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

作爲皇后的王語嫣靈巧的在宮中穿行,她對這座皇宮的瞭解要比宮人更加熟悉,這是她的家,是她長久生活的地方。

輕巧的偏腿一轉,便在宮人驚訝的目光中走上一條小路,從這裡前往官家的景福宮要比走皇儀門更加便捷。

作爲皇后,王語嫣現在非常自在,她不似一般的宮中女子,也比歷朝歷代的皇后都要輕鬆許多,沒有那麼多的爭權奪利,沒有後宮之中的種種陰謀,官家對自己最大的好便是給了自己一個安定的後宮。

除了自己以外,整個後宮中沒有一個漢家女子,這恐怕是歷朝歷代僅見的事情了,自己一個漢家女子,幾乎得到了朝臣們的所有支持。

而太子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沒有人能替代他,也沒有人能威脅他,官家說的是,天家最有出息的孩子便不應該繼承皇位,應該去往更爲廣闊的天地。

可惜自己只有趙旭一個兒子,若是再有一個,一定能成爲頂天立地的蓋世英傑……最少不必楊妃的趙昀差!

但即便如此她也很滿足了,兒子是太子,自己能在皇宮中幫着官家做事,還能沒事出宮經營一下自己的產業,這對於一般的宮中女子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今日官家傳旨來,要自己拿着五枚印信前往景福宮,以王語嫣對趙禎的瞭解,應該是要動手對付東城豪門了。

這段時間她可是看得清楚,祁國公府倒下去之後對大宋商賈之道有着極大的衝擊,誰也沒想到對他家產業的爭奪會如此激烈。

不過這也在王語嫣的預料之中,從一開始她便覺得祁國公府的產業太過囂張,本就是讓商賈們敢怒不敢言,他家拿的貨物要比旁人家便宜的多,賣出的價格卻要比一般人家的貴些。

常常自誇自己家的東西比別人家的好,以此擡高價格,帶有他家印記的東西就是比別人家的貴,誰家要是仿冒他家的印記,必定會被告的傾家蕩產。

但官家非但沒有遏制,相反對這種行爲卻是大爲鼓勵,下旨全國務必保護各個商號的印記,若有仿冒者,必定嚴懲不貸。

這幾年已經極少出現仿冒了,並且商賈都會有自己家的印記,若是沒有連商號都不得開設,貨物不得賣出。

王語嫣當然知道這是好事,並且碧雅軒也是受益的,只不過祁國公府的產業也愈發龐大,眼下被民間商賈反噬也在意料之中。

只不過之前聽到消息,趙仲旻尋了東城豪門的幫助,非但沒有降價售賣貨物,還加價了,這麼做看似愚蠢但王語嫣卻知道爲何。

出聲商賈之家的她輕鬆的便看出,這是趙仲旻的陰謀,爲的便是讓別人家以最快的速度把貨物賣出去,再壟斷原料,讓他們沒有東西可買,讓他們不得不提高價格。

眼下趙仲旻家的產業再次紅火起來,甚至比以前還要好,東城豪門定然是也得了好處的,只不過官家失算了……

輕輕的穿過殿門,揮手讓宮人在外面等候,福寧宮中的官家坐在御案前專心寫着什麼,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來了。

瞪了一眼三才讓他把張開的的嘴閉上,悄悄的繞到垂簾的後面,陽光照在御案上,官家認真做事的模樣讓王語嫣心神一顫。

這是自己的男人,大宋的官家,說實話這麼多年的夫妻自己還是不瞭解他,這個男人做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出乎意料,但卻永遠沒有錯處。

他彷彿通曉古今,又擁有無上的智慧,能從細微之處見寰宇蒼穹,亦能高瞻遠矚料事如神。

無論是來自哪裡的使節,只要和官家稍稍交談便會立刻被官家的言語所震驚,他永遠能把當地的一些事情說出來,讓使者懷疑他是真的去過那裡。

甚至連大秦國都中的東西都能說的一般無二,那個“角鬥場”被他惟妙惟肖的說出來,還能說出那裡是曾是角鬥士比武的地方。

就是這樣一個睿智的人有時卻行事乖張,當初執意要讓自己作爲他的皇后,無論是誰反對都沒用。

事後自己才從老程琳那裡知道,原來最適合做官家皇后的人是郭家的郭氏和曹家的曹氏,兩家一個平盧軍節度使、贈尚書令兼中書令郭崇的孫女,代北名族,祖先世代代北酋長。

另一個則是將門世家,曹家在大宋的地位便不用說了,而且曹家現在還是東城豪門中的一員,也是藏在做深處的存在。

所有人都可以小看曹家,唯獨自己不行,曹家也是做得胭脂水粉生意,雖然表面上和碧雅軒沒有任何競爭都是做的南方買賣,可他們早已開始從碧雅軒挖人了。

想到這裡王語嫣便有一股火氣升起,最近又有三個出名的“調香人”被曹家挖走,這是在竊取碧雅軒的調香秘密。

東城豪門勢力龐大,財富更是不可小覷,他們在大宋商賈上的地位完全在他們朝堂地位之上,在民間的影響力要比看上去的大得多。

東城豪門中的每一家都是如此,只要他們放出話來,整個行業都會隨之顫抖,誰也不敢小覷他們的存在,也是自己爲何一直勸誡官家徐徐圖之的原因。

但今天有些不同,官家讓自己帶着五枚印信而來,這是要動用密庫的力量和東城豪門抗衡?

不知不覺中王語嫣站在垂簾後開始發呆,趙禎早已繞到了她的身後,一把將她保住後,懷中的女子便如同一隻受驚的小獸。

“本打算嚇朕的,爲何躲在垂簾之後沒了動作?朕還在那等了好久……”

“官家便是早已看到了臣妾,還有何好追問的,只是臣妾觀瞧您理政,不敢侵擾,只能在這裡發呆罷了。”

趙禎笑了笑:“你們女人整天便會胡思亂想,曹家的事情做得不對,過段時間朕便會出再出律法,保護一些特別的東西,大宋的律法之道要一直完善下去,這個世界變得不一樣了啊!”

王語嫣輕輕的從袖口中掏出檀木小盒放在趙禎的御案上:“官家,這是五枚印信,臣妾已經帶來了,可是要動用密庫?”

趙禎搖了搖頭:“密庫不過是錢財而已,朕這次不用錢,朕要用所有的官營買賣,朕要來一次“暴力執法”了!” шωш ⊙Tтka n ⊙¢O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