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

石元孫親冒箭矢之危,刀兵之險,率領一千人的先鋒衝破了倭人的防線,五百騎兵開道,只用了一盞茶的功夫便殺到了城門之下,這讓倭國城門上的守軍大吃一驚。

石元孫也不囉嗦,此刻最要緊的便是時間,五百人的禁軍飛快的把各自身上的火藥彈掏了出來,爲了放止火藥彈丟失,楊爍把大量的火藥彈分別發放給步卒禁軍,此乃化整爲零之法。

待軍隊抵達城門,便可歸零爲整,再次把火藥彈收集起來,如此便不用擔心火藥彈在某個人手中丟失了,最後無論如何也有破城利器。

大宋軍中的火藥彈早已不似當初的模樣,有的是專門殺傷敵軍之用,裡面裝上了鐵削,鐵砂之物,其目的是大量殺傷敵軍,而有的火藥彈則是以爆炸爲主,以破壞敵人的城池,城門,效果不一。

而眼下石元孫所帶的火藥彈便是以爆炸爲主的,將士們飛快的把火藥彈上交,隨軍的親兵很快便收集了四百顆火藥彈,如小山似得堆積在一起,看的衆人目瞪口呆,一人一個揣在身上不顯得多少,可堆放在一起真是一座小山嘞!

石元孫大笑道:“別說是小小的城門,即便是這段城牆老子也能把它炸塌!兒郎們挖坑埋藥!”

隨着石元孫的話,步兵在城門附近構築防線,而騎兵下馬或是幫助步兵守住防線,或是掄起膀子開始用力的在倭國城牆上挖坑!

平安京的城池完全是仿照隋唐的長安城建設的,城池以東西對稱佈置,而坊市的模數大小則與唐朝東都洛陽類似。中軸線朱雀大路依照長安的朱雀大街,將平安京分爲左京、右京兩個部分,但最爲可笑的是,倭人居然把右京稱作長安,左京稱作洛陽。

對於大宋將士來說這是夜郎自大,對於蔡伯俙和石元孫來說,這是對漢家王朝的大不敬,是無禮的狂悖之言!

平安京的規模其實非常龐大,石元孫在這裡曾經仔細的詢問過,原來平安京的規模完全不似眼前的這樣樣子。只不過因桓武朝的建都和徵夷兩大事業半途而廢,京內有的地方只修整了區劃而沒來得及完成羅城等處的建設。

右京長安又是池沼星羅棋佈的低窪地帶,呈現一片“人家漸稀,幾近幽墟,人去無回,屋壞不修”的景象。

因此,倭人大都集中在左京洛陽四條以北的高崗乾燥地帶。院政時期,又以流經左京極大路東面的鴨川以東白河爲中心,建造了很多寺院和離宮,使得東京更加繁榮。

因而倭人總喜愛稱平安京都爲洛陽、洛城、洛都,只不過大多數倭人不知道,這其實是華夏的一座城池。

當然相對於華夏的長安城和洛陽城,倭國的平安京甚至不能相比,石元孫覺得這甚至就是對漢家王朝的侮辱,“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

這簡單的一句話在不同眼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效果,顯然在倭國人的眼中的長安城就是眼前這般狹小,侷促……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建造出一座和盛唐長安城一模一樣的都城來!

而最爲荒唐的是倭人根本就沒有理解長安城作爲都城的精髓,隋唐皇室終結了南北朝那個長期分裂、戰亂的時代,本身又有關隴軍事貴族的背景,所以長安城的營造不可避免的帶有濃厚的軍事色彩。

甚至可以說,長安城乃是漢家王朝城市防禦建設的集大成之作。大唐的長安城,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偏向居住性的都城,而是一個由大大小小的堡壘所構成的要塞羣!

此刻石元孫攻擊的城門便是左京的一座城門,他的身後本應該是一座又一座帶有圍牆的坊,此時當有守軍或是義勇駐紮其中,現在卻空無一人!

以大宋軍隊的顏面,肯定是駐紮在較爲繁華的左京的,而眼前這道左京土御門便是距離他們最近的城門。

奪取城門的方法無非兩種,一是直接從內側打開城門,這是最爲簡單的方法,但在這裡行不通,城門並非是前後開合,而是從上往下的吊閘式。

城門的是由厚重的木頭製成,並且以寬大的鐵箍相連,並由一根粗壯的鐵索連接着城門上的絞盤,除非絞動絞盤,否則城門極難從內外攻陷,個何況大宋的軍隊駐紮在城中,沒有多餘的木材給他們製造攻城的撞車,耬車等器械。

這也是倭人不擔心宋軍能攻破城門的原因,在他們眼中,平安京乃是倭國最爲強大堅固的城池,自桓武天皇遷都於此就從未被人攻破過,無論多麼強大的勢力,都被眼前這座堅固的城池抵擋在外。

只不過隨着“轟咚……”一聲巨響,大地開始震顫,一種強大的震動頻率從地上發出,城門附近的人腳底發麻,絕大多數人以爲這是地龍翻身的前兆,對於這個多災多難的島國來說,地震並非什麼遙不可及的事情,當然他們也多了應對地震的經驗。

無論是在城門上守城的士兵,還是圍困蔡伯俙的軍隊,甚至包括倭人的將領和關白,天皇都做出幾乎一致的舉動,雙手抱頭在某個他們認爲堅固的牆角趴下……順帶着用憐憫的眼神望向大宋的軍隊,大有幸災樂禍的眼神夾雜在其中。

蔡伯俙先是一愣,待看到楊爍驚詫的眼神後,隨即抽出腰間趙禎御賜的佩劍道:“傳令全軍,向石將軍所部突圍!”隨後喃喃自語道:“這他孃的就是一羣傻逼啊!”

大宋軍隊便在倭人的幸災樂禍之中開始了衝殺,當一羣鴕鳥用屁股對着猛獸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

眼前就是,倭人期望的地震並沒有出現,而他們現在卻要狼狽的躲避宋軍的衝鋒,倉促之間許多倭人找不到自己剛剛丟棄的兵刃。

大宋軍隊對火藥彈的聲音和威力太熟悉了,當石元孫那邊的火藥炸響之後,宋軍便已經準備好了突圍廝殺的準備,當蔡伯俙的軍令發出,當他們看到眼前倉促間沒有一絲準備的倭人,宋軍笑了,他們驚喜的發現,眼前的這些倭人就是一大羣行走的軍功。

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
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