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

狄青驚奇的望着眼前這個五大三粗的漢子,要不是知道彭七的爲人,他還真看不出來彭七居然有如此能耐,一句話便把官家的用意說的透徹析理,讓自己醍醐灌頂一般對整個事件瞭若指掌。

順手給彭七斟酒道:“彭指揮真知灼見,狄青佩服,以後還望彭大哥多多提點。”

彭七笑了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道:“某家可提點不了你,某家現在的兵權都被官家收走了,不過是個小小的親衛司指揮使而已,需要你狄青提點纔是。”

狄青還要再說什麼,彭七卻伸手打斷他的話笑眯眯的說道:“你看不出官家是在有意栽培你?但你要記住,咱們是武將,永遠不可走的太靠前,官家越是栽培你便越要謙虛謹慎,其中的道理你也應該知曉。”

狄青點頭道:“多謝彭指揮提點,狄青謹記。”

“現在你要做的便是整頓兵馬,告訴這些大宋的兒郎們,封狼居胥,建功立業的時候就快到了,只要監視這十萬遼兵過境,大同府便是我大宋的了,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狄青稍顯茫然的搖了搖頭,在他看來這是戰爭的結束,但彭七顯然不是這個意思。

美美的咂了一口酒,彭七隔着酒氣,臉上冒着興奮的光芒大聲道:“自然是燕雲光復!海內一統!如此功績曠世罕見,雖說官家乃是御駕親征的主帥,但你狄青的功勞世人也都看見了,想推脫都推脫不掉,從此以後小心做人吧!”

彭七說完便不再言語,一個人在那喝悶酒,而狄青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沉默的坐在原地,他是白身走到今天這個地位的,官家曾經說過他是所有將士的希望,那自己倒地該如何?

是如彭七所說畏首畏尾,還是不懼留言應時而上?

現在放在狄青面前的問題不是如何的帶兵打仗,而是進退之道的選擇。

…………

奉義城的遼人士卒早已是高度戒備,但蕭惠的十萬大軍出現的時候,他們便以爲宋遼之間的決戰即將開始,但兩軍對峙卻又遲遲沒有動手,這讓被壓在兩軍之間的奉義城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蕭惠及不知道張儉的計策是否成功,又沒有收到任何消息,對奉義城的交代自然是守城不出。

在倆個大軍的擠壓之下,奉義城的守將耶律達做了一件自認爲很精明的事情,一面在城牆上加派士兵,一面搖旗吶喊彷彿準備出城迎戰大宋的樣子,這讓原本和平相處的二十萬大軍瞬間劍拔弩張起來。

宋遼兩軍本是沒有打算進攻對方的,並且他們現在都在等待張儉的到來,只要他到了,那宋遼兩軍之間的問題便有了最終的結果,是戰是和全憑他一句準話。

但兩軍對峙本就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任何的摩擦活着異動都會被當作是敵人的挑釁,甚至是陰謀的開始,耶律達這一舉措無疑給了大宋錯誤的信號,十萬大軍漫山遍野,連營足足十里地,難免會被遼人所挑唆,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一旦出擊勢必會導致整個大軍的前進,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即便是狄青這樣的名將也控制不住。

遼人在城牆上的搖旗吶喊自然激怒了靠近城牆的大宋軍隊,對他們的迴應也很簡單,火炮長長的炮身從各種掩護中伸出,黑黝黝的炮口散發着猙獰的恐怖,遼人還在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於是一發震懾天地的巨響讓所有叫囂的遼人閉嘴,吐着火舌的炮口把一枚實心彈射入奉義城的城牆,一時間奉義城的城牆地動山搖,彷彿隨時會倒塌一般,巨大的實心炮彈直愣愣的鑲嵌在城牆之中,周圍的磚石下雨似得向下掉落。

這是宋軍對待敵人挑釁的基本反擊,但卻讓狄青和彭七兩人如兩隻土狗似得從山上飛奔下來,還不清楚情況的他們以爲遼人已經開始有了動作,並且向大宋進攻了。

彭七一路上呵斥:“誰開的炮?誰下令開的炮?!”

而狄青稍微冷靜的抓住他的肩膀道:“稍安勿躁,只是一聲炮響,因當時遼人挑釁,我白登山將士的警號,否則早已是數炮齊發奉義城的城牆也該皆爲齏粉了。”

彭七這才放鬆下來,一路跟隨狄青向下,到了營地便見一幫歡呼的將士,冷冷的呵斥道:“難道你們開炮就不需主帥下令?炮石一響甚至會改變遼人的定計,一旦引起兩軍交戰,後果你們承擔的起嗎?”

軍中指揮上前躬身道:“回指揮使的話,狄帥早有交代,如若遼人挑釁,當以砲石擊之,方纔遼人嘶吼,意圖出城而攻之,我軍以砲石反擊,於情於理皆是軍規,且戰場形式瞬息萬變,難道要等那遼人殺入我軍陣前纔開炮反擊嗎?”

彭七一時語塞,還真是這樣,總不能等遼人殺過來了纔開炮反擊,那時候早已是晚了!望了一眼狄青,彭七苦笑道:“這下好了,還不知遼人會有什麼打算。”

狄青笑道:“這可簡單,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只要遼人敢有所異動,不需張儉前來,我大軍早已殺入奉義城,到時間遼人連哭都來不及!”

彭七撇了撇嘴但並沒有反駁,他相信狄青在戰場上的能力,也相信他說的話,大宋軍隊現在早已不似當年,軍中士卒的驕傲與心氣高的很,如若真的要殺入奉義城確實易如反掌。

遼朝的十萬大軍雖然在奉義城的附近,但卻沒有派遣一兵一卒前來支援,這說明遼人根本就沒打算與大宋在正面進行較量,而是一種施壓和態度,爲的便是配合張儉,狄青早已把這些告訴了彭七。

但這一聲炮響確實讓蕭惠大吃一驚,開始的時候他還以爲是宋人進攻的信號,待探馬來報之後他指着奉義城破口大罵:“你去轉告耶律達,如果再有挑釁宋軍之行徑,老夫必當親自前往奉義城取他項上狗頭!”

劉六符攔住探馬道:“還是老夫親自去一趟,省的耶律達不當回事,必要的時候老夫也可去往大宋軍陣,見一見狄青。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既然張儉無事,那老夫也不會有事。”

蕭惠想了想道:“也好,那就麻煩你了!一旦左丞相從大宋歸來,必有結果!”

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
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