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

茫茫的草原上被寒霜染成了灰白色,整個大地佈滿銀霜,但即便是在如此嚴寒的條件下青草卻依舊在頑強的生長。

這世間最脆弱卑微的生命在這裡卻是最頑強的戰士。

他們不會畏懼,面對自然的偉力也沒有退縮,石頭被他們頂起,寒霜被它們戰勝,即便是壓在它們的頭上也不會讓它們屈服。

在這片灰白的絕望之地中,一條長長的“巨龍”出現,他們在地面上緩緩移動,雖然速度不快卻異常堅定,彷彿什麼都阻止不了他們的前進。

馬蹄在地面上留下一個腳印,倆個,三個,無數個,一條道路被踩踏了出來,形成了清晰的圖案呈現在灰白色的大地上。

看似沉默的隊伍卻不時傳來銀鈴般的笑聲,對於久居上京城中的孩子們來說,如此遼闊的草場是他們有生以來見過的最爲壯美的奇景。

他們並不知道嚴寒的恐怖,也不知道路途的艱辛。

只是追逐着,嬉鬧着,歡笑着,高亢的嘶吼着,即便是聲音破裂也在所不惜,就希望在草原上發出最大的聲音,留下自己的迴響。

稚嫩的聲音一陣有一陣,不知是誰教了孩子們一句“烏拉”,這些些孩子就開始在草原上奔馳的同時“烏拉!”“烏拉!”的喊叫着,把自己想象成騎士。

這一幕也感動了無數的契丹百姓,人們紛紛側目。

是啊!多少人在小的時候,甚至是五六年前依舊跟隨家人在這草原上奔馳,放牧,摔跤,射獵。

可後來草原距離他們越來越遠,從事的快樂也消失的一乾二淨,他們放下了弓箭,放下了套馬杆,放下了那顆不羈的心,進入了工廠,田地。

工廠最擅長的事情就是把個人的一些特點消磨掉,讓你在流水線上從事簡單而重複的工作,每個人都會慢慢的變成一種“工具”,每天重複着同一件事。

當然,這是契丹人眼中的工廠,因爲契丹的商賈之從大宋的工廠之中學到了皮毛和表象,而沒有學到真正的精髓。

契丹的商賈只是把大宋工廠最機械的東西學走了,機械和效率是便是表象,可其中的競爭與創造他們卻沒有看見。

效仿大宋的經濟模式和制度最終毀滅了契丹人心中的那股衝勁和驕傲不羈,可以說契丹人的特性被磨沒了,被自己人磨沒了。

事實上蕭撻裡對此也有責任,是她推進了契丹向大宋學習和照搬的經驗主義,她自己心中知道卻不能說,契丹朝中也有不少人知道,但他們卻不敢說。

畢竟蕭撻裡給了契丹百姓以富裕的生活,讓他們告別了曾經的遊牧,也告別了與天鬥與地斗的生活。

只不過眼下這羣發瘋的孩子卻給了契丹百姓以希望,或是一種喚醒,喚醒了契丹人心中最純真的原始基因。

契丹人本身就是草原民族,本來就應該在草原上車馬奔騰,不知是誰先喊了一句:“烏拉!”

接着便是無數的“烏拉”聲響起,這是契丹民族在草原上的一種語氣詞,沒有切實意義,只要在興奮或是激動的時候大喊,作爲助威之用。

孩子們跟着大人的語調一起吶喊:“烏拉!”

聲音不斷的傳遞,不斷的匯聚,在草原上形成一種特殊的聲浪和聲潮,這世界的天地彷彿都陷入了一種別樣的亢奮之中,長長的契丹隊伍突然一滯,接着便是躁動起來。

原本麻木行走的人們臉上煥發出別樣的光彩,烏拉!沒有任何表意的詞語,只是一味的表達心中的快意。

在草原上顯得筆直的長龍開始扭曲,開始奔騰,出現了扭曲,但這種扭曲之下,顯得長龍活了起來,這不斷的向前奔騰,馳騁。

隨着這條“巨龍的升騰”草原也重新煥發了活力,一瞬間,大地的灰白被震散,草地上再次響起一種奇怪的聲音,如同一種轟鳴,卻又不似大宋騎兵衝鋒的巨響。

雜亂的巨響也能產生一種轟鳴的感覺,很正常,但契丹人奔跑的轟鳴聲並非是軍隊的衝鋒,而是一種一心就想着回到草原的轟鳴。

大地在顫抖,契丹人在一個“殼”中待得太久了,時間一長這股本能憋屈被釋放了出來,強大而有力的一次釋放,讓人格外舒暢。

連契丹人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了,他們覺得自己本就應該屬於草原,屬於這片天地,身上的枷鎖被打了開,自然也就無所畏懼。

是的,一直有一種恐懼在他們心中環繞,在商業繁榮之下,他們有了羈絆,在每日勞作中養成了一種被動的習慣,生怕失去了工作會沒有明天,不知道離開了工廠和土地還能幹什麼。

現在他們知道,他們還有草原,還有另一種生活。

只要在草原上,誰來了他們都不怕。

宋人強大?是強大,可那又如何?

只要在草原上,他們就能和宋人周旋,因爲這裡纔是他們的天地,他們不是撤離,而是迴歸,迴歸原本的生活。

在這些奔騰的騎士之中,也有蕭撻裡的身影,她出生於草原,天生就是草原的女兒,現在回到了草原,也回到了她兒時的生活。

伴隨着無數的“烏拉”聲,蕭撻裡只覺得自己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像是要在地上飛起一般,情不自禁的跟着大喊:“烏拉!”

馬車中的蕭仁探出頭來,看着眼前的一切驚訝萬分,這是他從記事以來從未見到過的景象,完全有別於上京城的母親,完全有別於上京城的景象。

這一奔放的場景讓他莫名的激動,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呆呆的望着這一切,彷彿有兩種力量在他身體里拉扯,一種是興奮,另一種是恐懼。

他不會表達,更不知道自己的身體中的兩股力量就是一種不能,三歲的孩子能有什麼閱歷和感知?只有本能。

因爲他的身體裡既流淌着契丹的鮮血也有漢家的鮮血,一種保守,一種奔放………………

經過這次的“爆發”北遷的契丹人一掃往日的頹廢和敗走,有了一種自信,一種可以抗衡任何威脅的自信,從孩子到老人,從青壯到婦孺,他們都不再是被漢家被迫離開的失敗者,而是在尋找未來的挑戰者。

這種精神上的改變纔是最爲難能可貴的。

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
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