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

蔡伯俙是一路風塵僕僕趕來的,接到聖旨的一瞬間他就開始上路往北京路趕,最終還是在開戰之前趕到了,速度還算不錯。

雖然他嘴上不說,但心中卻是想趕上這場大宋的“饕餮盛宴”或是一場偉大的“狂歡”。

誰都相信,繼這次北伐之後,大宋百年之內不會再有戰事,這是大宋和契丹的宿命之戰,也是必有一戰,契丹沒有退路,大宋也一樣沒有退路。

“臣駙馬都尉蔡伯俙參見陛下!”

趙禎指了指蔡伯俙對蘇軾道:“把他扶起來,一路從恆邏斯城趕來也是不容易,腿都打擺子了就莫要強撐,坐吧!”

蔡伯俙哆哆嗦嗦的坐下,這一路趕來真是累了,看見地上的厚厚的毯子真有些把持不住的坐下,趙禎看在眼中,知道他的勞累也沒說話。

畢竟是多年的夥伴,皇帝雖然沒有朋友,但最少有個能在他面前不在隱藏的人。

蔡伯俙必須要趕來,這不單單是他自己的想法,也不單單是趙妙元的要求,而是一種責任與陪伴,這是大宋有史以來意義最重要的一場戰爭。

也是對趙禎來說最爲重要的一場戰爭,他不希望自己獨自面對,也不想一個人獨自享受這場戰爭所帶來的榮耀。

趙禎清楚這一點,蔡伯俙也清楚。

這份可憐的,不能明說的友情,使得蔡伯俙從遙遠的西北趕回了大宋,爲的不是什麼榮耀,爲的也不是什麼金錢和權利,只是那麼一點點的友情。

有時候還真的要感嘆人類的感性,當然這個時候也要感嘆蔡伯俙的膽量。

在皇帝的聖駕之中,居然能呼呼大睡,甚至連鼾聲都此起彼伏,蘇軾看了一眼趙禎,見他沒說話便也不再多說什麼,而是繼續以各地奏疏的內容不斷的改變沙盤上的兵力進行情況。

伴隨着蔡伯俙的鼾聲,車廂之中更顯得寂靜,入夜之後路上基本上沒有別的事情,除了車伕和不斷前進的馬車,所有人都睡着了,雖然到了夜晚,人休息了可馬車依舊在前進。

這就是大宋所擁有的優勢,雖然在前進的馬車之中沒有在地上睡得舒服,可時間長了之後,大宋的將士也就習慣了。

他們在入伍之前必須要度過這一大關,否則根本就無法抵達戰場,所以大宋的士兵基本上是沒有暈車的,這是役兵體檢的一項重要指標。

趙禎在努力的提升着大宋軍隊的機動性,他知道漢家王朝軍隊的缺點,但不是全部,在華夏曆史上漢唐的騎兵也曾彪悍的在亞洲的土地上馳騁。

但時代在改變,大宋的作戰方式也在改變,騎兵機動性能是好,可也存在缺陷,趙禎在努力的提升大宋步兵的戰鬥力,當然也要提升步兵的投送能力。

漢家王朝事實上還是以步兵作戰爲主,各種各樣的戰法也都是依託步兵所建立,當然其中也有騎兵,但最終還是要求步騎協同作戰。

車輪滾滾,如同歷史的前進。

這就是大宋的士兵在前進,車輪代替了他們的腳步,日夜不停的向前線進發。

伸手指了指蔡伯俙,趙禎一邊觀察沙盤一邊道:“給你姑父一條毯子,免得人沒到惠州人便病了,到時間朕還要派人醫治他!”

蘇軾真的是對這位姑父另眼相看,居然能得到官家如此的照顧,眼下的車廂中頗爲奇怪,一個皇帝倆個駙馬,皇帝,妹婿,女婿,這關係還真的是奇怪嘞!

“官家,再過兩日便可抵達大定府,各路大軍也在前往,惠州城已經改造好了,完全可做聖駕駐留之地,就是行宮…………”

趙禎擺了擺手:“行宮便莫要修建,帶了宮帳還要什麼行宮,朕住宮殿都住的膩了,住住宮帳也挺好,在惠州設立行在不合適。”

蘇軾點了點頭,他知道官家的意思,從一開始他便猜到官家不會修建行宮,以免增加當地的負擔。

趙禎在厚厚的虎皮上躺下:“你今夜就在朕的車駕中睡吧!反正你姑父也在,多你一個也不多,少你一個也不少,朕還沒必要連你都提防的程度。”

“謝陛下…………”

蘇軾繼續在沙盤上覆原戰場,他覺得這樣很奇怪,但也沒有什麼不好,他自己知道外戚的地位,官家之所以能這樣容忍外戚,不是因爲外戚有多麼得寵,而是因爲外戚從本質上對天家沒有威脅。

或者說是在大宋的外戚沒有威脅。

蘇軾看了看自己和躺在地攤上呼呼大睡的蔡伯俙,放下手中的精緻木雕坐下休息,眼下這情況已經很明顯,在大宋,外戚的身份和地位更多的是天家的親戚和舍人。

能陪皇帝說說話,或是做一些不方便交給外臣去做的事情,但大宋的外戚絕不會有任何超過舍人的權利。

從邊上的暗格中抽出一條毯子蓋上,蘇軾看了看蔡伯俙,即便是他的官職已經超過了外戚所能擔當的文資,可事實上卻並沒有什麼權利,反而是風險比權利大得多。

朝中的百官多少雙眼睛盯着他呢!反正蘇軾自己是不希望成爲第二個蔡伯俙,他事實上只是官家的女婿,亦或是官家說的“智庫”。

蘇軾覺得這個名字挺有意思的,智慧的寶庫,這是在誇耀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也是屬於帝王的私人目標,關係和外戚這個身份挺符合的。

但蘇軾更希望這種制度更加合乎規矩,甚至要放在朝廷的明面上,以後能取消外戚所有的授官,有能力的人就進智庫,沒能力的人就等着朝廷的例錢便是。

只有清清楚楚的放在朝堂上,才能打消外人的疑慮,也能讓外戚受到監督,反正蘇軾覺得若是外戚中能出一兩個有能力的人也挺好,總不能永遠成爲大宋的蛀蟲。

夜逐漸的深了,只留下車輪在地面上摩擦的聲音,也意味着車駕距離大定府越來越近,戰爭也即將開始。

蘇軾並不知道,趙禎一直都沒有睡,等着眼睛看着車頂上的彩繪,這是大宋最重要的一場戰爭,說趙禎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他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顧慮,但內心的感覺卻是複雜的。

即便是趙禎自己都說不出來。

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
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