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

未來,沒有什麼比未來更重要的東西了,韓紹文死死的抓住了他認爲的未來,並且不再撒手,雖然遼朝也是正朔王朝,但大宋卻是漢室正朔,雖然少了兩個字,但意義卻完全不同。

漢室二字豈可輕言?

即便是遼朝先於大宋立國,即便天下人都承認它是個正朔王朝也無用,畢竟是蠻夷而已,正朔王朝又如何?能比得上大宋這般的漢室王朝?

漢室二字對漢人來說便是信仰,便是歸宿,雖然韓家歷代居於幽州,可原本的幽州也是漢室的土地,韓家也是世代受漢室教化,追本溯源都是後出自漢家的禮法教化,即便是被佔領,依舊對漢家王朝有着天然的親近。

或許在大遼立國之初,在耶律阿保機在世之時對韓家大力重用,對韓家關照有加,可如今卻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韓家早已沒落,漢人與契丹人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大。

終究是該考慮未來的時候了,韓紹文看來,與其給自己留條後路,不如徹底歸宋,如此一來最少佔得先機,且不說還有,劉、馬、趙三家,韓家先一步歸順,便佔據了先機!

此時此刻,韓紹文看着眼前秩序有度,號令嚴明的大宋軍營深感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大宋之兵強馬壯非大遼可以抗衡,更爲重要的是,遼朝在一日一日的衰落,而大宋一日強國一次。

別的不說,單單是眼線的局面便能說明一切,放在原先,宋人豈敢主動對大遼用兵?而大遼何時能忍受宋人的囂張跋扈?最要命的是直到現在,大遼上下依然固守中京大定府,不願派兵增援各處。

這就是中了宋人的圈套還不自知,韓紹文已經看出其中的奧秘,大宋分兵兩翼於中京道,一處在東,一處在西,可西面的密雲,北安州方向沒有太大的動靜,反倒是東面的州府被大宋連連奪取,海陽城,遷民城,以及如今的來賓城,這些都是中京道的沿海之地。

再看看王鶴答應北上救助身在錦州永樂城的韓家,便可得出大宋會一路沿海州府北上,最終的目標根本就不是中京道,而是東京道!

如此一來便可打與遼東之地的聯繫,實在是格局甚大的一盤棋,而執子對弈者一是大宋的英明之主,另一卻是遼朝昏聵之君…………

棋局再好,再精妙,也需要執子之人對弈,這就是凸顯了帝王的重要性,他纔是一國之關鍵!

若是在一個正常的大一統朝代還好,可如今宋遼對立,選擇一個明君顯然是上善之舉,而且韓紹文有一種直覺,一種不知何處而來的直覺,他覺得宋遼之間的對峙很快便會結束。

這是一場賭博,當然也是一場稍稍有把握的賭博,否則韓紹文也不會壓上所有的底牌,甚至連身家性命也壓上。

來賓城因爲韓紹文的歸降而被宋軍接管,韓紹文把家中的地址和信物交由王鶴,王鶴隨手把這些東西遞給了軍中的黑手之人,他們會想盡辦法幫助韓家轉移。

不過宋軍對歸附的遼朝漢兵沒有什麼苛責,也沒有什麼刁難,而是把他們當成了新兵,沒錯就是大宋的新兵來對待,不光是關在軍營之中,還要進行訓練,而且一起好吃好喝的,訓練倒是也沒拉下。

時間長了,便會生出一種習慣,遼朝漢軍也開始了下意識的融入其中,誰也不想永遠做個廢人不是?

韓紹文目瞪口呆的望着眼前積極訓練的遼朝漢軍,眼下呼哧呼哧跑圈的他們和往日裡在來賓城散漫的樣子完全不同,若不是身上穿着的衣物與宋軍不同,怕是連自己都認不出來了。

慢慢的,韓紹文也習慣了,他已經與這些漢軍沒有了任何關係,人家不歸他管,他也不想再和這些人扯上關係,這是一種切割,王鶴建議的切割。

對於韓紹文來說,事情遠沒有結束,直到宋人把整個韓家都從錦州接出來,此事都不算完。

不過契丹的將領可沒有這些漢兵的待遇,雖然也是好吃好喝的,但卻不能擅自離開,他們當中有些人不服,打算尋王鶴說個明白,這就是他所承諾的加官進爵?

但很可惜,和他們見面的不是王鶴而是王鐵鞭,老王向他們展示了什麼叫莽夫,什麼叫滾刀肉,大刀威脅,酒肉賄賂都用上了,這些契丹將軍哪裡見過這種架勢,一個個的被忽悠的昏頭轉向。

不暈頭轉向也不行啊!刀劍無眼,誰敢拿自己的性命做賭注。

對於來賓城的事情,王圭,王鶴,劉平三人分別上疏趙禎,這是趙禎定下的規矩,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嘛!

而訓練遼朝漢兵一事,趙禎便更不在意了,而且是支持王圭和王鶴二人的建議,大宋需要補充兵員,此戰的目標不是中京道,而是遠在北方的東京道。

若是大宋拿下狹長的遼東走廊,防禦必會成爲頭等大事,不光是邊境狹長,而且還有宋遼邊境要防守,大宋從一條防線一下變爲兩條!

大宋可以調遣十六衛,但卻不能把他們都調遣北上,而這時候使用這些歸降的漢兵,卻是極好的。

沒人比趙禎跟清楚大宋軍隊的同化能力,別說是一個新兵,就是把一個不通漢語的倭人扔進軍營,出來的時候也是和大宋士兵一模一樣的。

至於那些契丹將領,自然是要讓他們前來北京城的,給個閒散的官職養着便是,大宋還是能出得起這點錢的,而且人數並不是很多又有何妨?

“韓紹文接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北朝韓家有德與鄉鄰,詩書傳家,人才輩出…………今迴歸漢室,朕心甚慰,特此詔書召其面聖!”

當王鶴把趙禎的親筆詔書遞交給韓紹文的時候,他才鬆了一口氣,心中的擔憂這才放下。

王鶴笑道:“恭喜韓老弟了,早日收拾行裝前往北京城,我這便去派人護送。”

王圭更是得意的說道:“如何?我大宋最重承諾,陛下詔書在此何有放心不下?”

“謝陛下隆恩!也多謝二位指點迷津!”

韓紹文恭敬的接過這掌管韓家命運的詔書,小心的退去,自此遼朝四大漢室家族韓家歸附大宋。

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
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