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

蘇軾就在南郊祭天的隊伍中,即便是他的父親已經進入大宋朝堂的高層,位居僅次參知政事的觀文殿大學士,但他並沒有驕傲和囂張,反而如一個普通人家的子弟一般,本份的參加科舉,本份的行走在學子隊伍的中間。

“蘇子瞻,你覺得咱們的文章怎樣,會不會得官家青睞?”

一旁的好友曾鞏雙手插在儒服的大袖之中,用胳膊輕輕碰了碰蘇軾,他和蘇軾都是歐陽修的門生,曾鞏先入而蘇軾後來,但兩人非但沒有文人之間的相輕,反而惺惺相惜,很快成爲好友。

蘇軾稍稍皺眉的想了想:“你我兩人之文皆是上等,但陛下更加關注的應該是策論,別忘了咱們陛下可是極爲看重格物的,所謂格物在我看來更爲務實,陛下便也喜歡務實,帖經、墨義、策論、詩賦這些當中那一個更爲務實?”

曾鞏想也不想的回答:“當然是策論!官家最看重的便是官員的才能……”說完曾鞏稍稍擡頭看了看周圍道:“甚至還有人說,官家看重一個人的才能比人品更重要,如丁謂,夏竦之流。”

“子固,這事雖天下皆知,可不但出自我等之口,官家聖主明君,自然不會擔心他們的小手段,反而能剋制他們,利用他們的才能,非所有帝王都是如此。”

對於蘇軾的話,曾鞏非常贊同:“子瞻洞徹析理也!爲兄這次策論皆是以格物爲重,以大宋格物爲重也……”

蘇軾點了點頭,但隨即皺眉道:“子固兄的文章定然是能進入甲等的,不過爲何子固兄不把格物與朝廷,與儒家之要義連接起來,如此一來陛下定然會重視嘞!不光我等知曉官家的喜好,別人也是知道的,若是別人和子固兄一樣,難免會讓陛下覺得有些乏善可陳……”

曾鞏笑了笑:“文章百千,各憑其能,雖是一樣的話,但不一樣的人寫出來也就不一樣了,你說不是嗎?若是用那些太學體寫出來,簡直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不是嗎?”

蘇軾恍然,哈哈大笑道:“子固兄才智過人!”

“放肆!南郊祭天,爾等也敢喧譁?當真是沒見過天子動怒不成!”

一聲呵斥從隊伍中響起,三才騎馬靠近再次低聲呵斥道:“膽大包天,今年爾等入了貢生,便愈發不把禮數放在眼裡了,倒了得授官身的時候,看你們有什麼好去處!”

蘇軾隱約覺得眼前的內侍有些熟悉,卻又不敢一直盯着他看,而一旁的曾鞏卻開口道:“這位大官息怒,我等是第一次見識到皇家祭祀,更是規模最大的南郊祭天,些許激動,還請大官恕罪,若是有什麼不妥的地方,還請大官海涵。”

三才微微點頭:“算你識相,某家瞧你談吐得體,舉止大方,可是蘇軾蘇子瞻?”

曾鞏搖頭,閃身一邊指了指蘇軾道:“並非學生,這位纔是蘇軾蘇子瞻!”

三才點了點頭:“你叫什麼?”

“在下曾鞏!”

“也有你,你們兩人跟某家走……”

於是兩人稀裡糊塗,問也不問的就跟着三才前往趙禎的車駕,一路上兩人都在小心的交換着眼神,其他的一概做不了,從三才身上穿着的內侍服飾便知曉他的品級極高,最少也在都都知左右。

這樣的人十有八九是官家身邊的近侍,豈能好得罪?再說他讓自己跟他走,卻也沒說是什麼事情,在蘇軾看來很可能是官家召見……而自己和靈兒的事情……

蘇軾的性格本就灑脫,反正這事皇帝肯定是知道了,自己再怎麼做也無能爲力,即便是他討厭自己又能如何?反對這樁婚事不就完了,還能要了自己的性命不成?

其實蘇軾也是看穿了,死豬不怕開水燙,要殺要剮皇帝隨便招呼吧!自己爲了靈兒都能捨棄大好前程,還有什麼害怕的?難道變成一個不得授以文資,止步於駙馬都尉的外戚就不可怕了?

在趙禎的眼中所謂的祭天就是人們已經絕望的時候尋找的最後歸宿,無論這天是否幫忙都需要上前求告。人在絕望的時候,往往會把最後的希望寄託在虛無縹緲的神靈身上。

對此趙禎已經習慣,不過雖然他不相信這些東西,但看看現在的自己,他也確實無法不相信,這麼多年來他不斷的想給自己目前這一狀況一個科學的解釋,可是最終他都失敗了。

既然自己都把這些都歸咎於命運,那爲什麼不相信天的存在?

信仰這東西是可怕的,即便是以趙禎如此威望,只要在公開場合不敬天地,一定會被人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說不定還會受到朝臣的口誅筆伐。

不敬天地,不敬祖宗,這是中原王朝最不能接受的大逆不道,無論你是什麼身份,即便是君王也一樣成爲世人所唾棄的對象。

自從人把天的地位擡得足夠高的時候,天已經無形中成爲至高無上,甚至主宰一切的存在,人再也沒有和天進行抗爭的可能,於是所有的自然災禍都會被認爲是天災,是老天在懲罰世人,而這個時候就要去安撫它。

趙禎身着最爲隆重的華服,走在祭天的御道上,這裡是禮部早已命工匠修建好的南郊天壇,自從搬到北京之後,許多東西都不用趙禎去刻意引到,自然而然的就邁上後世的軌道,繼而出現。

趙禎已經不是第一次參加這種祭禮了,在西南面的“大次”之後還上皇帝祭天時專用的衣服,祭天是隆重的事情,單單是袞服還不夠,還要還上專門的衣服大袞冕。

頭上的平天冠二十四旒在穩健的步伐下一點也沒有晃動,身上的青袞龍服筆直,外罩中衣,腳穿紅鞋,帶純玉之配。

行至祭壇之下,壇高三層,七十二級對應天上諸多星宿,壇面方圓三丈許。有四踏道,正南曰午階,東曰卯階,西曰酉階,北曰子階。

壇上設二黃褥,位北面南,曰『昊天上帝』。東南面曰『太祖皇帝』,惟兩矮案上設禮料,有登歌道士十餘人,列鐘磬二架,餘歌色及琴瑟之類,三五執事人而已……

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
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