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

隨着邏些城中不斷的有軍民出逃歸降大宋,邏些城中原本緊張的糧食供應開始逐漸放緩,這怕是角廝羅最近得到的最好消息。

但仁欽桑波並不樂觀,因爲城中的糧食是有限的,並沒有增加,只是因爲人的減少而降低損耗而已,事實上所剩的糧食依舊讓邏些城面對巨大的危機。

近五十萬人的大城,每日的糧食消耗是驚人的,即便逃出一部分人,城中依舊存有四十多萬人,這樣龐大的數量讓糧食的消耗速度依舊迅速。

就算一人一天一斤糧食那就是四十多萬斤,只進不出之下,還能撐的上多久仁欽桑波自己也不知道,但他卻能有一個大概的估算,最多還有半個月。

之前已經被圍了半個月,而半個月後邏些城的糧食只能供給軍隊,對這裡的百姓來說將是滅頂之災。

當然百姓的家中也有存糧,這些糧食沒有被算在邏些城的儲備之中,但每家每戶儲備的糧食都不一樣,這就涉及到了另一個問題,向百姓們發放糧食會出現不公平的地方。

有些人家中糧食富裕,甚至還有留餘,而有些人家早已揭不開鍋了,這就是城中百姓出逃的原因。

眼下困難的是對百姓的糧食發放,不知道各家情況之下,很可能會引起百姓的不滿,糧食富裕的人家還能得到糧食,這對整個邏些城都是不公平。

而爲了解決這個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城中的所有糧食全部集中起來,同時向所有人發放,這纔是最完美的解決辦法,但同樣這也是最動盪人心的辦法。

當仁欽桑波把這個難題奏報給角廝羅的時候,角廝羅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集中糧食,因爲這樣可以讓邏些城撐得更久一些,也可以讓大軍更加的安心,安定。

在角廝羅的眼中,一切都沒有大軍安定來的重要,軍隊是他的一切,軍隊安定則邏些城安定,宋人雖然在外面鼓譟,但又能如何?

他們不打算攻城而是打算圍城,圍城的目的就是讓邏些城總的吐蕃大軍戰力下降,不堪一戰,角廝羅覺得自己不會中計。

於是一場浩浩蕩蕩的收繳行動便在邏些城中開始了,而原本被賢覺和岡波仁安撫下去的民心立刻開始變得躁動。

百姓不明白角廝羅都用意,糧食富裕的人家之所以沒有出逃就是因爲有足夠的糧食吃而沒有餓肚子,你現在把他們心中最後的保障也收走了,他們豈能幹?

至於糧食較少的人家也是惶惶不安,因爲角廝羅把他們所剩無幾的糧食也徵調走了,他們下一頓就可能餓肚子,這時候誰還管你的意圖是什麼,人總要有活下去的權利。

錯誤的政策使得角廝羅把剛剛安定一些的邏些城帶入了毀滅的深淵,原本因爲恐懼和鎮壓平靜下來的吐蕃百姓再次動盪起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城外瘋狂逃竄,而原本還能通過殺人穩定局面的軍隊卻無法繼續下手,暴力鎮壓傷害百姓的同時也在傷害着軍隊。

人性是個美妙的東西,他們控制了人的善惡,而殺害同族這種在道德上受到強烈譴責的事情可以在逼迫下幹一兩次,但不能大量屠殺。

最先崩潰的不是吐蕃百姓,相反而是角廝羅逐漸出的“斬首隊”,這些人都是吐蕃的精銳,對角廝羅和吐蕃都是忠誠的,但他們不斷的殺戮吐蕃百姓和潰逃的士兵,時間長了心中的陰影便越來越大。

開始出現牴觸之後,手中的刀子就不再那麼“鋒利”了。

逐漸的有人開始放任百姓和潰兵的出逃,甚至自己也加入了出逃的行列之中,一路向宋軍的招降大營而去。

沒錯,現在的宋軍招降不是僅靠幾頂帳篷就能解決的了,邏些城的出逃數量越來越多,宋軍專門開設了招降大營,一個木質圍欄的營地中滿是從邏些城掏出的軍民。

在這裡設有專門供給吃食的地方,同時也有臨時落腳休息的帳篷,還有準備分發的乾糧,從邏些城中逃出的吐蕃人一旦抵達,便會被暗自在大營中。

宋軍官員要做的便是“政治宣傳”,把吐蕃眼下的情況和大宋未來的打算詳細的告訴他,並讓他自己選擇要去的地點,並且給他們路上所需的乾糧讓他們離開。

這段時間招降大營就沒停歇過,不斷的有吐蕃人出城,也不斷的有吐蕃人被遣散,給邏些城同樣製造了巨大的壓力。

大潰逃終究還是到來了,邏些城南面的守軍在宋軍的炮擊間隙向宋軍大量投降,他們是大規模整編制的投降,一次歸降來了近萬人,同時也使得靠近南城的百姓大量涌出歸降,潰敗之勢一發不可收拾。

這次大規模的歸降觸動了整個邏些城,原本還打算抵抗的吐蕃軍隊也開始撐不住了,思想上產生裂痕的他們開始了動搖。

而即便如此,宋軍仍然沒有打算攻城,相反增加了圍城的力度,不斷的接納掏出來的吐蕃軍民。

角廝羅除了氣急敗壞之外,別無他法。

時間在不但的流失,邏些城中的人口基數依舊龐大,坐吃山空的邏些城逐漸出現糧食的供應緊張。

百姓的口糧被嚴格限制,唯一需要的便是滿足軍隊的所需,角廝羅不敢再失去軍隊了,百姓的潰逃他無法阻止,但軍隊的潰逃他卻要控制。

就這樣宋軍和吐蕃大軍對峙了半個月,宋軍的補給源源不斷的從後方運來,大軍也在不斷的分兵清剿高原上的反抗力量,清剿那些效忠吐蕃,效忠角廝羅的殘餘軍隊。

宋軍戰果不斷的擴大,利用角廝羅和吐蕃主力被圍的這段時間,宋軍已經控制了邏些城的南部和北部的所有土地,同時對東面宋軍早已佔下土地進行加強管理。

事實上邊防線已經被宋軍向前推進到了邏些城,圍城並不妨礙宋軍對已經佔下的土地進行建設和統治,這是在趙禎在同時進行的事情。

一旦邏些城中的糧食耗盡,其結果便是魚死網破,要麼角廝羅奮起反抗和出城突圍和宋軍拼個魚死網破,要不然便是被宋軍徹底困死在城中。

而無論那個結果都是宋軍得利,傷亡可被降低到最小。

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
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