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

當楊懷玉看到兵部的錦匣中裝着參謀兵事院的文書後便知道事情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般,這是軍中急件,兵部主遞役金牌急送,所以外面纔會出現兵部的令信。

參謀兵事院主用兵調動,打開文書一看,楊懷玉徹底被書信中的內容所驚呆,參謀兵事院的命令寫的清清楚楚,奉官家旨意,此次征伐吐蕃,青海路三十萬大軍,無論是背嵬軍還是踏白軍亦或其他禁軍均不是主攻之軍。

他們的任務便是在青海路製造大軍逼近的假象,拖延吐蕃人的大軍。

書信中寫的很明確,就是要讓楊懷玉率領三十萬大軍不斷的向前緩緩推進,不斷的壓迫吐蕃人,讓吐蕃人把主力放在他的身上。

楊懷玉做夢也想不到,他的三十萬大軍居然只是戰場上的“誘餌”而已,參謀兵事院的文書定然是來自官家的旨意,否則沒人敢發出這樣聳人聽聞的文書來。

但楊懷疑實在是想不通,爲何自己手中的三十萬大軍會變成策應,而不是攻伐吐蕃的主力?

無論是背嵬軍還是踏白軍,亦或是其他調遣而來的禁軍都已經在青海路換防過,可以說這些將士對高原環境相當適應,在吐蕃高原上作戰是一定沒有問題的。

眼下忽然就要讓他們作爲策應,楊懷玉實在是想不通,雖然策應的任務很重,也很重要,但不能作爲主攻,這話楊懷玉實在不知該如何向軍中“摩拳擦掌”的將士們交代。

三十萬大軍枕戈待旦居然是等到了這個?楊懷玉心中覺得憋屈,但他知道這是出自官家的旨意,所有從參謀兵事院發出的文書都是經過官家的授意,否則便是有天大的膽子,那般對這沙盤比劃的人也不敢下這樣的軍令。

軍令如山!楊懷玉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此時根本就不是猶豫的時候,看着張冒猜測到的模樣,楊懷玉揮手道:“莫要哭喪着臉,本帥還沒死呢!現在你便帶人用三司的支度錢向前來青海路的糧商撲買糧食,聽說今年南方又是一個大豐年,蔡伯俙這廝打的好算計!”

張冒無可奈何的去了,大軍用錢買糧食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這樣買來的糧食甚至比朝廷批下來的糧食更加便宜。

便宜的不在於成本上,而是在於運輸的費用上,朝廷從觀衆批下來的糧食一路運到青海,路上的折耗不知多少,但通過糧商運來的糧食,路上的折耗都是糧商而不是朝廷的。

抵達的糧商賣出的糧食價格幾乎等同於關中,這些糧商賺的便是南方糧價的低廉,眼下運送糧食不需要那麼多的人了,四通八達的公路和鐵路足以分擔一部分成本。

糧商們只需要僱十來個車伕和夥計便是,糧食裝在大車中從公路上運過來,十來個人一路上能吃多少的糧食?

短短三天時間,來自南方的糧商就把青海路給填滿了,不光如此,還一個勁的讓張冒多買些。

實在是沒有辦法,聽到朝廷發出告示,說青海路需要大量的糧食,大宋的糧商便一窩蜂的往青海路送,不光送糧食,還有肉乾,臘肉,醃菜,魚乾等等一切方便儲存的食物。

誰都知道大宋的軍隊調往西面的青海路軍演,這時候需要糧食數量自然不少,誰都希望從中獲得一杯羹。

於是便有源源不斷的糧食運過來,甚至讓張冒和一羣后勤的官吏挑花了眼。

當了後勤官這麼多年,張冒還是第一次瞧見這樣的陣仗,買的沒有賣的急,價格自然是上不去的。

三司給付的支取錢拿出了一大部分購買了糧草,這是大軍這段時間所需的,足夠三十萬大軍在青海路再撐上足足一個月。

但大軍不能只是駐紮在青海路啊!如此一來這些糧草花費的完全沒有價值,就食本就是爲了減輕朝廷負擔,可如此一來非但沒有減輕朝廷負擔,還增加了所費,倒不如分散到各地去就食。

張冒的牢騷被楊懷玉給瞪了回去,這話他是不敢說出來的,軍中法度森嚴,楊懷玉帶兵更是如此。

張冒知道,楊懷玉對待自己雖然嚴苛,但對待監軍穆修卻是天壤之別,兩人之間的關係甚好,都是當年跟隨官家東征西討打下來的。

“穆監軍,眼下糧草以備不知咱們什麼時候出兵吐蕃?”

穆修看向楊懷玉道:“大軍征伐必有文書,文書上怎麼說,咱們就怎麼做便是。”

楊懷玉捧着文書指了指道:“要緊的是這文書上些的是擇機開拔,這擇機二字端是讓人難以捉摸,若是本帥覺得時機已到,大軍開拔了卻不一定是真的時機一到啊!”

穆修看了看文書,隨即笑道:“你是三十萬大軍的主帥,你說時機到了便是時機到了,擇機二字不是告誡,而是給你權利,是參謀兵事院給你的用兵之權,也是官家給你的統兵之權!”

沒想到一份公文到了自己的手中和在穆修的手中完全便是兩種解釋,楊懷玉皺眉思索一會後道:“既然一切皆備,那便大軍開拔便是!”

穆修笑着點頭道:“如此甚好!將士們枕戈待旦月餘,爲的便是建功立業!如今可不是征伐吐蕃之日?!”

楊懷玉瞧見傳令之人離開後,看了一眼張冒隨即道:““穆參軍”,你又不是沒瞧見公文,本帥手中的三十萬大軍可不是攻伐吐蕃的主力,連之前答應將士的支度錢都拿出來買糧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穆修眯着眼睛望向楊懷玉道:“三十萬大軍,僅僅作爲策應可能嗎?便是不主攻吐蕃,難道就不能建功立業?再說,咱們的大軍不斷向前推進,給吐蕃以壓力,誰說這便不是功勞?大軍攻伐是戰功,策應牽制同樣是戰功,若是吐蕃人反撲上來會怎樣?咱們難道束手待斃?”

楊懷玉摸了摸下巴,穆修接着道:“大軍在外,必要建功立業的,但官家的意思很明顯,咱們牽制吐蕃主力並非易事,若是吐蕃人識破了官家的計策,派大軍調轉東南會怎樣?”

楊懷玉猛然一驚:“東南……我等不能有失啊!”

穆修猛地拍了拍楊懷玉的肩膀道:“這一戰你纔是最難的!小心應對,帶領三十萬大軍建功立業不難,但要讓約束住他們,使得他們拖住吐蕃人的主力卻不簡單啊!”

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六百章對策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
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六百章對策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