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

大宋的北京城皇宮一片素縞,趙禎穿着素色衣物跪在家廟的正殿之中,前面是老爹趙恆的牌位,他的懷中抱着的是太后劉娥的牌位,上面的諡號也是他親自寫下,只有四個字卻是相當高的評價,章獻明肅。

不過趙恆的身邊還有一個牌位,同樣是劉娥的,只不過這牌位上的只有尊號——應元崇德仁壽慈聖皇太后。

懷中的紫檀木異常沉重,一股特有香味混合着油墨的香氣讓趙禎覺得回到了當日第一次進宮見到劉娥的場景,那個大娘娘望着自己的眼神……好似並非是那麼的芥蒂,最少有一種親近之情包涵其中,應該是矛盾吧!

“大娘娘,朕帶你來宗廟了,你這輩子可比上輩子好的多,雖然上輩子也登上了皇后的位置,也曾經權傾天下,後世人贊你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不過卻也終究是鎖在深宮高牆之中。這輩子您卻活的好啊!孩兒給了您想要的自由…………”

趙禎慢慢的說不下去,到底是歷史上的劉娥是真實的還是現在的劉娥是真實的?這誰也說不清楚,趙禎覺得自己不該腆着臉在這裡,在劉娥死後抱着人家的牌位邀功,彷彿自己做了天大的善事。

望着眼前劉娥的牌位,趙禎長嘆一聲:“也不知這一世你您過的是否開心,朕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皇權之高無人能碰觸,即便是太后之尊也不行,所以朕才演了一出假死之戲,無論您怪朕,怨朕,恨朕,朕也要這麼做,沒有親政之權,朕就不能大刀闊斧的改革。”

輕輕的把牌位放在供桌之後的山牆上,趙禎點燃手中的香,一縷青煙緩緩升起彷彿是直達上天,把趙禎的話傳遞給劉娥的靈魂,拜了三拜,緩緩起身。趙禎推開宗廟的殿門,夕陽的餘輝正在散發着冬日裡不多的熱量,其實他的心中明白,即便是再來一次,自己依舊會這麼做……

對於劉娥,趙禎是複雜的,敬她的同時也排斥她,在皇權這條道路上,只有勝利沒有第二個選擇,無論承不承認,無論劉娥如何,她都是趙禎前進的絆腳石,所以當時的他別無選擇。

而現在,趙禎依舊別無選擇,朝中,民間對遼朝用兵的呼聲非常之高,許多人希望打開遼朝的市場,復甦北京城中的經濟,同樣的,眼下宋遼之間的摩擦也給了大宋足夠的藉口。

以如今之威勢,豈懼區區遼人?只是一股力量在醞釀啊!連趙禎都不得不妥協,或者說是同意用兵,因爲只有用兵遼朝才能打通遼東,才能使得許多問題迎刃而解。

一般宗室的女人連同趙禎不認得的外戚匆匆趕來,這幫人是劉娥的孃家人,進宮自然是因爲趙禎派人秘密通知了,他們畏畏縮縮的來到趙禎身前,生怕他大發雷霆。

但他們得到的只有趙禎的輕輕一瞥,這些人,簡直就是蛀蟲,若是劉娥不把體己錢補給這些人,也不會因爲一場急症而去,最少上好的人蔘吊命還是做得到的,劉美自始自終沒用過內藏庫的一文錢…………

這些人趙禎再也不希望看見,但每月的月俸還是會照常發放,至少劉娥不希望這些人餓死在街頭上。

深吸一口氣,既然戰爭不可避免,那就來吧!大宋也許無法一下消滅契丹人,但至少能打通一條連接遼東的陸路通道,既然知道背後有一個推手,那就先擱置一下,待連接遼東之後再把他揪出來也不遲。

現在的問題是急也急不得的,既然蔡伯俙已經在查了,就讓他繼續追查,趙禎相信御藥院那三個老傢伙的手段,眼下雖然是被別人推着走向戰爭的,不過對於趙禎和大宋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無論趙禎如何的不想承認,事實上在背後挑動宋遼摩擦的黑手都是在幫助大宋,只不過這種“幫助”已經超過了趙禎的忍耐,這是一種對皇權的侵犯。

不斷的有消息從山海關傳來,趙禎爲了推動這場戰爭,自然是不遺餘力的,所有對大宋有利的消息都不會封鎖,眼下顯然是遼人的不是,他們襲殺邊民,這本就是一種無道的屠殺,而大宋的歸民和那些生在遼朝的漢人不同,他們本就是大宋的百姓……

自從大宋開始修築長城之後,邊境上許多模糊不清的地方便開始逐漸清楚,長城的這邊是大宋,那邊則是遼朝,凡是在遼朝土地上的宋人自然是要回歸的。

於是便出現了一些人向遼朝邊軍守將提出建議,這些人中有的是大宋的百姓,可有些卻是身在遼朝的漢家百姓,他們可不是宋人,而是入了遼朝戶籍的地地道道遼人!

如此下去還得了?中京道有多少漢家百姓,若是都趁這機會迴歸大宋,那中京道還剩下多少的人來?

在遼朝契丹的人口本就不佔大頭,主要以漢人爲主,漢人也是遼朝的主要勞動力和生產者,所以遼朝才實行兩種治國之策,就是爲了攏絡漢人,但現在,契丹和漢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摩擦也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漢人覺得,大宋纔是他們的祖國,回到大宋便能享受一個漢人堂堂正正的待遇,不會再遭受契丹人的欺辱,而在契丹人的眼中,若是這些漢人都投向大宋的懷抱,那遼朝還有多少的人口?

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一些關於迴歸故國的傳言便在遼朝開始傳播開了,尤其是中京道,更是傳的沸沸揚揚,多是漢家百姓所說,這種社會矛盾一點凸顯就不會平息,大量的書籍和小冊子在中京道這個曾經遭受過痘疫侵襲的地方傳播開。

文中把大宋描繪成了一副最爲幸福的人間天堂,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孔聖人所說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地步。

再看看眼下的遼朝,內憂外患無不明顯,對內遼朝的經濟一塌糊塗,遭受了大宋的貿易打擊之後,使得遼朝原本就不擅長的手工業,商業陷入了停頓,這也導致大量的人丟了飯碗。

而種族之間的歧視和摩擦也日益頻繁,契丹人把遼朝的衰落和大宋的崛起歸咎於漢人的身上,而漢人愈發的難過了,雙方之間的矛盾已經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否則這次山海關外的屠殺就不會出現………………

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
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