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

真正令趙禎生氣的不是那幾個代表舊學的大儒,也不是來自朝堂之中的聲音,而是在於山東的孔家,這個發源於齊魯,在華夏文明的長河中一直流淌的家族對歷代王朝都有很強的影響力。

唐朝就不用說了,爲了對付孔家,李世民可沒少下功夫,而到了後世更是於歷代王朝“相愛相殺”,曾經的仁宗皇帝封了一個衍聖公,那個爵位便一直延續到了封建時代的結束。

幾乎所有的王朝對待孔家都有一種莫名的尊重,這尊重其實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因爲儒學一直都是擁護帝王統治的。

也正是因爲如此,即便是孔家的架子再大,歷代帝王也都捏着鼻子認了,該給錢的給錢,該封爵的封爵,只要擁護統治王朝,那就比什麼都強。

孔道輔正確的選擇了政治路線,帶領孔家堅定的擁護大宋的統治者,而大宋寬鬆的政治環境和學術氛圍也爲孔家提供了良好的發展。

大中祥符九年,孔道輔任大理寺丞兼知仙源縣。在那一年他上奏真宗,請加擴建孔廟。真宗皇帝允准,併合命道輔主其事。

孔道輔頓時大擴聖廟舊制,增廣殿庭廊廡三百六十間。之後任太常博士,召爲左正言,並再次上疏要求增設五賢堂,於是再次得到了應允。

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好處,而現在孔宗願卻打算利用孔家干涉政治,這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趙禎還沒昏頭到可以任由這個千年不墜的世家來干涉的時候。

從一開始他便覺得奇怪,幾個在野的大儒爲何會對趙旭的親民出言不遜,這不符合士大夫的基本精神“爲尊者諱”。

事出有異必有妖,趙禎很快便找到了這些大儒的後臺,或者說多多少少和山東孔家有所牽連。

趙禎想不通,歷朝歷代孔家都是相當擁護統治者的,或者可以說是趨炎附勢的,因爲他們明白一個道理,再硬的風骨也無法讓一個家族永遠存續…………

但眼下孔家駕駛了大宋的絕對力量,見識到了天家的手腕,應該不會愚蠢的和統治者對抗,那他們對抗的目標是什麼?

那就看看趙旭或者說是自己支持的是什麼,關學也就是新學在大宋炙手可熱,衝擊了舊學的影響地位,那幾位大儒不一定是孔家刻意爲之,只需要簡單的幾句話便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實不要小看這些大儒,他們一輩子在和儒家經典打交道,從中發現道的存在,而趙旭的對新學的推崇讓他們感到危機和恐懼。

試想一下,自己一輩子研究的東西突然之間,甚至是在一夜之間就被人們所否認,這樣的結果誰能承受得起?

至於孔家就更不用說了,這個家族非常清楚與時俱進,無論新學舊學,只要是儒家學說便是他孔家的東西。

天下文人尊師重道,所以孔家因爲孔聖人這位至聖先師和後世子孫不斷的發揚,地位從未動搖過。

也就是說孔家和趙旭其實也沒有衝突,那趙禎便只能往自家身上想,孔家到底要做什麼,或者說孔宗願爲什麼要針對趙旭?

思前想後趙禎想明白了,當帝王開始涉及文道的時候,纔是孔家和孔宗願最恐懼的時候,因爲文道的引領者向來都是曲阜孔家。

即便是要改革也是孔家自己發生改變,而不是帝王一言而改。

在世俗世界皇帝是最高領導者,而在精神世界,孔家已經把自己看作是天下人的老師,無論好不好,改或是不改都應當是老師說的算。

而恰恰這一點趙禎不能接受,而且儒家對關學最大的牴觸便是在趙旭的那句“天下人皆可爲師”,這句話其實就是在發揚孔子的“三人心必有我師”。

尤其是趙旭和張載談論了他在南下救災之後所看到的一切後,張載更是推崇以天下爲師這句口號。

由此可見,新學的崛起讓曲阜孔家非常的難受,也挑釁了孔家在文道上的領導地位。

孔宗願現在還在朝中直集賢院,集賢院乃是“三館”之一,昭文館、集賢院、史館合稱三館,乃是國家文治要地。

在大宋三館皆由朝中重臣充任,其官員並稱館職,爲文臣清要之選,集賢院置大學士一人,以宰相充任范仲淹便頂着集賢院大學士的名頭;直學士不常置,但現在卻是孔宗願擔任。

這是一個極具清貴的頭銜,趙禎在孔道輔去世後特意留給了孔宗願而不是他的從兄孔聖祐的兒子,爲的就是表達對孔道輔當年的所作所爲的嘉獎。

只要把一切的因果都聯繫起來,趙禎就能輕易的找到問題,自己的對儒學的改革並沒有觸及到文官的利益,而是觸及到了孔家的利益。

文官是文官,文道是文道,這是倆個完全不同的東西,雖然雙方之間也有交集,但文官更加貼近世俗權利,文道則是更加註重精神世界。

但孔家是個不可小看的家族,這個家族的延續幾乎到了變態的程度,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家族怎麼能小看?

而最變態的卻是這個家族所依靠的僅僅是文道,沒有任何武力,沒有任何暴力,只是依靠精神世界的影響力便延續了千年,且從未衰敗過。

一個又一個朝代湮滅在歷史的海洋之中,一個有一個君王消失在御座之上,但唯獨孔家沒有改變,沒有因爲朝代的更迭而消失,反而愈發強大。

一個家族開創了一個學說,出了一個聖人,延續了永遠的光輝。

同樣是聖人的孟子後裔在哪裡?趙禎可以明確的說出來,孟寧,宣教郎、鄒縣主簿,僅此而已……

世人永遠記得第一名,但卻永遠不會記得第二名。

“孔家的勢力強大嗎?”

“強大!”

“孔家好對付嗎?”

“好對付!”

面對趙旭提出的問題趙禎做了一個稍顯哲學的回答,這使得原本有些期待的趙旭陷入了沉思,孔家的強大在哪裡?弱小又在哪裡?

“孔家的強大在於其影響,好對付在於其身處世俗之中!”

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請假!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
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請假!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