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

君臣二人之間陷入了小小的尷尬氣氛中,趙禎撇了夏竦一眼道:“朕見遷都之事太過沉重,故以戲言樂之,夏參政莫要見怪。”

夏竦連連搖頭露出尷尬的笑容道:“老臣不敢,多謝官家體諒……”

雖然嘴上連說不敢,但趙禎瞧他的表情可不是這樣,乾咳一聲追問道:“既然如此,那夏參政說說你對遷都的看法吧!”

果然還是沒有躲過官家的圍追堵截,遷都一事自己怕是跑不了了,既然躲不過去那就實話實說,夏竦認命的點了點頭道:“啓奏官家,老臣對遷都一事確有自己的想法。”

這就對了嘛!夏竦作爲參知政事的副相怎麼可能對遷都沒有自己的想法,趙禎揮了揮手,內侍便在地上鋪好了墊子,相對於南方北方的春天要更長一點,陽光明媚的天氣稍稍有點略帶微寒的清風,風中甚至還伴隨着春天的味道。

趙禎對喜歡古人的隨意,即便是席地而坐也能透露出逍遙的感覺,身爲一國之君的他也是如此,夏竦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合適,而是在趙禎的下首正襟危坐。

這便是大宋的君臣之間的關係,雖有尊卑之別,但卻無奴才獻媚之相,帝王胸襟廣大,臣子不卑不亢。

趙禎端起從東京城運來的紅茶嚐了一口,舒服的長嘆一聲:“還是大宋的鎮山紅要好些。夏參政無需顧及,這裡只有你和朕君臣二人,大可暢所欲言,畢竟此事關乎國本,即便是不如立儲也差不多。”

夏竦點頭開口道:“官家所言甚是,遷都乃是關乎國本,不可不慎,老臣觀陛下遷都析津府之計有利有弊,不可一概而論,縱觀遷都之事當以利弊而觀之,利大於弊則遷都不可謂不行,弊大於利則官家應當審慎爲之。”

趙禎表面上微微點頭,可心中早已是破口大罵,夏竦這貨說了半天和沒說一樣,什麼利弊之論,這還不是要看站在什麼角度去看,自己的利弊怎麼能和朝臣們眼中的利弊相同?這怕是“打太極”的最高境界了吧?

“朕是讓你說說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泛泛之談,夏參政身爲副相不會一點主見都沒有吧?!”

趙禎的話一下子戳中了夏竦的要害,張口結舌的望着皇帝目瞪口呆,這樣的威脅也說的太明顯了一點,換句話說簡直是在指責自己的才能,但夏竦明知這是皇帝的陽謀卻不得不往坑裡跳,否則豈不是坐實了官家的話?

輕咳一聲,夏竦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雖然是官家逼迫,可他自己也是對遷都之事早已有了看法,現在與其說是被迫開口不如說是順水推舟:“遷都與否不是臣能沾染的事情,但臣卻能看出其中的利弊,析津府升爲西京對燕雲之地確有好處。一旦燕雲全境被我大宋收入囊中,勢必要恢復民生,析津府升爲西京則事半功倍。”

趙禎點了點頭,看來這老倌還是挺拎得清的嘛!析津府之繁榮雖比不上東京城但卻別有一番景象,大內壯麗,城北有市,陸海百貨,聚於其中。膏腴蔬瓜果實稻糧之類,靡不畢出,而桑柘麻麥,羊豕雞兔,不問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藝。

此時的析津府儼然是小東京,只要把這裡升爲北京,便可讓它的發展提高到全新的高度,主要是爲了遷都打下基礎。

沒想到夏竦這麼上路子,趙禎笑眯眯的點頭道:“夏參政所言極是,大宋之重在於燕雲,燕雲之重在於析津府,南人多歸復,民生安定無有作亂,且以北擊南輕而易舉,北人臨近草原雖有農耕但多爲遊牧,當以都城鎮守爲上!”

夏竦直愣愣的望着趙禎,雖然官家遷都心切,但不能這麼直接的說出來吧!原本說好是先把析津府升爲北京陪都,現在卻直接把自己的本意說出來實在是太過着急了些……

“官家,遷都之事還需緩緩圖之,畢竟東京城久爲帝都,一旦北遷牽連甚廣,稍有不慎可能會引起百姓動盪……”

這是當然的事情,趙禎笑道:“這一點朕自然想到了。”隨意的換了個舒服的姿勢,趙禎從寬大的廣袖中掏出一個小冊子扔給夏竦道:“看看,這是朕有關遷都的想啊,既然是也知曉了朕的意思,看看也無妨。”

夏竦不疑有他的打開官家的小冊子,但看了一點之後便飛快的合上,原本以爲遷都之事官家並不着急,但看到了小冊子中的內容後完全顛覆了夏竦的看法,這本小小的冊子不單單有官家對遷都的計劃,更有遷都的重要性和許多佐證。

露出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夏竦嘆道:“老臣這下是別無選擇了……”

趙禎搖頭道:“非也,你也可以裝作全然不知哦!”

夏竦連道不敢,他已經看過了這本小冊子,這意味着再也沒有袖手旁觀的餘地,皇帝的隨筆豈能輕易示人?即便是夏竦不願現在也沒有退路了,只能認命的站在官家一邊,支持遷都之事。

既然和官家站在了一起,夏竦便認真的查看小冊子中的內容,細看之下夏竦才驚訝的發現,原來官家早在親政之初便已經做好了遷都析津府的準備,甚至可以說北伐和遷都是聯繫在一起的。

夏竦越看越震驚,當年的官家年僅十來歲便有了如此長遠的打算,再看眼前瀟灑隨意的官家,夏竦完全不能把當初的少年天子和他聯繫在一起。

遷都之事雖然困難,但只要官家願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現在的官家身上有着千古一帝的光環,文治達到了頂峰的同時,武功也是歷代帝王所不能及的,一旦滅了遼朝,整個大宋的疆域便會擴展到令人驚駭的程度。

這樣一來,遷都之事彷彿也不是多大的事情,畢竟都城的作用是方便朝廷對疆域的統治,當初太祖定都汴梁城也是如此,小冊子中詳細描述了遷都的重要性,尤其是對草原的控制更是重中之重,夏竦這種學富五車的文人當然知道歷朝歷代的弊端。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