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

真正令趙禎生氣的不是那幾個代表舊學的大儒,也不是來自朝堂之中的聲音,而是在於山東的孔家,這個發源於齊魯,在華夏文明的長河中一直流淌的家族對歷代王朝都有很強的影響力。

唐朝就不用說了,爲了對付孔家,李世民可沒少下功夫,而到了後世更是於歷代王朝“相愛相殺”,曾經的仁宗皇帝封了一個衍聖公,那個爵位便一直延續到了封建時代的結束。

幾乎所有的王朝對待孔家都有一種莫名的尊重,這尊重其實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因爲儒學一直都是擁護帝王統治的。

也正是因爲如此,即便是孔家的架子再大,歷代帝王也都捏着鼻子認了,該給錢的給錢,該封爵的封爵,只要擁護統治王朝,那就比什麼都強。

孔道輔正確的選擇了政治路線,帶領孔家堅定的擁護大宋的統治者,而大宋寬鬆的政治環境和學術氛圍也爲孔家提供了良好的發展。

大中祥符九年,孔道輔任大理寺丞兼知仙源縣。在那一年他上奏真宗,請加擴建孔廟。真宗皇帝允准,併合命道輔主其事。

孔道輔頓時大擴聖廟舊制,增廣殿庭廊廡三百六十間。之後任太常博士,召爲左正言,並再次上疏要求增設五賢堂,於是再次得到了應允。

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好處,而現在孔宗願卻打算利用孔家干涉政治,這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趙禎還沒昏頭到可以任由這個千年不墜的世家來干涉的時候。

從一開始他便覺得奇怪,幾個在野的大儒爲何會對趙旭的親民出言不遜,這不符合士大夫的基本精神“爲尊者諱”。

事出有異必有妖,趙禎很快便找到了這些大儒的後臺,或者說多多少少和山東孔家有所牽連。

趙禎想不通,歷朝歷代孔家都是相當擁護統治者的,或者可以說是趨炎附勢的,因爲他們明白一個道理,再硬的風骨也無法讓一個家族永遠存續…………

但眼下孔家駕駛了大宋的絕對力量,見識到了天家的手腕,應該不會愚蠢的和統治者對抗,那他們對抗的目標是什麼?

那就看看趙旭或者說是自己支持的是什麼,關學也就是新學在大宋炙手可熱,衝擊了舊學的影響地位,那幾位大儒不一定是孔家刻意爲之,只需要簡單的幾句話便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實不要小看這些大儒,他們一輩子在和儒家經典打交道,從中發現道的存在,而趙旭的對新學的推崇讓他們感到危機和恐懼。

試想一下,自己一輩子研究的東西突然之間,甚至是在一夜之間就被人們所否認,這樣的結果誰能承受得起?

至於孔家就更不用說了,這個家族非常清楚與時俱進,無論新學舊學,只要是儒家學說便是他孔家的東西。

天下文人尊師重道,所以孔家因爲孔聖人這位至聖先師和後世子孫不斷的發揚,地位從未動搖過。

也就是說孔家和趙旭其實也沒有衝突,那趙禎便只能往自家身上想,孔家到底要做什麼,或者說孔宗願爲什麼要針對趙旭?

思前想後趙禎想明白了,當帝王開始涉及文道的時候,纔是孔家和孔宗願最恐懼的時候,因爲文道的引領者向來都是曲阜孔家。

即便是要改革也是孔家自己發生改變,而不是帝王一言而改。

在世俗世界皇帝是最高領導者,而在精神世界,孔家已經把自己看作是天下人的老師,無論好不好,改或是不改都應當是老師說的算。

而恰恰這一點趙禎不能接受,而且儒家對關學最大的牴觸便是在趙旭的那句“天下人皆可爲師”,這句話其實就是在發揚孔子的“三人心必有我師”。

尤其是趙旭和張載談論了他在南下救災之後所看到的一切後,張載更是推崇以天下爲師這句口號。

由此可見,新學的崛起讓曲阜孔家非常的難受,也挑釁了孔家在文道上的領導地位。

孔宗願現在還在朝中直集賢院,集賢院乃是“三館”之一,昭文館、集賢院、史館合稱三館,乃是國家文治要地。

在大宋三館皆由朝中重臣充任,其官員並稱館職,爲文臣清要之選,集賢院置大學士一人,以宰相充任范仲淹便頂着集賢院大學士的名頭;直學士不常置,但現在卻是孔宗願擔任。

這是一個極具清貴的頭銜,趙禎在孔道輔去世後特意留給了孔宗願而不是他的從兄孔聖祐的兒子,爲的就是表達對孔道輔當年的所作所爲的嘉獎。

只要把一切的因果都聯繫起來,趙禎就能輕易的找到問題,自己的對儒學的改革並沒有觸及到文官的利益,而是觸及到了孔家的利益。

文官是文官,文道是文道,這是倆個完全不同的東西,雖然雙方之間也有交集,但文官更加貼近世俗權利,文道則是更加註重精神世界。

但孔家是個不可小看的家族,這個家族的延續幾乎到了變態的程度,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家族怎麼能小看?

而最變態的卻是這個家族所依靠的僅僅是文道,沒有任何武力,沒有任何暴力,只是依靠精神世界的影響力便延續了千年,且從未衰敗過。

一個又一個朝代湮滅在歷史的海洋之中,一個有一個君王消失在御座之上,但唯獨孔家沒有改變,沒有因爲朝代的更迭而消失,反而愈發強大。

一個家族開創了一個學說,出了一個聖人,延續了永遠的光輝。

同樣是聖人的孟子後裔在哪裡?趙禎可以明確的說出來,孟寧,宣教郎、鄒縣主簿,僅此而已……

世人永遠記得第一名,但卻永遠不會記得第二名。

“孔家的勢力強大嗎?”

“強大!”

“孔家好對付嗎?”

“好對付!”

面對趙旭提出的問題趙禎做了一個稍顯哲學的回答,這使得原本有些期待的趙旭陷入了沉思,孔家的強大在哪裡?弱小又在哪裡?

“孔家的強大在於其影響,好對付在於其身處世俗之中!”

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二百八十五章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
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二百八十五章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