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

既然黑汗把對於闐的侵略“包裝”成了“聖戰”,趙禎便決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趙禎向來不是一個善人,你不要臉,我會比你更不要臉,你要戰爭,我便給你毀滅,這是趙禎一直的戰爭信條,也是他對待戰爭的態度。

戰爭什麼時候開始你說的算,但什麼時候結束卻是我說的算!

北方的風突然變得凜冽起來,趙禎便知道距離神都城不遠了,聖駕在走的時候小心翼翼,而回來的時候卻大張旗鼓,神都城中的不少百姓甚至還不知道趙禎的離開。

又是一年的年關將至,神都城的人們把全部熱情投入到了過年這個“大事件”上。

趙禎皇駕的返回讓熱鬧的神都城再次沸騰起來,尤其是當得知趙禎南巡,體察民情後更是歌頌之聲不斷,先帝也曾經離京,最著名的兩次誰不知道?

一次便是被寇準拉着“御駕親征”和遼人簽訂澶淵之盟,另一次便是“東封西祀”惹得百姓怨聲載道。

相比之下,趙禎低調的南巡和數次御駕親征的大捷成爲百姓們爭相傳頌的事蹟,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看着眼前的景象,趙禎有些邁不開步子,貪婪的看着城中的一切,神都城一點也沒有對不起這個名號,龐大的城池簡直就是像是一座王國。

城中的百姓夾到歡迎着聖駕,以及走在車駕之前的趙禎。在他們看來官家依舊親民,依舊是大宋百姓的保護神,瞧,他還向四周的百姓揮手致意呢!

隨着人數的不斷增加,原本寬敞的御道都變得擁擠,神都城的御道可是東京城的數倍有餘,可現在卻水泄不通。

人們爭相涌上街頭,希望一睹天顏給自己在新的一年裡帶來好運氣,隨着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的今生娛樂生活也得到了豐富…………

每年年關時,爲了一睹天顏的百姓不斷的增加,有人甚至從京畿路之外的地方前來,就是爲了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瞧一瞧宣德門上看不清楚的天子御容。

現在有機會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天子,自然人潮匯聚起來,消息傳播的很快,甚至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御道是從天安門一直通往宣德門並且延伸至乾宇殿,所以這條御道便有一個好記又響亮的名字“乾宇御街”。

雖然有着御街之名,但卻是人人都能在上面通行,甚至可以在御街的兩邊安逸的做買賣,在東京城用的硃紅叉子被換成了花木,用花木分割道路其實早已有之。

柏樹是其中最爲參見的一種,柏樹之前是御道的主幹道,後面便是行人之處,小攤販則是在行人灌木的邊上,雖然沒有欄杆,但卻不會有人“越界”,這是多年養成的習慣,一旦越界,不用巡街的衙役說話,邊上就會有人斥責。

只不過現在卻沒人去計較,御街上的馬車已經消失的一乾二淨,所有人都爲皇家的馬車讓路,因爲馬車之前是大宋的皇帝趙禎。

天子簡裝便衣,步行與道,四周是身披金甲全副武裝的親衛,極大的差異讓人們更覺皇帝的親民。

人潮如浪,一波波的涌向御街,涌向宣德門。

從天安門到宣德門,這是一條極長的距離,中間還要穿過一道朱雀門。

內城的城池四門便是以四神獸的名字命名的,只不過玄武門被刻意的迴避,改成了玄歸門,顯得有些不倫不類罷了。

雖然距離陳遠,但趙禎卻是一路步行,直至走到宣德門下,他是刻意爲之,爲的就是吸引更多的百姓。

還未抵達便瞧見一座高臺拔地而起,這是大宋攻城所用的耬車,數十輛雲車組成了一座高臺,而三才已經在此恭候多時了。

在所有人都莫名奇妙的時候,趙禎更高而上,大聲疾呼:“西有外夷,信回回教,其神曰真主,藐視天地萬物,所到之處,盡誅無辜,若是不信他之法,亂石而斃之!唐時曰大食,今曰塞爾柱!”

趙禎突然開口讓百姓們莫名其妙,但卻不影響他們對這種殘暴行爲的憤恨,蠻夷就是蠻夷!

但這還不算完,趙禎再次開口:“西域有一國,名曰黑汗,前朝信佛尚儒,與我中原互通,如今卻被外甥篡位,皈依回回教,舉兵進犯我大宋之於闐!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這句話纔是真正的誅殺之言,回回教的事情大宋百姓不是不知道,許多人聽說過,尤其是在最近,更是有關回回教的惡評四處傳播,瞬間就讓人聯想起來。

民間百姓議論紛紛,趙禎一鼓作氣:“黑汗之侵于闐,非小國小戰而,實乃塞爾柱然在後慫恿,亦是對我大宋之挑釁,更有甚者,此戰黑汗人稱之“聖戰”,聖:高貴者也!

我華夏文明千載,煌煌之偉岸,居然成了他們的口中惡鬼!此不能忍也!

于闐乃我大宋之附庸,千年依附中原,如今更是歸化爲宋之屬,其爲友好之邦,仁義禮俱全,亦是我大宋之土也!黑汗目無天朝,犯我天威,伐于闐便是犯我邊,此大不敬也!

賊人曰“聖戰”,我大宋亦不可退,討惡翦暴勢在必行!朕曰:“徵魔!”惡魔不除,軍不回師!”

天子立於高臺,一不可忍,二不能忍,三大不敬,四不回師。

每一句都如一把利劍切割着人心,神都城百姓又驚又怒,帝王受辱便是臣子受辱,天子之怒便是匹夫之怒!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是可忍孰不可忍!

定然要爲陛下,爲大宋一雪前恥!

“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大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勢,上了年紀的老者悲聲呼嚎:“陛下天聖而慈,外夷豈敢辱之?!非大惡奸佞無以至此!其罪當誅!其罪當誅!”

趙禎堂堂一國之皇帝,賭上臉面和尊嚴,把一切都豁出去,站在大宋的宮門外,當着神都城中的數萬百姓控訴黑汗以及塞爾柱兩國的罪行,這簡直就是…………太不要臉了!

七分正三分假,趙禎顛倒黑白的功夫簡直是出神入化,瞬間回回教以及他們的國家在大宋百姓眼中就成爲惡魔了,而大宋便站上了道德的至高點。

別說是百姓失去理智,就是大宋朝堂的官員們也爲之瘋狂,恨不得現在就出兵殺向于闐國,但此時的大宋邊軍早已向于闐進發馳援而去,趙禎這麼做就是爲了宣揚大宋自己討惡翦暴的“徵魔之戰”。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二百八十五章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二百八十五章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