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

管子曰:聖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數而不任說,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後身佚而天下治。

叛軍自首本就在趙禎的預料之中,真當他沒有任何的後手?他已經準備了鐵血手段,一旦叛軍前來自首的人數大大少於預期,那最終的結果便是牽連全家,大宋的轄騎可從未放棄對他們的監視。

區區八千人而已,也想逃過轄騎的耳目?

這不光是打趙禎的臉,更是挑戰皇帝的權威,皇權在這個時代至高無上,無論是什麼人只要挑戰了皇權,必將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八千多叛軍罪囚只有不到十人“跑路”,剩下的都老老實實的到了大理寺衙門前認罪自首,甚至參與殺官的叛軍也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

做錯了事就要受到懲罰,在這方面沒有什麼好說的,大辟之刑他們躲不掉,也不能躲,爲了自己家人的安全,只能向朝廷自首。

意料之中的事情趙禎自然毫無意外,旨意也相對寬容,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叛軍依舊要爲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流放勞役是少不得的事情。

大辟之刑即便是降一等也是流放八千里的流刑,八千里的流刑至少要八年的時間,不光要流放還要在流放地進行勞役。

至於那些逃脫的人,自然要受到最嚴厲的處罰,不是沒給他們機會,自己不珍惜就不能怪別人了。

大宋的轄騎會全力追捕這些逃脫的人,一旦抓到必定會押赴神都當中處死,唯有如此才能讓激憤的百姓覺得大快人心。

唯一覺得不爽的人便是呂夷簡,但他知道此事已經被官家完美的解決,便會再有後患,事情到了現在,最要緊的便是找到賢覺。

唯有見到賢覺才能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他不相信佛門會這麼快的便妥協下來,大宋皇帝對佛門的壓制前所未有,這種壓制和歷代帝王滅佛的手段不同。

歷代帝王滅後都是大刀闊斧,施以雷霆手段打擊佛門,毀滅佛像關閉寺院是小,更有甚者屠戮僧侶。

但官家卻沒有使用以上任何一種手段,這對佛門來說差事最恐怖的,官家對佛門最大的打擊便是壓制佛門,從各方面壓制佛門。

信仰是佛門最爲重要的東西,有了信仰纔會讓人們相信,纔會讓佛門擁有皈依信衆的手段,而佛門的信仰正在大宋慢慢的消失。

呂夷簡能看得出其中的利害,大宋上至官員皇親國戚,下至販夫走卒黎民百姓都對佛門的信仰並不在意。

即便是東城豪門或是大宋數量龐大的商賈去往寺廟也都是爲了求取財運…………對於所有人來說,佛不是渡厄的存在,而是幫助他們發財的所在。

所有人都是去求而不是去信,這纔是佛門最大的麻煩,讓百姓們信佛原本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佛法的傳播自然而然的就能拉攏大量的信衆。

但現在卻不然,越來越多的人讀書認字,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相信佛教的典籍,甚至開始反駁高僧講經中的矛盾之處。

這是在所難免的事情,高僧大德講經不可能完全都是對的,其中也有錯漏,而這些錯漏很容易被發現。

更有甚者翻出了史書前來反駁佛教中的福報。

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南唐後主李煜都是信佛的,但結果顯而易見。

這些人中,滅國的滅國,早亡的早亡,橫死的橫死。至於武則天二次迎佛骨當年就病死了;唐中宗以發代身送還佛骨,同年被毒死了;肅宗迎奉佛骨轉年就掛了;憲宗迎奉當年就完了;懿宗迎奉三個月後就沒了,總總數據一出,佛門不是庇佑的福報,而是催命的毒藥!

這些不算什麼,從天竺找到的大量佛經以及史書中記載了更爲驚人的事實,迦毗羅衛乃是佛陀出生地結果被屠城滅國,釋迦族乃是佛陀家族結果被滅族,摩耶夫人,佛陀生母,出生佛陀七天後而亡。

這些都不算什麼佛陀創立佛教最後的結果居然是背痛拉痢而死,阿難,佛陀兄弟自焚而死,目犍連,佛陀弟子,被亂石打死,迦留陀夷,佛陀老師兼弟子,乃是佛陀坐下教化第一人,接過被殺埋入糞坑。

摩揭陀的著名國王瓶殺王是第一個信佛的國王結果被兒子殺死,波斯匿王,佛陀好友,佛教著名護法,被兒子趕出餓死。

若說一兩個人是巧合,但這麼多人,國朝外朝的都有最後都是沒有好下場,這在世人眼中可就不是巧合那麼簡單了。

若是說他們都去往西方極樂世界,那去的方式也太過悲慘。再說誰正真的去過西方極樂?萬一要是死了去不了西方極樂呢?!

一個王朝越是繁榮昌盛,百姓們的腦子便越聰明,這是呂夷簡通過史書發現的,而現在的大宋更是如此。

讀書識字的人越來越多了,百姓的眼界便越來越寬闊,以上的辯駁不是前人總結出來的,而是百姓中的讀書人通過讀書發現的。

呂夷簡自己根本就不信佛,在他看來佛家的說法都是無稽之談,導人向善是真,但讓人閉守也是真的。

信佛的人他不是沒見過,口口聲聲的導人向善,但自己卻是爲了貪圖活得更久,或是爲了進入所謂的西方積累,這種帶着目的而信佛本身就是矛盾,可沒有目的信佛的人又有幾何?

官家一系列的手段就是爲了讓世人明白佛門的虛假,再加上佛門原本就有舊案在身,當初的福壽錢,長生錢等高利借貸害了多少人?

不少佛門的僧侶都是肚大腰圓的花和尚,再加上有人買賣度牒,依靠度牒逃稅,更是讓人對佛門的印象降到了最低。

佛門不是沒有高僧大德,但這些人太少,相反“蛀蟲”又太多,所以纔會被官家不斷的打擊。

佛門也是因爲如此才迫不得已的尋找世俗力量,纔會和東城豪門聯繫在一起。

但現在這個時候,賢覺卻突然消失,彌勒教的覆滅之後給了佛門重大打擊,此時的佛門應該更需要東城豪門的幫助纔是!

這一點在呂夷簡這裡完全說不通,所以纔會揣測皇帝一定是給了賢覺無法拒絕的條件,這個時候賢覺應該更爲需要東城豪門的幫助。

既然他不出現,便說明他擔心和東城豪門聯繫後會受到更多的打壓!

看到大理寺官員宣讀文書,開始派人接收前來自首的叛軍之後,呂夷簡便想明白了其中的“道道”。

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
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