牀子弩快速的瞄準目標並射出一支支帶着火的巨大弩箭,說它是弩箭已經不合適,應該叫長槍纔對。

這些槍頭帶着火焰的弩箭一旦擊中遼人的攻城器械並不會向原先一樣穿透而是變成碎片,四散而出的猛火油被槍頭的火焰迅速點燃形成一段爆開的火球。

所謂的猛火油其實就是沒有經過提煉的石油,這東西有着相當高的粘稠度,只要被它沾上,就會如跗骨之蛆,除非連肉都割掉,否則就等着被活活疼死吧。

這已經有點後世汽油炸彈的雛形了,相比之下雖然威力沒有汽油炸彈那麼大,但殺傷的效果基本相同,隨着牀子弩的不斷髮射,戰場上出現了一片有一片的火海,燒的遼人鬼哭狼嚎,也讓處於下風口的遼軍大陣聞到一股肉香……

擊毀敵人的攻城器械這是相當重要的事情,狄青敏銳的戰爭嗅覺讓他發現火炮這一神兵利器在守城作戰時的作用,遼人自知普通的攻城器械對析津府無效,開始動用一種全新的攻城器械,呂公車……

這呂公車最早還是由漢人發明的,車起樓數層,內藏士兵,外蔽皮革,以牛拉或人推,可出其不意推至城下,因與城同高,可直接攀越城牆,與敵交戰,並且這不是單一兵種,而是複合型的,什麼仙人橋、長木梯、懶龍爪之類的可以讓車內的士兵更好的作戰。

更讓趙禎驚歎的是遼人居然還準備了揚塵車!

這東西即便是放在後世也讓人耳目一新,揚塵車的作用很簡單,當己方軍隊用飛梯等攀爬城樓之時,揚塵車對城樓之上的守兵潑灑石灰粉等,迫使守軍後退無法阻礙己方部隊登城。

這有點後世閃光彈或者震撼彈的效果啊!

見趙禎對揚塵車感興趣,一旁的彭七趕緊解釋道:“陛下不光有揚塵車,還有風扇車嘞!咱們析津府內就有數輛,雖然小巧但卻能在地道中使用,當在地道中遇敵之時,軍士可退至車後,以風扇車揚灑石灰、簸火或者煙霧來制退敵人。”

趙禎反問道:“那如何對付敵人的揚塵車?”

彭七一時語塞,一時半會他還真的想不出好辦法,但狄青卻氣定神閒,在揚塵車靠近的時候便命令傳令兵發送旗語,一條條粗粗的竹筒出現,趙禎順勢看去原來狄青用的是城牆高處積雪融化的冰水,平時儲存起來,戰時當作滅火器用,這想法還真的是別出心裁。

再大的煙塵遇到水也是白瞎,揚塵車剛到城下就被淋個通透。

看似簡單的相剋,其實卻透露出戰場上兩軍主帥智慧的對抗,狄青作爲守城的一方自然是兵來將擋水來土屯便可,這便是防守的優勢。

也許在普通人看來戰場上是雜亂無章的,但在狄青,趙禎,包括彭七看來並非如此,最前面的永遠是盾牌手,之後便捉刀手以及各種兵種,最後面永遠是弓弩手,即便是陣形再散亂也不會離開這種編制。

在冷兵器時代,陣形有的時候就是致勝的關鍵,而遼人要想攻城必須排列出攻城的陣形,而大宋一項是陣法上的行家,遠的不說,單單是狄青就是位用兵用陣的高手。

遼人的前軍是由耶律宗信指揮,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大宋的守軍將領乃是面涅將軍狄青,看似倆個將軍之間的較量,其實背後卻是耶律宗真和趙禎兩位帝王的較量。

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
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