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

耶律賈之所以出現乾宇殿之外,那是因爲遼朝同樣陷入了一場巨大的災難之中,不光是遼朝,女真人同樣也遭受了春災的威脅,連遼人都沒有多餘的口糧,女真人怎麼會得到他們的援助?

從耶律賈受到的消息得知,甚至大遼開始劫掠女真人的村寨,屠殺女真人的同時,帶走他們最後的口糧,因爲死人不需要吃東西……

在耶律賈看來這就是個愚蠢的錯誤,遼朝本就與大宋對峙,如今又去逼迫已經手上絕路的女真人。

即便說掠奪他們,也抵擋不住春災帶來的威脅,大宋還能趕得上夏收到來之前種上最後一茬糧食,但遼朝地處北方,本就沒有多少良田,放牧的草場被連根凍死,牛羊飢餓而斃,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

劫掠變成了遼人抵禦天災的手段,而入了遼朝戶籍的熟女真最爲悽慘,他們被契丹人不斷的壓榨,每次以貿易爲名的“打女真”便是一次掠奪。

契丹盡取渤海地,而黑水靺鞨附屬契丹。其在南者籍契丹,號熟女真;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號生女真,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

生女真雖然依託複雜的地形,以長白山和黑龍江爲險要,混跡其中與遼朝對抗,這時候遼人便用上了歹毒的計劃,離間女真人,從熟女真中挑選能征善戰之人,組成軍隊,攻擊生女真,奪取白山黑水之地!

而這時年輕的完顏烏古乃便在遼人面前嶄露頭角,他在繼任部族之長的位置後,以武力和智慧逐漸征服了白山、耶悔、統門、耶懶、土骨論五部,力量逐漸變強大起來,並且在春災之後完顏烏古乃投靠了敵對的遼國。

耶律賈認爲這是在養虎爲患,女真人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他們各個能征善戰,即便是用這最粗糙的武器也能打出完美的一戰,並且在人數劣勢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抱着視死如歸的戰意。

相對於死亡來說,活着更加痛苦,他們寧願拼勁最後一絲力量也要死戰到底,對於他們來說命根本就不值錢……但越是如此,他們往往越能得到勝利,也因此纔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

“遼朝使者覲見!”

“遼朝使者覲見!”

內侍一聲聲的叫喊傳遞到了乾宇殿之外,同時也打斷了耶律賈的思緒,每當要進入這個世上最爲輝煌的宮殿時,耶律賈心中總是厭惡至極。

更何況,這一次他是要代表大遼向大宋求援,姿態務必要恭謙,這麼多年來雖然已經習慣了大宋的一切,但他唯獨不習慣面見大宋的皇帝,因爲他總能感覺到來自大宋皇帝的威壓,這種壓力之大前所未有。

但即便是再不想去,耶律賈也要硬着頭皮走進乾宇殿,只不過……好大的口氣!乾宇乃天界之名,大宋居然自稱天界天庭,這份自大着實可笑……但真的可笑嗎?

耶律賈邁過高高的門檻,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暗紅色的紅木地板,這暗紅色在耶律賈的眼中並非華貴,而更像是鮮血鑄就的顏色,讓人心中壓抑恐懼,甚至有一種奪門而逃的感覺。

“大遼正使耶律賈參見陛下!”

趙禎笑着揮了揮手道:“平身吧!耶律正使,沒想到這麼快便再次來了?朕可是已經在宋遼邊境開設了榷場,買賣來往,互通有無。”

耶律賈心中氣結,大宋雖然開設榷場,但所有的買賣商號連一粒糧食都沒有!不過在表面上依然笑着說道:“啓奏官家,雖然大宋在景州,密雲開設榷場,但所買賣之物皆是寶玉珍玩,寶馬香車,金銀漆器或是青瓷絲綢之物,如今我大遼亦然遭受春災,可否請陛下開設糧食之買賣。”

趙禎一陣沉吟,但卻一直沒有開口,而大宋的朝臣們站不住了,這要求實在有些過分了些,誰都知道現在鬧春災,大宋自己的糧食都要靠海運,陸運,漕運不斷的往北運輸,怎麼可能賣給遼朝?!

“遼使荒謬!我大宋百姓之糧尚有不足,如何能援你遼朝?!莫不是遼使認爲你契丹人比我宋人更加重要?!”

耶律賈微微搖頭,這顯然是在扣大帽子,但他不能生氣,也不能卑躬屈膝,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動聲色的反擊回去,並且要以儒家的東西反擊回去,這也是耶律賈這麼多年在大宋學習到的東西。

他並不回首尋找是誰說的話,而是起身目光灼灼的望着御座上的趙禎道:“陛下,外臣聽聞大宋乃中原漢室,承華夏之正統,以儒家之仁愛爲本爲念,現我大遼百姓遭受春災,飢不果腹,餓殍遍野,大宋以仁孝治天下,如何能見死不救?!”

趙禎不禁暗自爲耶律賈喝彩,這話如尖刀一般穩,準,狠,直接命中了大宋朝臣不能承受之重,擡眼望去,一時間乾宇殿中的朝臣們都有些不知所措,人家都把儒家的大仁大愛搬出來,你還能否定?

若是反對,豈不是說明大宋並非仁義之國?天下人又該怎麼看?但若是同意,那可就不好辦了,如此不亞於抱薪救火,只會讓遼朝的火越燒越旺,最後燒到大宋自己的身上。

此時龐籍卻出班道:“遼使此言差矣,非我大宋不助你遼朝,而是我大宋自顧不暇,如何能給予你遼朝幫助?難道爲了幫助你們反倒是要讓我大宋百姓餓肚子?!”

耶律賈早有準備,不慌不忙的開口道:“大宋疆域廣闊,雲南路,廣南東西二路,福建路皆未受災,況大宋還有南海之地種植糧食,外臣還聽說麻逸,泥勃,等地水稻遍佈,糧食豐產,供需大宋綽綽有餘。”

龐籍還要說什麼,趙禎笑着擺了擺手:“諸位瞧瞧,遼朝使臣對我大宋的瞭解一點也不比你們差,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諸公當多學學遼使纔是。”

趙禎這一句話便讓大宋的朝臣對耶律賈充滿了“敵意”,微微一笑趙禎繼續開口道:“但你卻不瞭解我大宋運送這些糧食的成本,若是真的運到榷場販賣,商賈盈利不知凡幾。知道爲何沒有商賈願意賣糧食給你們嗎?因爲不賺錢!”

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
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