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

趙禎站在人羣中,吃着肉餅喝着酸湯飲子看熱鬧,事情遠比他想象的要精彩的多,這幾個契丹人時蕭家的後人,當年趙禎對契丹人的攻伐並沒有造成蕭家的沒落。

蕭家因爲蕭撻裡的關係在大宋獲得了不錯的牧場,保留了自己的家族,蕭家人也不傻,他們知道遼朝已經不在,契丹也已經成爲大宋的治下之民,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蕭撻裡這位皇妃。

而蕭撻裡對他們的要求只有一個,歸順大宋,歸順大宋朝廷和皇帝,不得觸犯大宋律法,成爲良善百姓。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存活下去,才能在大宋生活的很好。

這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多少困難,曾經的蕭家雖然也是契丹的貴族,但現在和之前也沒有什麼區別,牧場依舊沒有改變,只不過從每年向契丹繳納財稅變成向大宋繳納。

而大宋並不需要他們繳納錢糧,只需要繳納牛羊和馬匹,牧馬對於契丹人來說乃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契丹人訓練出來的戰馬極爲出色,也使得契丹人在大宋並未受到苛責。

他們擁有大量的草場,牛羊自然是極多的,而這耕牛則是他們的財富,本來打算運到神都城來販賣,聽說宋人對耕牛極爲重視。

本打算買個好價錢的他們卻遇到了耕牛過剩的情況,連宋人自己的耕牛都用不掉,誰還來買他們的耕牛?

眼瞧着事情鬧大,神都城中的監察御史和三司的官員在一起商討如何處罰,他們心中就忐忑不安,自從歸附大宋之後,契丹人的日子過的也算不錯,契丹人和宋人之間的關係已經逐漸融洽,這時候出了這種事情難免讓他們和宋人之間的關係緊張起來,這一點無論是契丹人還是宋人都不想看到。

三司的官員覺得這事情沒必要處罰,更沒有必要治罪,讓契丹人離開便是,唯一不妥的就是契丹人不該販賣牛肉。

而監察御史覺得當衆宰殺耕牛,這根本就是無視國法,壞了規矩不說,還開了口子。

這時候王安石卻並沒有在意,而是在詢問了三司的官員之後,便有決斷,不光不處罰宰殺更牛的契丹商人,甚至允許他們當衆販賣牛肉。

監察御史把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王安石,並且把這些蕭家的商人定性爲外戚,把王安石的行爲變成了討好外戚,討好皇妃蕭撻裡的諂媚行爲。

帽子是夠大的,三才都有些看不過去,但趙禎卻沒事人一樣繼續看熱鬧,王安石的性格倔強,剛正不阿,手段更是高明,行事膽大心細。

當年去了松山州可是把那裡變成上京路最爲繁華的州府,即便是現在松山州在大宋也是數一數二的繁榮州府,就是因爲王安石當年打下的好底子。

果然王安石的反擊來了:“這些契丹商賈是不是外戚蕭家的人另說,眼下他們都是向大宋繳納稅負的商賈,販運耕牛本是爲了大宋百姓獲得更多的耕牛。

如今我大宋的耕牛價格已經低至五貫錢,這其中就有他們的功勞!無論是不是契丹人,他們確實爲我大宋出力。

眼下他們的耕牛在神都城賣不出去,若是運回去便血本無歸,如此他們明年還會繼續放養耕牛嗎?

如此明年的耕牛數量減少,而價格便會居高不下,到時又該如何?百姓們購買耕牛的價錢多出的部份難道用爾等的俸祿填補?!”

王安石的話說的有理有據,並且讓人知道了經濟運行的方式,甚至有人已經明白了耕牛價格的降低和這些契丹人大規模的放牧有關。

這下百姓們自然站在了王安石以及契丹人的一邊,他們不傻,這些都是關乎民生的利益所在。

“但他們中究竟是觸犯了國法!國法豈能容情退讓!”

王安石大怒,指責監察御史道:“迂腐!國法無情,但卻是爲了保護百姓,這些契丹人也是我大宋百姓,且關乎生計,此事便說明國法並非完善,爾等用國法之不變治罪與當下之人,豈不大謬!”

監察御史和四周的百姓目瞪口呆,甚至連趙禎都瞪直了眼睛,王安石這廝也真敢說,幸虧沒讓他參與到政治中心去,太過天真了,心中有什麼就說什麼…………

國法有的地方確實不合情理需要變通,但卻不能當衆否定,這樣的話以出口,監察御史難道不死盯着他?

果然那羣監察御史在緩過神來後,立刻調轉矛頭衝着王安石去了,並且要把他的言行記錄在案上朝彈劾他的狂悖之言。

趙禎微微搖頭,剛剛王安石明明已經佔據了主動,獲得了百姓的支持,也安撫了那些憋屈的契丹人,同時還讓那些監察御史不好發難,畢竟監察御史最怕的便是惹怒百姓,那是他們力量來源。

可就是在他完全佔據優勢的時候,就在他能把這件事處理的完美的時候,非要和人家說什麼國法不合理的地方。

監察御史抓到這個痛腳還能輕易撒手?

那羣倒黴的契丹人忽然發現,原本轉向他們的百姓已經閉嘴不再說話,而那幾個監察御史把矛頭指向了幫助他們的三司官員。

稍稍精明的人都明白是怎麼回事,除了在心中埋怨王安石的多嘴之外,他們別無辦法,他們其實只是想減少損失,這次回去之後便不再放養那麼多的耕牛。

看來事情已經越來越複雜,蕭家的人只是想離開而已,既然眼下已經不能善了那就算了,幸虧他們殺的不多,按照大宋的律法不過是罰銅而已,最多打上幾個板子。

“諸位官人,這件事確實是我等做錯了,如今耕牛已經宰殺,犯下大錯,我契丹人既歸順了大宋,那就一切遵循朝廷法度!無論是罰銅還是打板子,我等都認下了!”

此言一出,便把王安石架在火上烤了,畢竟他是幫這些契丹人開脫的,爲此還得罪了監察御史,即便是王安石再迂腐也知道這些契丹人不想糾纏,只想着離開。

幾位監察御史冷笑道:“鬧事之中私自宰殺耕牛,輕者流放三千里,重則斬首!罰銅豈能贖罪?!”

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
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