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

大宋的軍隊就是一隻沒有翅膀的鷹,十萬大軍是一個相當冗長的隊伍,在跨過宋遼邊界的浣水之後,整個軍隊的速度沒有因爲公路的消失而減慢,反而加快了些許。

蔡伯俙的馬車有着相當好的減震效果,這是中華文明歷史上的第一種減震馬車,也是第一種自帶懸掛的減震馬車。

自古以來馬車的速度都是相當快的,而車輛的減震措施卻很小很小,好一點的用輕木製作車廂,並用較大的車輪減震,在車輪上包裹麻繩或皮革,但這些簡陋的措施卻是收效甚微。

爲什麼古代戰車會被淘汰?要知道這些戰車從商朝就已經出現,中國是使用戰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秦軍的重駟馬戰車更是有名的戰場利器,在那轟隆隆的車流碾壓戰場的時候,戰車的強大被髮揮的淋漓盡致,但就在戰車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卻又如流星劃過般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原因很簡單,步兵騎兵的發展和強大,使得戰車這種顛簸卻沒有什麼太大變化與創新的猛獸沉睡了下去。

爲什麼士大夫喜歡乘坐牛車,而不是駿馬拉扯的馬車?

因爲牛車的速度很慢,車輛速度慢的時候震動自然減小,也更加舒服和愜意。

趙禎之所以選用蔡伯俙的戰車原因很簡單,他的戰車減震非常的好,趙禎只不過和他隨口說了一下減震的原理和使用新型材料而已,他就能製作出減震效果如此之好的馬車。

蔡伯俙的戰車車廂採用了懸掛的設計,車廂並不是直接與車軸相連,而是懸掛在車架上的,並且採用了彈簧鋼作爲減震的材料,傳導減震的效果非常好。

趙禎的馬車和禁軍們乘坐的基本上沒有區別,尤其是在減震原理上更是如出一轍,如果非要說區別的話,怕是也只有彈簧鋼的數量不同罷了。

馬車飛馳並不那麼顛簸,有的禁軍甚至能在兩輛馬車之間傳遞打開了的水壺,這體現了大宋戰車的穩定。

相對於整個遼朝來說,燕雲十六州的道路相對要發達的多,這裡主要是漢人的聚居地,也是遼朝農耕經濟的中心,現在也逐漸成爲遼朝的商業中心,因此燕雲的道路相當好。

戰車決定了大宋軍隊的速度,十萬人的隊伍除去六萬人的騎兵之外,剩下的四萬人左右都是步兵,而且是重裝步兵,在趙禎看來騎兵是迂迴機動的最佳兵種,靈活機動,迅捷如飛纔是他的真諦。

有如此靈活的騎兵,那如何讓重裝步兵跟上騎兵的腳步?那只有運用戰車運輸了。

戰車運輸的成本底,效率高,速度快,機動靈活也不輸與騎兵,唯一的缺點只有部署和收斂的速度要比騎兵慢一些罷了,但大宋的步兵最重要的一項訓練便是如何快速的上下戰車收拾裝備。

就像後世的裝甲步兵一樣,上下車的時間都規定在了十個呼吸左右,這樣能最快的讓戰車中的士兵投入戰鬥。

不遠處就是飛狐嶺,說是飛狐嶺其實就是利用地勢建設的城寨而已,遼人自信有飛狐嶺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要飛狐嶺不失,遼朝的援軍就能源源不斷的從蔚州向燕雲增援。

趙禎決定大軍務必要拿下飛狐嶺之後,再兵分三路向析津府進軍並且最後在那裡匯合。

在距離飛狐嶺五里地左右大宋的軍隊停了下來,此時是進攻前夕,自然可以安營扎帳,生火早飯,此時趙禎並不擔心所謂的暴露問題,大軍已經跨過了那條大宋從來就沒有承認的邊界,遼人絕不可能沒有準備。

趙禎從容淡定,他有這份自信,十萬大軍圍着飛狐嶺,飛狐嶺上的城寨基本上沒有逃脫的可能。

這是一場殲滅戰,趙禎要讓收復燕雲的大宋第一戰成爲最爲響亮的一戰!

此時飛狐嶺的守軍將領耶律英驚駭的說不出話來,前日探馬來報大宋的兵甲還在五回嶺,怎麼會這麼快的出現在飛狐嶺的城下?!

在接到守城傳令兵來報的時候,他憤然站起喝道:“不可能,難道他大宋的兵甲能長出翅膀不成?還是你在戲弄本將軍!”

傳令兵早已被大宋的突然而至個嚇蒙了,面對耶律英的質問悽惶的說道:“小的看的真切,連大宋皇帝的龍旗都在豈能有假?”

“大宋皇帝的龍旗?!不可能……不可能……”

耶律英頹然做到在虎皮座椅之中,身體不自覺的開始打顫,在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大宋皇帝御駕親征了!

之前探馬來報只有大宋數萬車駕向飛狐嶺而來,具體的人數和有誰指揮都不清楚,開始的時候耶律英還覺得不過是宋人的一次偷襲而已,現在看來絕非如此。

宋人不是因爲大遼和西夏作戰撿漏來的,而是一次有預謀有計劃的大舉進攻!

耶律英瞬間就聯想到大宋的前兩次軍演,以及這一次打着軍演旗號進攻燕雲的行爲,轉頭對傳令兵道:“快去請副將耶律宗信前來!”

耶律宗信乃是遼朝名將韓德讓之子,因父親被賜姓耶律隆運,皇帝特賜他與自己同輩的宗信爲名,並且讓他成爲契丹貴族,駐守在飛狐嶺以多加歷練。

身爲名將之子,耶律宗信自小熟讀兵書,文武全才,在飛狐嶺守軍中歷練不過是爲了增加他的資歷罷了。

當他得知大宋皇帝御駕親征,而宋軍遠不止萬餘人之後也是大驚失色,但畢竟是出生將門又是契丹的貴族,多少讓他有處變不驚的沉穩,轉頭對耶律英道:“將軍此時應當固守飛狐嶺,派出快馬向上京城求援!”

這話和廢話有區別嗎?

耶律英苦笑道:“求援的快馬早已派出,在大宋禁軍越過浣水之後本將便已經報與朝廷,但誰知這次是大宋皇帝御駕親征!咱們飛狐嶺不過三萬餘人,而大宋足有十萬雄兵啊!此次北伐定然是宋人皇帝謀劃已久的,不知宗信可有良策?”

耶律宗信苦笑道:“末將也無克敵良策,現在你我能做的只有把大宋這次進攻的詳細寫下,飛報朝廷了,堅守飛狐嶺是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

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
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